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間,左路紅4軍連克鎮尤關、石窩場、草壩場殲敵1個多旅和反動民團300餘人,隨後,又迫使萬源守敵廖雨辰部5個團棄城南撤。紅4軍主力猛追猛打至宣漢以東,另一部則乘勝東進,於21日占領萬源,直抵城口縣近郊。
當劉存厚放棄老巢達縣城,連夜南逃重慶時,川東遊擊軍總指揮王維舟率部堵住渡口,殲敵2個連,繳獲十餘船武器裝備等物資。此時,被紅軍擊潰的廖雨辰師5個團和從宣漢東竄的魏邦文師一部,以及劉湘由開江、開縣派出的援軍共8個團10000餘人,集結在宣漢縣南壩場地區。王維舟聞報後,於10月21日率部進至下八廟地區,對南壩場、聖敦寺之敵形成包圍態勢。為了迅速解放南壩場,王維舟親自給張國燾、徐向前寫信,介紹南壩場敵我態勢,請求支援,並派龔堪念代表川東軍委到已移駐宣漢的紅四方麵軍總部聯係。但是,張國燾一貫不信任地下黨,疑心又重,沒有接見龔堪念。23日,王維舟再次寫信給張國燾和徐向前,並派支隊長王波等人前往宣漢求援。總指揮徐向前在宣漢西門裏冉家花園接見了王波,看了王維舟的親筆信,聽取了王波的簡要彙報。24日上午,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接見了王波。陳昌浩說:“我們研究了王維舟同誌的來信及你彙報的情況,方麵軍總部決定,原川東遊擊軍改編為紅四方麵軍第33軍,王維舟同誌任軍長,楊克明同誌任政治委員。我們立即派紅軍主力前往下八廟,共同消滅南壩場之敵。”(魏傳統《從川東遊擊軍到三十三軍》)
25日上午,紅9軍副軍長許世友奉命來到總部,和徐向前一起會見了王波,並聽取了敵我情況介紹。徐向前令許世友率紅9軍第73團和紅4軍第28團前往增援川東遊擊軍。當日下午,許世友率兩個團趕到下八廟,與王維舟一起研究了敵情,製定了作戰方案。當晚,紅軍和川東遊擊軍在手持鳥槍、大刀、梭鏢、棍棒和鋤頭的數千農民的配合下,分三路向南壩場敵人進攻。經過一天一夜戰鬥,敵人開始多路突圍。一路敵人經楊柳關向開江逃竄,被紅軍追殺至開江寶塔壩;另兩路敵人從福祿、東安突圍,亦被遊擊軍第1、3支隊追殺至開縣高橋;遊擊軍第2支隊配合紅軍追敵至楊柳關。紅軍和遊擊軍在農民配合下,殲敵1個團,擊潰7個團,俘敵500餘人,繳槍千餘支。宣達戰役勝利結束。
在曆時11天的戰鬥中,紅軍解放了宣漢、達縣(綏定)、萬源3座縣城,共殲敵6個團,俘敵4000餘人。單在達縣就繳獲劉存厚多年積存下來的8000支槍、十餘門炮、2部電台、子彈和炮彈500萬發,以及大洋100多萬元、棉布20萬匹、棉衣2萬多套,還有130多台(部)完好的可用於兵工廠、紡織廠、被服廠、造幣廠的機器設備。方麵軍供給部長鄭義齋和方麵軍總醫院政治部主任張琴秋動員了根據地5000多人,肩挑背扛、水陸兼程,行程300餘裏才將這些物資和機器設備搬運到通江。
曆時2個半月的三次進攻戰役後,川陝革命根據地發展到東起城口,西抵嘉陵江沿岸,南起營山、達縣,北抵陝南鎮巴、寧強,縱400餘裏,橫500餘裏,總麵積42000餘平方公裏,人口500餘萬,建立了23個縣和1個市的蘇維埃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