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日軍乘勢繼續進攻,小鬆原故伎重演,企圖從兩側包抄蘇蒙軍隊,切斷他們與哈拉哈河上遊渡口間的聯係。
5月29日:戰役越打越大,小鬆原中將和參謀長大內孜少將,派出步兵第64聯隊長山縣武光大佐率領的混成支隊,趕往哈拉哈河東岸,並在諾門罕地區投入飛機200餘架,戰鬥變得越來越殘酷。
蘇軍第57特別軍軍長費克連科中將,此時還躲在遠離戰場120多公裏的軍部,他是在蘇聯國內經過大清洗後,憑著關係才當上軍長的,他本來在蘇波邊境的邊防部隊服役,但是不僅缺乏作戰經驗,而且貪生怕死,原以為遠東無戰事,調到遠東可以舒舒服服地廝混幾年,再設法調回內地的大城市。沒想到,日軍偏偏對他發起了進攻後。接到報告後,因為遠離戰場,他對戰場情況一無所知,前線各部也因缺乏統一的指揮,各自為戰,所以,戰鬥初始,蘇軍接連失利。
前線失利的敗報,紛至遝來,費克連科卻驚慌失措,不知該如何是好。參謀長見狀建議:“收縮部隊,派坦克師打反衝鋒,先穩住陣腳再說。”
費克連科毫無主見,參謀長說什麼是什麼,連連點頭同意:“好、好,你趕緊辦……”
參謀長給坦克師長下達命令後又說:“趕緊向克裏姆林宮——斯大林同誌報告,請求增援。”
“這……”費克連科很猶豫。
“此事不能遲疑,否則我們會上軍事法庭的!”參謀長叫道。
斯大林接到報告後,敏銳地覺察到日本的意圖,是試探蘇軍的實力,為其日後進攻蘇聯做準備。他認為,必須堅決粉碎日軍的進攻,否則後患無窮。同時他也意識到,象費克連科這樣的人,是不能勝任這一任務的,必須派一個能征善戰的人到那裏去指揮——這個人就是時任白俄羅斯軍區副司令員的朱可夫。
斯大林之所以選擇他,一是因為他在中國戰場上考察過日軍作戰的方式與能力,對日軍有所了解。二是因為他堅持集中使用坦克作戰原則,鑒於德波戰爭中,德軍裝甲部隊的突出戰績,斯大林又同意恢複了坦克編製,而且是十分秘密的,日軍情報部門對此一無所知,就連柳原振雄也不知曉。三是朱可夫平日裏很關注日軍的動態,並仔細地研究對日軍的戰略戰術,心中已有一套完整的腹案。
很快,朱可夫就來到辦公室向斯大林報到。
“遠東的局勢清楚嗎?”斯大林問
“清楚,斯大林同誌。”
“派你去遠東有困難嗎?”斯大林又問
“沒有,我感到很榮幸,斯大林同誌。”
“沒有困難是不可能的,”斯大林搖晃著煙鬥“說吧,你需要什麼?隻要我能辦到的……”
“是,斯大林同誌。我認為日本挑起邊疆的衝突,目的不過是試探蘇軍的實力和我們的反映,如果我們反映軟弱,那麼他們就會真的大舉進攻,與德國法西斯東西兩方遙相呼應;如果我們反映強硬,那麼他們就會老實下來,觀望等待。因此,我們必須狠狠地打擊日本人,叫他們再也不敢輕舉妄動!為達到這一目的,我請求增兵至少3萬人,同時,需要火炮500門、坦克裝甲車800輛、飛機500架。”
“好,你的條件絲毫也不過分,我可以全部答應你。但是你務必保證,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擊潰入侵的日軍,而且軍事行動不得越過蒙古人民共和國邊界!
另外,我派紅軍總參謀部4局反間部東方處,弗洛伊索夫教授和娜達莎上校在情報方麵大力協助你。”
斯大林滿足了朱可夫的全部要求,各種兵器裝備連續不斷地運往前線,總共增派了部隊57000人、火炮540門、坦克498輛、裝甲車385輛和飛機515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