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195節:詭計(2 / 2)

英國這份特殊備忘錄的目的十分清楚:要使斯大林相信,如果他不是傻瓜的話,那麼他應該現在就向德國毫不遲疑地發動進攻。當時德軍正把主力用於對付英國,丘吉爾的警告意味著,如果等到德英簽署和平協議,德國就能集中所有兵力來對付蘇聯了。

實際上,處於討論階段的所謂英德和平協議,隻是丘吉爾為了保護自身而特意散布的假情報。這種障眼法,對斯大林和希特勒兩人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丘吉爾自認為自己是搞諜報活動的行家裏手。早在出任英國首相之前,他就組建了自己的秘密情報機構。他的部下不斷向他提供日耳曼人重新武裝的各種珍聞,他故意將其泄露給外界,以此作為德國人準備向英國發動進攻的證據。擔任英國首相之後,英國秘密情報機構完全由他支配,但諜報老兵丘吉爾似乎忽視了自己情報機構內隱藏的蘇聯特工。要知道,在英國國內甚至就在英國秘密情報機構內部,蘇聯特工可謂拉幫結派(被譽為劍橋幫)。許多曆史事實證明,蘇聯在英國的特工們,通過頂頭上司向斯大林報告了丘吉爾提供的假情報及其真實意圖。

1941年4月19日,當斯大林收到那份備忘錄時,身經百戰的他自然看清了丘吉爾是在散播假情報。要是英德和談一直在進行的話,那麼丘吉爾為何要告訴他這一點呢?如果蘇聯得知了英德和談,就肯定會做好準備,竭盡全力通過官方或者與德英之間的秘密渠道挫敗這一圖謀。

斯大林同樣也懷疑來自其他西方國家的警告。斯大林認為:所有這些人都有他們自己的小算盤,斯大林最不想做的事,就是在他沒有準備好之前,不想與德國發生戰爭。

不過,一向謹慎的斯大林還是下令:開動所有的情報機器,全力搜集情報。蘇聯紅軍總部忙得一塌糊塗,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希特勒在加緊準備,情報象雪花般地堆疊在斯大林寬大的辦公桌上。

然而,所有彙報上來的情報都被斯大林懷疑成是丘吉爾的假情報,因此,斯大林做出的反應是:有關希特勒企圖進攻蘇聯的所有情報都是假情報。同時,向希特勒證明紅軍並不打算對德發動進攻。

丘吉爾的假情報對希特勒又產生了怎樣的效果呢?希特勒進攻蘇聯是地緣政治理論的結果,征服俄國是法西斯德國圖謀實現世界統治的關鍵。同時,進攻蘇聯是一場大規模的地麵戰,這也是希特勒所喜歡和擅長的作戰方式。蘇聯對德國可能發動進攻,這種擔心也是個理由。希特勒曾經在致墨索裏尼的一封信中說,擔心蘇聯對德發動進攻是其首先動手的原因。

1940年12月28日,希特勒發布第21號訓令,正式確定代號巴巴羅莎的侵蘇計劃,巴巴羅莎是12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的名字。

希特勒對蘇聯恨之入骨,必欲將其消滅而後快。因為蘇聯作為一個中立國,乃是希特勒走向世界霸權的直接和最大的障礙,在互不侵犯條約存在的22個月裏,蘇聯實際上已經3次阻止了希特勒的前進。蘇軍搶占波蘭東部大片土地,把德國東進的步伐阻滯了一年之久。蘇軍進軍比薩拉比亞,牽製了德國對英國的入侵。蘇聯在巴爾幹半島和波羅的海沿岸地區推行強權政治,拖住了德國進軍達達尼爾海峽。

希特勒和他的部下反複分析後,認為要攻占蘇聯,必須對其進行毫無提防的“閃電戰”。為此目的,戰爭意圖的保密工作和軟化斯大林的懷疑變得至關重要。此時德國人要做的就是用一隻手或一片葉子蒙住斯大林的眼睛,使他對即將到來的戰爭風暴視而不見。早在1941年2月15日,國防軍統帥部外國與諜報局局長卡納裏斯海軍上將,就接到統帥部長官凱特爾和德軍總參謀長哈爾德,下達用假情報迷惑對蘇戰略欺騙的特別訓令,以掩護其作戰計劃。事實上,他們完成得非常成功。

蘇德兩國的情報大戰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進入了白熱化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