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轉戰三千裏-二十五、小河口會議(2 / 2)

張國燾見廣大幹部對他日益不滿,自己的處境孤立,日子越來越不好過。為了擺脫困境,應付大家對他的批評,緩和廣大指戰員對他的不滿情緒,被迫於12月16日在小河口召開方麵軍以上幹部會議。徐向前到前方了解敵情,部署軍事,未出席會議。會上,曾中生以較尖銳的言辭,同誌式的態度,用紅軍撤離鄂豫皖根據地以來的大量活生生的事實,批評了張國燾在退卻轉移中的錯誤,毫無民主的家長式領導作風,建議恢複軍委會,集體討論和決定重大問題,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敢於同錯誤領導進行堅決鬥爭的浩然正氣。曾中生還同曠繼勳、餘篤三、張琴秋、王振華、朱光、劉杞、舒玉章等批評了張國燾在肅反、土地革命等項工作中的錯誤;批評他在第四次反“圍剿”中,由盲目輕敵到倉惶撤退的錯誤;批評他退出鄂豫皖根據地後,無止境退卻,不準備實行戰略反攻,不打算建立根據地的錯誤;批評他在領導工作中缺乏民主作風,獨斷專行的錯誤,等等。最後,大家希望他改正錯誤,要求他及時把今後的行動方針報告中央。

紅四方麵軍總政治部主任張琴秋

張國燾為了蒙混過關,大耍兩麵派手法。他一方麵表示歡迎曾中生等人對他提出的批評意見;另一方麵,為了緩和廣大指戰員對他的不滿情緒,宣布成立前敵委員會,以表示加強集體領導;又委任曾中生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長(也是紅四方麵軍參謀長),委任張琴秋為總政治部主任。但是,他根本沒有接受,也沒有正麵回答大家提出的意見,更沒有把曾中生等人的意見和紅四方麵軍今後的行動方針報告中央,而是對曾中生等懷恨在心,暗中伺機對提意見的同誌打擊報複。

著名的小河口會議雖然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糾正手握領導大權的張國燾的錯誤,雖然張國燾的兩麵派手法還暫時蒙蔽了一些人,廣大幹部對他的錯誤也缺乏更多、更深刻的認識,但是,這次會議對製止張國燾繼續西逃,迅速建立根據地,無疑是起了十分重大的積極作用。這次會議成立的前敵委員會及不久前成立的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也迫使張國燾不得不將其獨斷專行、飛揚跋扈的霸道的軍閥作風,暫時稍加收斂,同時也迫使張國燾在一定時間,一定程度上實行了集體領導,並對紅四方麵軍以後的建設和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況且,“中國是一個大國——‘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沒有回旋餘地。”(《毛澤東選集》合訂一卷本第173頁。)

會後,紅四方麵軍總部根據廣大指戰員的要求,考慮到陝西地區北傍漢水,南靠巴山天險,地方黨組織在群眾中也有一定工作基礎,於是決定,準備在城固、西鄉、鎮巴、紫陽、安康一帶建立根據地。

12月11日,紅四方麵軍繼續南進至秦嶺出口處的許家廟、沈賢村。敵孫蔚如第17師的兩個團突然以密集的火力阻擊紅軍前進。前鋒紅10師一鼓作氣,擊潰敵人。天黑時分,紅軍到達沙河營一帶的漢水西岸。方麵軍總部決定全軍連夜徒涉過江。徐向前和陳昌浩帶著警衛員,親自踏冰選定徒涉地點。全軍除傷病員和婦女外,上自總部領導人,下至勤雜人員,一律徒涉漢水。過了漢水,紅四方麵軍終於擺脫了長期被敵圍追堵截的被動局麵,當日進抵城固縣上元觀地區。時全軍共有14400人。

紅軍到達上元觀後,中共城固縣委立即動員群眾,開展擁紅活動。“人們團團圍住了部隊,把戰士們攙扶到家裏,換下了破爛不堪的衣服,端出了熱氣騰騰的飯菜,又眼中含著淚水給我們洗腳上藥。到了這時,我們這些挺過了那樣艱難困苦的硬漢子,也都不禁流下了熱淚。嘴裏喃喃地說著:‘到家了,到家了!’”。(許世友《我在紅軍十年》第195頁。)

12日,紅四方麵軍總部在上元觀召開了黨團活動分子會議,檢查和總結了西行以來的政治工作。部隊一邊休整,一邊發動群眾,一邊配合地方黨組織,在西鄉縣鍾家溝等地建立了十幾個村的工農民主政權和陝南第一遊擊大隊等地方武裝,準備在陝南建立新的根據地。

1932年10月,張國燾放棄鄂豫皖根據地,盲目西進,無止境退卻,使紅四方麵軍屢陷重圍,幾遭全軍覆沒之險,沿途又遭受無數的艱難險阻。紅軍雖殲敵逾萬,但自損約六千。英勇善戰的紅四方麵軍在徐向前的指揮下,與蔣介石六倍於紅軍的精銳部隊激戰兩月,迭破重圍,屢挽危局,西行轉戰三千裏,徹底粉碎了蔣介石幾十萬大軍妄圖圍殲紅四方麵軍主力的陰謀,為革命事業的勝利,保存了14400名骨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