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吾,安徽人,中共黨員。1929年參加工農紅軍。1930年4月任紅1軍第2師政治委員,後任鄂豫軍委政治部主任。
陳翰香,湖北黃安人,中共黨員。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後,曆任鄂豫邊特委秘書長、鄂豫皖軍委秘書長。
吳荊赤,河南信陽人,中共黨員。1927年參加信陽當穀山起義。1930年起,曆任紅1軍機炮團團長,皖西教導第2師團長、紅4軍第12師團政委、師政委。
肖方,湖北羅田人。黃埔軍校第4期畢業。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羅田縣農會委員長、商羅麻特支書記、羅田縣縣長。1929年領導商南起義後,曆任紅32師團長、紅1軍第3師副師長、紅4軍第12師副師長。
關叔衣,河南人,中共黨員。曆任鄂豫皖特委委員、共青團特委書記、紅軍團長、紅4軍第10師政治部主任。
龐永俊,上海人,工人出身,中共黨員。紅4軍第12師政治委員。
程紹山,湖北黃安人。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4軍第10師副師長。
範沱,湖北孝感人。黃埔軍校畢業,中共黨員。曾任紅1軍參謀主任、紅4軍第10師參謀主任。
綜觀以上被張國燾逮捕而備受折磨的中共黨員,他們有的是紅軍名將,有的是地方黨組織的創始人,有的是農民起義領袖,有的是留蘇回國人員,有的是黃埔軍校畢業生,他們大都是讀過書的知識分子,對張國燾推行的錯誤政策表示過不滿或進行過批評的人。
張國燾“肅反的對象,主要有三種人:一是從白軍中過來的,不論是起義、投誠的還是被俘的,不論有無反革命活動,要審查;二是地主富農家庭出身的,不論表現如何,要審查;三是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凡是讀過幾年書的,也要審查。重則殺頭,輕則清洗······弄得人人自危,熟人見了麵都不敢說話,生怕被說成是‘秘密組織’、‘反革命活動’。······真是一片白色恐怖氣氛!”(注:徐向前《曆史的回顧》第158-159頁。)張國燾把黨內鬥爭、思想問題、日常生活問題與肅反問題混為一談,把肅反政策和幹部政策中的宗派主義糾纏在一起,荒謬第提出了“改造黨、改造紅軍、改造蘇維埃”的口號,“要在兩條路線(反左與反右)的鬥爭中貫徹肅反”,“從不正確的思想意識中發現反革命的線索”,“從日常生活的表現中去發現反革命”。張國燾還把肅反擴大到基層連隊,先後逮捕了大批營、連、排級幹部,甚至有些班長也未能幸免。
年僅十多歲的紅30團團部指導員陳錫聯和幾個年輕同誌一起在街上買了幾個油餅吃,後來有人說他們組織“吃喝委員會”,要搞陰謀活動。張國燾知道後,指示政治保衛局把陳錫聯等人抓起來槍斃。徐向前聽說此事後,立即跑去找張國燾說:“小鬼們嘴巴饞,哪裏懂什麼‘委員會;呀!批評教育一下,放掉他們。”陳錫聯等人因此幸免於難。後來,陳錫聯常說,是徐向前救了他一命。(《中國元帥將軍授銜全記錄》第56頁,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