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華克之來通知柳原振雄:“振雄同誌,漢年同誌馬上就要來上海了。”
這一天晚上,柳原振雄與潘漢年終於見麵了。
潘漢年告訴柳原振雄:“經黨中央批準,你和影子小組其他幾位同誌的組織關係,已經轉到華中局。今後我們就是一個黨組織裏的同誌啦。”
“太好啦,我們終於回家了。”
“我離開延安時,周恩來副主席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會見了我們幾個即將要到淪陷區開辟工作的同誌。他明確指示: 我們黨的地下工作和地下工作者,主要的任務是要團結、爭取、組織群眾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與日寇進行鬥爭。
周副主席是老地下工作者了,早在大革命時期,他就親手創建了我黨的第一個情報組織和機構並直接指揮了我黨的地下秘密工作,不僅積累了豐富的鬥爭經驗,而且還創造性地提出了‘三化’(職業化、社會化、合法化)政策,它既是我黨在國統區開展地下工作的基本方針,也是我黨在日本占領的淪陷區裏秘密工作的指針。
當然了,情報是要搞的,但是我們的方式方法與敵人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即便是與蘇聯老大哥也有著很大的差異。振雄同誌,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人要進行兩個戰線的鬥爭:公開的武裝鬥爭和隱蔽的地下鬥爭。對地下秘密工作的任務,毛澤東同誌總結說:‘公開工作之外,還要有秘密工作與之相配合,這就是黨的秘密組織工作,群眾的秘密組織工作(作為群眾公開組織的核心),黨派的秘密聯合行動,秘密的情報工作,公開組織與公開鬥爭的事先秘密準備等。’在毛澤東同誌所概括的秘密工作5大任務中,情報工作隻列在第4位。
我們黨的隱蔽戰線鬥爭,有別於國民黨和其他政治派別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群眾工作、情報工作與統戰工作的有機結合。情報工作要通過交朋友,通過往來談話做工作;要建立據點,建立關係,深入社會;要見縫插針,做串門的生意;擴大了團結的基礎,即擴大了工作開展的可能。我們應傾盡全力爭取社會各階層同情共產黨的事業,不僅為最後打敗日本侵略者,而且為民族、民主的解放奠定重要基礎。
世界上的隱蔽鬥爭有一個共同的活動原則,便是要求‘普通化’而力戒‘特殊化’。”
柳原振雄笑道:“在西方情報界裏流傳著一句名言:‘不像間諜的人,就是最好的間諜’。”
潘漢年也笑了:“按照通俗的解釋,混在人堆中就找不到,見過麵後就沒印象的人,才是地下工作者的最好人選。
振雄同誌,你的情況比較特殊。你所處在的環境使你能夠接觸和掌握敵方的高層機密,因此,黨中央指示你必須長期潛伏,待機而動,盡一切可能獲取敵人的戰略情報。”
“漢年同誌,”柳原振雄突然間想起什麼問道“黨中央對張國燾做何處理?”
“唉,黨中央對張國燾可以說是仁至義盡了,1937年8月,黨中央分配他擔任陝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他卻認為黨已變質,為叛黨尋找理論根據。”
“你說什麼?漢年同誌,張國燾想再次叛黨?”
“什麼?再次叛黨?”潘漢年十分警覺而又吃驚地問。
“怎麼?”柳原振雄也頗感意外,“漢年同誌,你不知道嘛,張國燾早在大革命時就曾經叛黨……”
潘漢年大驚失色,嚴厲地斥問:“這麼重大的事情為什麼不向黨中央報告?!”
柳原振雄也是心驚肉跳,他不明白何以黨中央竟然沒有收到他的報警情報。麵對潘漢年的斥責,他沒有責怪、抵觸,不知者不為罪嘛,何況潘漢年是黨中央情報工作的負責人,肩負著黨的安危,責任重大,心急是必然的,是可以理解的。他在想,情報在傳遞過程中,是那個環節出了問題呢!
見柳原振雄悶聲不響、不作任何解說,潘漢年更加來氣,雷霆震怒,正欲大張鞭撻,在一旁的中西功說:“漢年同誌,其實我們在1937年8月,就將張國燾叛變一事的情報傳送給黨中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