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節:趕毛驢(1 / 2)

第78節:趕毛驢

第78節:趕毛驢

第78節:趕毛驢

“陝北有很多毛驢!趕它上山有三個辦法:一拉、二推、三打。所以,我們就要用對付毛驢的辦法,拉他、推他、再不走就打。一定要迫使蔣介石抗戰。” ——毛澤東

1、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1月25日)

字玉階,原籍廣東客家人,清初遷入,出生於四川省儀隴縣。

1922年10月在柏林加入中國共產黨。

2、周恩來:(1898——1976年)字翔宇。祖籍浙江省紹興。後其祖父周殿魁遷往淮安縣居住, 1898年3月5日出生於江蘇省淮安縣駙馬巷。其父邵綱為祖父周殿魁四子中的老二。母親人稱萬十二姑,祖籍江西省南昌市。因其外祖父萬青選在淮安府做了三十年知縣,遂遷居清河縣(1913年改為淮陰縣)。

不滿一歲時過繼給小叔貽淦。嗣母陳氏對他很是疼愛。然而不幸地是,兩位母親在他不滿十歲時,先後辭世。

1913年8月考入天津南開學校。1917年6月畢業。9月東渡日本求學。1920年12月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經張申府、劉清揚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4年回國。10月任廣東區委委員兼宣傳部長。

1925年9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蔣介石、黨代表汪精衛)少將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師(師長何應欽)黨代表。

1927年3月組織領導了上海工人武裝第三次起義。在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中央秘書長、軍事部長、組織部長、政治局常委。8月1日,又組織指揮了南昌起義。

1931年12月到紅都瑞金,任蘇區中央局書記。

1933年任紅軍總政委兼紅一方麵軍總政委。

3、葉劍英:(1897——1988年)原名葉宜偉。

1897年4月28日出生於廣東省梅縣雁洋虎形村一個小商之家。1917年考入雲南講武堂12期炮兵科,改名葉劍英。

1924年3月任建國粵軍第2師參謀長,參與黃埔軍校籌建工作, 5月5日黃埔軍校開學任教授部副主任。

1926年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總預備隊指揮部參謀長。1927年初,任新編第2師師長。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2方麵軍參謀長。7月入黨,參與策劃南昌起義。10月參加了廣州起義,後赴蘇聯學習軍事。

1932年到中央蘇區,接替劉伯承任瑞金紅軍學校校長兼政委。同時任瑞金衛戍司令兼政委。紅一方麵軍參謀長。中央軍委總參謀長。1934年被李德等降職調任福建軍區司令員,旋又調回任中央軍委四局局長。1934年10月長征時,任中央軍委第一縱隊(紅安)司令員。遵義會議後,紅軍第3軍團參謀長鄧萍不幸犧牲,即調任紅軍第3軍團參謀長。

七七事變,蔣介石已被逼入絕境、毫無退路、別無選擇,終於咬牙下定決心抗日了。但是所謂的南京中央政府能夠有效管轄的地區隻有江蘇省和浙江省2個省,要想舉全國之力對日進行全麵抗戰,還得依靠各地的軍閥!無奈之下,1937年8月1日,蔣介石硬著頭皮給全國各路諸侯發電,請他們來南京共商國事。在延安的中國共產黨也收到了邀請電。

蔣介石的邀請電在桂係內部引起激烈爭論,大多數人擔心老蔣擺的是鴻門宴,不安好心。李宗仁、白崇禧兩人也拿不定主意。晚上回到家中,白崇禧將這事告之妻子馬佩璋,馬佩璋卻大義凜然地說:“國破即是家亡,將軍還須為一已之身擔優嘛!”

妻子一句話立即點醒白崇禧。

8月4日,白崇禧接受了邀請,代表桂係集團坐上蔣介石親自派來的專機,由桂林飛赴南京,8月5日到達。白崇禧此舉不啻向中外宣示:中國隻有一個政黨——國民黨,隻有一個領袖——蔣介石,中國最大的、最有實力的軍閥派係——桂係,要在蔣委員長的親自領導下,在青天白日的大旗下,全力投入抗日戰爭了!

日本報界宣稱:“戰神到達,中日戰爭終不可免!”

這時說心裏話,蔣介石被感動了,抗日也有信心了,他親自帶著政府要員去機場迎接。雙方一見麵,蔣介石親熱地拉著白崇禧的手:“健生兄啊,可把你盼來啦!”

按當時民國社會的習俗,稱人不得直呼其名,而是稱字號。若是平輩,則不論年齡大小,皆附兄字稱呼,以示敬意。白崇禧卻不好托大,恭敬地說:“弟此次入京,願在委員長的親自領導下,請纓殺敵、效命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