第四章 赤化川陝省-三十六、廣昭戰役(2 / 3)

1934年11月中旬,紅四方麵軍在巴中縣清江渡一所小學裏召開了有師以上及部分團的幹部參加的軍事會議,討論並通過了徐向前製定的“依托老區,收縮戰線,發展新區”的“川陝甘計劃”。這個計劃的重點是奪取胡宗南防區甘南的文縣、武都、成縣、康縣地區,伺機向岷州、天水一帶發展,與川陝根據地連成一片,以打破敵人的川陝會剿計劃。會議還著重指出:“中央紅軍大舉西征,我們應積極配合其行動。在軍事技術上應注意河川戰法之研究;在政治工作上強調研究少數民族問題,重視少數民族工作。”(傅鍾《紅四方麵軍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及長征情況概述》。)徐向前還提出:“鞏固老區,發展新區,以解決部隊和根據地人民的吃、穿、用的問題,並派得力的部隊去迎接黨中央和一方麵軍。”(《紅四方麵軍在綿陽、廣元鬥爭紀實》第75頁。)12月11日,川陝省第三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巴中召開。會議決定深入進行土地革命,鞏固根據地,以粉碎“川陝會剿”。會議針對各種錯誤,頒發了各種布告,並對肅反中捕人和征發、沒收等問題作了明確規定。大會選舉了新的工農民主政府,熊國炳任主席,餘洪遠、祝義亭為副主席。

清江渡會議不久,紅4軍第12師、紅9軍第25師、紅30軍第88師和90師第265團、紅31軍第93師共15個團,先後集結到廣元旺蒼壩進行整訓。同時,西北軍委、紅四方麵軍總部、川陝省委、省蘇維埃政府等領導機關,也從通江和巴中移駐旺蒼壩。毛浴鎮會議後,黨政軍機關全力以赴,投入到醫治戰爭創傷的中心任務中去。紅四方麵軍各部隊按駐地劃分區域,派出大批工作隊到地方,協助黨政機關開展工作,領導群眾恢複生產,開辦農村合作社,促進物資交流;解決貧苦農民實際困難,穩定群眾情緒。經過3個多月的艱苦工作,根據地的各項工作有了較明顯的恢複,至1935年1月,紅四方麵軍有2萬名新兵補入部隊。

1935年1月,由12至20歲的優秀男女共青團員、少先隊員和童子團員2800餘人組成了少共國際先鋒師,葉徳貴任總指揮長,團川陝省委書記高厚良任政治委員,下轄2個團。2月初,紅四方麵軍總部為迎接中央紅軍北上,把從蘇區各地撤到旺蒼壩的婦女工作人員集中起來,連同原來的兩個婦女獨立團約2000餘人,在瘟祖廟整編為婦女獨立師,直屬總指揮部。師長張琴秋,政委曾廣瀾。下轄兩個團,第1團團長、政委由張琴秋兼任;第2團團長劉伯英,政委吳朝祥。

此時,蔣介石雖然在川陝蘇區部署了200多個團的兵力,並形成了包圍態勢,隨時可以發起“川陝會剿”。但是,參戰各軍為了保存實力,內部矛盾重重,會剿也一時難以開始。

1934年12月,中央紅軍30000餘人進入貴州境內,在強敵圍追堵截下,處境十分困難。遠在川北的紅四方麵軍對此十分關注。陳昌浩負責的總部電務處,在宋侃夫、蔡威、王子綱的領導下,發揮能夠截收和破譯敵軍電台密碼的技術,不斷將截獲破譯的敵人情報送給張國燾、陳昌浩、徐向前看後,再發給中央紅軍電台,對中央紅軍在貴州擺脫敵人20萬大軍的圍追堵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35年1月4日,張國燾將掌握的敵情和紅四方麵軍力求向外發展、擴大根據地的意見電告了中革軍委。

1月19日,毛澤東親自率中央紅軍離開遵義北上,準備在瀘州、宜賓之間北渡長江。1月20日,中央開會討論了渡江作戰計劃。紅軍總司令部發布了《渡江作戰計劃》,規定:“我野戰軍目前的基本方針,在由黔北地域經過川南,渡江後轉入新的地域,協同四方麵軍由四川西北方向實行總的反攻,而以二、六軍團在川黔湘鄂之間活動,來牽製四川東南會剿之敵,配合此反攻,以粉碎敵人新的圍攻,爭取四川赤化。”給四方麵軍的任務是:“四方麵軍在我野戰軍渡江之先,應向重慶方向積極行動,吸引重慶川敵之主力於自己方麵,以便我野戰軍順利渡江。在我野戰軍渡江後,則轉向蒼溪至南部之嘉陵江兩岸反攻,密切配合我野戰軍與川敵進行決戰,以打通貫穿川西北的聯係。”1月22日,中央政治局和中革軍委致電紅四方麵軍:“為選擇優良條件,爭取更大發展前途計,決定我野戰軍轉入川西,擬從瀘州上遊渡江,若無障礙,約二月中旬即可渡江北上,預計沿途將有許多激烈的戰鬥。這一戰略方針的實現,與你們的行動有密切關係。為使四方麵軍與野戰軍乘敵尚未完全入川實施‘圍剿’以前,密切的協同作戰,先擊破川敵起見,我們建議:你們應以群眾武裝與獨立師團向東線積極活動,鉗製劉敵,而集中紅軍主力全力向西線進攻。因我軍入川劉湘已無對你們進攻可能,你們若進攻劉敵,亦少勝利把握,與我軍配合作戰距離較遠,蘇區發展方向亦較不利;西線則田部內訌,鄧部將南調,楊、李、羅兵單力弱,勝利把握較多,與我野戰軍配合較近,蘇區發展亦是有利的。故你們宜迅速集結部隊完成進攻準備,於最近時期,實行向嘉陵江以西進攻。兵力部署及攻擊目標,宜以一部向營山之線,為輔助方向;而以蒼溪、閬中、南部之線為主要方向。在主要方向宜集中主力,從敵之堡壘間隙部及薄弱部突入敵後,在廣大無堡壘地帶尋求敵人,於運動中包圍消滅之。若你們依戰況發展,能進入西充、南充、蓬溪地帶,則與我野戰軍之配合最為有利。同時我們要估計到敵人可能以較少兵力利用堡壘鉗製四方麵軍,而趁野戰軍立足未穩之際,轉移主力實行突擊,以收各個擊破之效。因此,你們作戰方針應從速決定電複。”(徐向前《曆史的回顧》第3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