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赤化川陝省-三十二、鄭義齋理財(1 / 1)

第四章 赤化川陝省-三十二、鄭義齋理財

鄭義齋(1901—1937)原名鄭少文,河南許昌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調上海中共中央機關做地下交通工作。1930年春任黨在上海開辦的“義齋錢莊”經理。1931年,顧順章、向忠發被捕叛變後,上海黨中央領導機關遭到大破壞。鄭義齋根據黨的指示,認真處理完錢莊的善後工作後,於1932年春由上海前往鄂豫皖根據地,繼鄭位三之後擔任民主政府財政委員會主席兼工農銀行行長,並任紅四方麵軍經理處處長。1933年2月,鄭義齋任川陝省財政委員會主席。同年夏,鄭義齋接替吳先保擔任紅四方麵軍經理部部長。

鄭義齋對蘇區經濟建設十分重視,他強調經濟建設必須適應革命戰爭的需要,經濟來源要從建設中去尋找。他批評某些經濟部門的負責同誌隻注意沒收,不注意經濟建設。他要求各級財經工作的領導幹部認真抓好經濟建設工作,並“在各種會議上提出討論,使每一個工作的同誌都了解,尤其是每個黨團員把經濟工作當作日常中心工作之一,務必達到蘇區每個工農群眾都知道經濟建設的意義。”(鄭義齋《我對財政經濟工作之意見》,見1933年《幹部必讀》第22期。)

鄭義齋看到有些同誌把有錢人的貴重物品、高檔家具、珍奇古玩看成奢侈品砸爛並付之一炬,不許加以利用,十分心疼和氣憤。他在達縣一次幹部會議上說:“一切財富都是人民大眾創造的。這些好東西,是過去地主老財們剝削掠奪我們窮人的。現在打倒了他們,好東西又回到了主人手裏。我們為什麼偏要打碎砸爛呢?我們是真正的主人,應當珍惜它們。隻有勞動人民才有享用它們的權力!”(楊文局《好管家鄭義齋同誌》)以後,部隊打到哪裏,他就跟到哪裏,同地方黨組織一起組織人力,迅速將戰利品清點、歸類、裝運、入庫,為革命積累了大批財富。

在軍事工業方麵,鄭義齋不但具體領導了搬運劉存厚兵工廠的工作,而且還同達縣黨組織一起向兵工廠的工人、技術人員宣傳黨和紅軍的政策,動員他們參加革命隊伍,為紅軍製造槍彈。這批軍工在黨組織和鄭義齋的動員下,愉快地進入了根據地,壯大了蘇區軍事工業隊伍和技術力量。鄭義齋還指示供給部門將這批軍工的家屬全部搬遷到後方,使軍工們深受感動,加倍努力工作,成為紅四方麵軍兵工廠的一支主要技術力量。在鄭義齋的親自領導下,紅軍很快在通江苦草壩、德漢城,蒼溪縣文昌場等地建立了紅軍紡織廠、被服廠、修械廠、子彈廠、炸彈廠、造幣廠、火藥廠、鬥笠廠、造船廠等。兩個男女被服廠有縫紉機數百架,工人四、五百人,一天可以生產上千套軍裝,使數萬紅軍穿上了整齊劃一的軍裝。兵工廠有機床138台,工人1400餘人,每日晝夜不停地生產大批槍支彈藥,供應軍需。鄭義齋同工人們一起研製了馬尾手榴彈,後又改為麻辮手榴彈,上麵刻著“消滅劉湘,赤化全川”字樣。這種手榴彈殺傷力很大。鄭義齋還同兵工廠負責人丁武選等帶領職工研製出了一種射程很遠的山地平地都能打的平射炮。在戰鬥中,這種武器發揮了不小的威力。在鄭義齋的領導下,紅軍兵工廠職工在原材料極其缺乏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製造了大批槍支彈藥,保證了全軍的需要,為粉碎川敵的軍事進攻,鞏固和擴大蘇區,做出了積極的貢獻。1933年8月,嘉陵縣張家壩鄉的十幾個鐵匠組成“鐵器生產合作社”,為紅軍和遊擊隊鑄造馬刀、長矛、火槍等武器,支援革命戰爭。

在財政方麵,鄭義齋在《蘇維埃》、《幹部必讀》等報刊上多次發表文章,針對財政工作中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措施、辦法和建設性意見。1933年7月,他在《對於經濟物資集中統一支配和徹底整理問題》一文中,列舉了財經工作的保守思想和分散主義的各種表現和危害,提出了健全各級財委會、經理處本身的工作、切實執行預算和決算、經濟財物要經常精確統計、堅決執行現金集中、發展對白區的貿易、加緊宣傳累進稅的意義、加緊宣傳與普遍建立各種合作社組織等十條解決的辦法。他的這些主張,對於加強根據地的財政工作,完善財經製度,加強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發展蘇區經濟建設,起到了十分重要而又非常實際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