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第三次“圍剿”中,盡管張國燾大搞火線“肅反”,但忠於黨、忠於革命事業的紅四方麵軍廣大指戰員,仍然前仆後繼,英勇不屈地和敵人戰鬥,不斷取得勝利。指戰員們在不知明天命運如何,甚至在明知要被捕殺的情況下,也很少有人動搖逃跑。當被捕的指戰員被保衛局暫時放出來編成突擊隊時,他們仍然義無反顧地舍生忘死、衝鋒陷陣,英勇頑強地打擊敵人。在“火線肅反”中,張國燾又以“改組派”第三黨“AB團”的罪名殺害了紅10師師長陳奇和紅75師政治委員戴克敏等一大批紅軍的忠勇將士來以此打擊迫害黃麻起義領導人,達到他軍閥獨裁統治的目的。陳奇(1904—1932)湖南桂東縣人衡陽省立第三師範畢業,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曆任中共特支支部書記、縣委書記、紅五軍第五縱隊第二大隊黨代表、率部長期駐守井岡山。後任紅8軍第4縱隊司令員、紅四軍第十師政委。被張國燾以“改組派”、“第三黨”、“AB團”的罪名秘密殺害,犧牲時年僅28歲。戴克敏(1906—1932)湖北黃安人,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次年轉為中共黨員。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任工農革命軍鄂東軍黨代表,與吳光浩率部開辟木蘭山遊擊區,後任工農革命軍第7軍、第11軍31師黨代表,參與領導柴山堡地區的武裝鬥爭,1929年與徐向前共同起草了中共鄂豫邊第一次代表大會《軍事問題決議案》。1930年起先後任第一軍第一師、第4軍十師28團、四方麵軍75師政治委員。1932年夏在皖西前線被誣為“改組派”而被捕,不久即被張國燾秘密處死於新集,犧牲時年僅26歲。盡管這樣,紅四方麵軍廣大指戰員在總指揮徐向前的指揮下,仍然創造了四戰皆捷的輝煌勝利。假如沒有張國燾的大“肅反”和其他錯誤的幹擾,可以肯定地說,紅四方麵軍在這一時期定能取得更大的勝利。
紅四方麵軍在張國燾推行王明“左”傾路線並開始實行軍閥統治的情況下,之所以能取得四戰皆捷的偉大勝利,是因為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對紅軍有利;是因為根據地和紅軍已打下良好基礎;是因為總指揮徐向前藝術地抵製了張國燾“占領一、二中心城市”,準備短期內“造成湘、鄂、贛、閩和河南、安徽整片赤區的基礎”這一軍事方針中“左”傾冒險的錯誤,成功地運用了“圍城打援”和集中兵力打敵弱點,在運動中各個殲敵的戰術,“對點上的敵人,采取持久圍困的辦法,而對來援之敵,則抓緊時間,趁其立足未穩,速戰速決,予以消滅”(徐向前:《曆史的回顧》第242頁。);是因為紅四方麵軍廣大指戰員的英勇善戰和根據地人民的全力支援;是因為共產黨所領導的革命事業受到全體軍民的全力支持和衷心擁護;是因為有強有力的戰時政治工作的威力,總政委陳昌浩等負責人在這方麵做了積極的貢獻。正是由於這些因素,紅四方麵軍才取得四大戰役的勝利,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才有迅猛發展的鼎盛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