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崛起大別山-五、六霍起義與紅33師(2 / 2)

位於霍山縣西部的西鎮,與豫東南接壤,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國民黨在這裏設立了事務所(相當於區政府),帝國主義分子在這裏修建了教堂。在六安獨山農民起義的鼓舞下,中共西鎮區委調動擁有百餘人槍的遊擊隊和500餘名農協會員,積極部署武裝暴動。由於內奸告密,惡霸劉佐廷召集了30多個鄉保和地主開會,密謀將西鎮的共產黨員一網打盡。11月19日,西鎮區委接到中心縣委緊急通報後,立即報告了正在西鎮指揮起義的舒傳賢。舒傳賢決定先發製人,連夜派人去丁埠鎮請求紅32師支援,並同時立即舉行起義。

19日夜,周維炯帶病率一個連的兵力,趕往西鎮聞家店,與當地黨的負責人劉仁輔、徐育三商議,將百餘名赤衛軍與紅軍混編為3個突擊隊,首先消滅了聞家店、樓房灣、燕子河的地主自衛團,然後與西鎮起義軍會師於長山衝。20日拂曉,起義軍和紅32師一部乘勝攻克漫水河畔的國民黨西鎮事務所,殲滅了正在策劃鎮壓起義軍的鄉保、團總、豪紳、地主及自衛團官兵70餘人。至此,西鎮暴動勝利。21日,西鎮革命委員會在燕子河宣告成立。青年們踴躍參軍,赤衛隊擴充為西鎮遊擊隊,下設3個大隊。當時有一首民謠真實地反映了獨山起義:“河南老紅軍,來到我西鎮,鋼槍打頭陣,後跟赤衛軍。先打聞家店,再攻樓房村,打土豪,殺劣紳,反動民團被滅盡。”

在獨山、西鎮起義勝利的鼓舞下,11月25日,六安中心縣委常委周狷之等領導六安徐家集、江店子兩民團起義,建立了第4區革命委員會和紅軍遊擊大隊。12月16日,舒傳賢等率西鎮遊擊隊開赴桃源河,結合當地黨組織和農協會40餘人舉行起義。緊接著,諸佛庵、石家河、新店河、戴家河、黑石渡等地農民,在中共領導下,一舉消滅了地主武裝,建立了工農政權。六霍起義曆時40天,勝利地創建了一塊北起獨山金家寨、麻埠,西至西鎮,南北近百裏,東西120裏,近30萬人的皖西根據地。

此時,國民黨調集重兵占領了獨山、麻埠,大肆捕殺進步群眾。在這種形勢下,中共六安中心縣委決定將六安第3、6區遊擊隊和霍山西鎮遊擊隊分別編為安徽遊擊第1、2縱隊,集中兵力消滅進犯的國民黨軍。

1930年1月20日,第1、2遊擊縱隊於六安第7區流波疃會師。舒傳賢主持召開中心縣委擴大會議,決定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33師,任命徐百川為師長,薑鏡堂為政治部主任,下轄第106團,團長馮小田,黨代表徐愛民;第107團,團長徐育三,黨代表孫能武,全師200餘人,長短槍140餘支。會後,紅33師開赴鄉村,發動群眾,減租減息,開展遊擊戰。1930年1月30日,紅33師在赤衛隊2000餘人的配合下,攻克霍山縣城。2月2日,潛山清水寨群眾在中共衙前街中心區委的領導下舉行起義,建立了潛山工農革命軍第43師,王小亭任師長兼政治委員,下轄3個大隊,共100餘人槍。同時,中共英山縣委也組建了一支遊擊大隊。

2月下旬開始至3月中旬,紅32師由商南地區東進,與皖西紅33師配合作戰,組成前敵總指揮,周維炯、徐百川任正副指揮,僅20天就驅逐了麻埠、獨山、流波疃、英山等地的數股國民黨軍,繳槍60餘支。4月7日,紅32、33師前往支援霍山東北地區數萬群眾起義的鬥爭,趁勢於4月11日解放了霍山縣城,繳槍80餘支。12日成立了霍山縣蘇維埃政府。

到5月,紅33師又建立了特務營,全師發展到300餘人,皖西各縣也建立了遊擊隊和赤衛隊。至此,豫南和皖西兩塊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以金寨為中心的皖西革命根據地初步形成,縱90公裏,橫50公裏,人口30餘萬,成立了英山、潛山兩縣和5個區的革命委員會,走上了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

隨後,周維炯率紅32師又打通了鄂東與豫南的道路,加強了皖西、鄂東與豫南三塊革命根據地的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