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節:戴笠樓(1 / 2)

第93節:戴笠樓

第93節:戴笠樓

第93節:戴笠樓

“多拉大炮?”廖雅權聽了大吃一驚“如此說來,這炮的口徑絕不隻百來毫米,它對帝國海軍停泊在黃浦江的戰列艦乃至杭州灣的航母,都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平山大俠

宇大偉:(1897——1897年)浙江紹興人,家境優裕。

1925年從美國哈佛大學學成,又赴德國留學深造兵工研製技術。1929年4月,被任命為國民政府軍政部參事,在上海與陳三立的九女兒陳新午 (大學者陳寅悟的胞妹)結婚。

1933年3月,被任命為軍政部兵工署少將銜署長,致力於籌建兵工研究所。

當天晚上,黃浚又來到湯山與廖雅權鬼混。兩人完事後,廖雅權點燃一支香煙,看著躺在床上閉目養神地黃浚說:“秋嶽,這一回兒,你可舒服了?!”

“你這叫什麼話,難道你不舒服?”

“舒服是舒服,可你有什麼好消息,能讓我更興奮!”

“你不問,我還差點忘了。聽說宇大偉正在研製和改進大炮什麼的重武器。”

“宇大偉?就是那個軍政部兵工署少將銜署長嗎?”

“就是他。”

“怪不得近來不見他露麵。”

“他貓在兵工研究所裏,天天擺弄從蘇聯、德國、英國等國進口的大炮、機槍等武器,根本連家都不回,怎麼?你跟他還有……”

“去你的!兵工研究所在什麼地方?”

“就在南京東郊30公裏外的狼山腳下。”

“那兒不是神秘的戴笠樓嗎?”

“那是誤傳,是戴笠搞的障眼法。其實是宇大偉親自籌劃、設計,並在1933年3月開始建造的極端保密的彈道研究所,聽說專門打航母的超遠射程的大口徑重炮近期就要試炮啦。”

“難怪1935年4月,國民黨軍政部在京杭國道句容、溧陽段山地舉行了規模空前的軍事大演習,有陸軍、空軍5萬多人參加,動用了炮兵和新組建的化學兵部隊,有不少新式武器和裝備,原來是宇大偉的功勞啊”

送走黃浚後,廖雅權陷入沉思,其實她親自去實地勘探過戴笠樓,那還是幾年前的事了。一次她侍候兩名國民黨高官,偶然聽到他們在閑聊中提到過什麼戴笠樓已經竣工,準備請委員長出席隆重的典禮並剪彩什麼的。

當天深夜,她便換上夜行服,直奔狼山而去。

原來戴笠樓也在南京東郊湯山鎮,而且距溫泉很近,就在西北方向約1.5公裏處的狼山腰際。廖雅權施展開輕功,不一會兒,便到了目的地。她潛伏在草叢中,用從德國進口的,具有夜視功能的望遠鏡仔細、反複地觀察,發現警衛並不嚴密。而所謂的戴笠樓,也隻不過是一幢坐北朝南、建築考究的三層樓房。周圍群山環抱、綠樹簇擁,真個是世外桃源。在主樓周邊,有四座用花崗岩砌成的碉堡,想要明火持仗地進攻,還著實不容易呢!高高凸起的大樓正門,同整個建築構成了“中”字形狀,而向前隆出的門廳,細細看上去活像一個“正”字。

廖雅權心想,單從外表上是看不出什麼明堂的,必須進入大樓內部,當然,那也是極其危險的!可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廖雅權沒有草率、莽撞行事,她早已發現在大樓東北方向500米的山坡上有一個球形水泥地堡。她像狸貓一樣潛行過去,隱蔽在剛剛種植下沒幾天的4株龍柏樹下(據說是戴笠親手裁植的,卻不知有何用意。)。廖雅權溜了進去,裏麵空空蕩蕩,什麼也沒有。“這裏做審訊室蠻好!”

廖雅權嘀咕著,又迅捷地來到大摟前,她乘兩名巡邏衛兵剛離開,就閃身進入大廳,經過人工精細打磨的水磨石地麵光可鑒人,廖雅權借機再次審視自己,確定身上並無任何反光之物與不妥之處,便躡手躡腳慢慢往中央一寸一寸地挪動,因為她好像感覺到中央有什麼圖案。

終於看清楚了,地麵中央鑲嵌著直徑約1米的紅褐色橢圓形圖案赫然入目!它由18個齒輪組成外圓,裏麵有一張弓,搭著一支利箭,箭頭指向即非正南,又非正北,而是莫名其妙地指向西北。

廖雅權想了想,不明所以“18個齒輪,不外乎是國民黨黨徽18個狗牙,可是這西北方向……噢,是了,這西北方向不正是蔣介石的官邸嗎?這會不會是戴笠自己設計的特工標誌,表示永遠忠誠於他的校長呢?也可能暗示有什麼玄機吧,比如說不可告人的秘密或是寶藏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