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141節:黨務調查
笫141節:黨務調查
笫141節:黨務調查
“經過這一次的沉浮和較量,蔣介石、陳果夫都認識到了黨務調查活動的重要性,也都一致認為要強化這方麵的工作,陳果夫向蔣介石建議:把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正式辦成為國民黨的專門情報機構,專事調查黨員的思想、派係隸屬、反蔣派係活動和中共組織的活動等情況。交由陳立夫具體負責。”
——平山大俠
“可以、可以,太君願意聽,我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提到國民黨的特工,就不能不說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國民黨的黨務調查活動始於南方革命政府時期,最初是仿照蘇俄赤黨的體製和經驗建立起來的。國民黨一全大會後,國父孫中山實行聯俄聯共政策,按照馬列理論、模仿蘇共體製,成立了組織部、宣傳部、調查部等基本黨務職能部門。規定調查部的職能主要是調查統計黨員的成分、學曆、經曆及掌握黨內動態,並對社會政治進行一般性的調查統計活動等等。不過,因為沒有人願意到調查部去當差,所以調查部並未成立,後來也就不了了之。”
“那麼,黨務調查工作如何解決呢?”
“後來,幹脆在組織部內設立了黨務調查科,承擔這方麵的業務。”
“具體都有什麼業務?”
“主要還是黨內資料的收集、整理與統計,情報工作的成分並不占主導地位。”
“不務正業。不過,一個小小的黨務調查科又能有多大作為呢?”柳原振雄感歎道。
“太君,你可千萬別小看黨務調查科呀,它雖然設在南京丁家橋中央黨部內,但是卻自成係統,天馬行空,獨往獨來。不要說是外麵的人,就是黨部內的人,也不知道黨務調查科在調查些什麼。”
“你是說它很特殊?”
“是呀,太君您看,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內,凡是科室的負責人,自然是稱呼為科長,可黨務調查科偏偏就不是,它的負責人稱呼為主任。”
“故弄玄虛。”
“再看它的曆任主任。黨務調查科從成立到發展成為現在的中統,先後共有5任主任。第1任是陳立夫,第2任是張道藩,第3任是吳大鈞,第4任是葉秀峰。他們的升遷不僅都很快,而且職位也很高。
陳立夫升任中央組織部秘書,要知道當時的部長是蔣介石自已兼任,副部長是陳果夫,這且不說。張道藩是學美術的,幹了一段時間,接替陳立夫升任中央組織部秘書。吳大鈞學的是統計,與徐恩曾為同一時期留美的學生,幹了不足一年,就躍升中央統計處處長。葉秀峰是冶礦工程師,是陳立夫北洋大學的同班同學,又一起赴美留學,後來與陳立夫發生齟齬,翻了臉,但是即使如此,也安排在江蘇省黨部擔任要職。”
“第5任便是徐恩曾了,他出身是無線電專家。原任中央組織部秘書處總務科長,接任時已經是1930年春天的事了。
因此,提起黨務調查科,又不能不說陳立夫。此人從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機要科長幹起,到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是國民黨情報工作的開創性人物。不過在當時,所謂的黨務調查,正如太君所言,是不務正業。其實就是調查黨內的敵對派係的活動情況。”
“國民黨不是自詡:‘黨外無黨、黨內無派’嗎?”
“太君,那都是自欺欺人。共產黨不是黨外之黨嘛?以孫科為首的正統派、汪精衛為首的改組派、戴季陶為首西山會議派、楊永泰為首的政學係、陳果夫、陳立夫兩兄弟的cc係、蔣介石自已的黃埔係。大大小小、林林總總,少說也有十幾個派係。”
“那蔣介石又如何利用黨務調查科,排斥、打擊、消滅異已黨派呢?”
“1926年5月,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以後,蔣介石當上了中央組織部長。1927年秋,蔣介石因黨內派係傾軋而第一次下野。1928年初複出後,於2月召開了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陳果夫以中央組織部副部長身份代理部長。
經過這一次的沉浮和較量,蔣介石、陳果夫都認識到了黨務調查活動的重要性,也都一致認為要強化這方麵的工作,陳果夫向蔣介石建議:把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正式辦成為國民黨的專門情報機構,專事調查黨員的思想、派係隸屬、反蔣派係活動和中共組織的活動等情況。交由陳立夫具體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