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曆史的轉擇-第一百六十六章 南昌之雷霆(五)
三月二十七日,十二點零五分,
剛下車完成整隊的日軍第111旅團第147聯隊就被命令立即投入戰鬥。
三千多名日軍官兵在聯隊長菊地太一大佐的率領下穿行在屍橫遍地的戰場上。一路上到處找是各種死狀的屍體、烏黑的血跡、各種武器零件。
隨著接近交戰處,所有日軍官兵的表情更震驚了,一堆堆還散發著硝煙和人人體燒焦刺鼻臭味的廢墟上密密麻麻的全是中日雙方官兵的屍體。
在一處廢墟旁,一具日軍中佐的屍體和一具中國少校的屍體相互依偎著聳立在遍地屍首間,幾乎透體而過的指揮刀和刺刀沾滿了血腸,顯得特別的詭異。
這些身經百戰的日軍官兵根據幾乎將兩具屍體刺穿的指揮刀和刺刀一眼就看出了當時發生的一幕:日軍中佐率領的部隊突入了這處廢墟,與中國守軍展開了白刃戰。雙方的指揮官直接對峙,在搏鬥中,日軍中佐手中的指揮刀刺中了中國少校的腹部,受重創的中國少校竟往前用力一撲,來不及後退的日軍中佐也被刺刀刺穿,兩具屍體因為指揮刀和刺刀的支撐竟沒有倒下去。
經過的日軍官兵都要停下來看一下,從戰場的慘狀來看,他們即將麵對的對手擁有著不下於自己的戰鬥意識。
將部隊安置好後,菊地太一在第106師團臨時聯隊一名參謀的陪同下進入前沿指揮部。
和臨時聯隊聯隊長打過招呼後,菊地太一舉起望遠鏡仔細觀察起戰況。
如果剛才一路上的慘狀讓菊地太一心驚膽戰的話,現在所見的一切則讓他懷疑是不是身處傳說中的地獄。
眼前不到一千多米的戰線上,到處都是丟棄的武器和屍體。
架設在廢墟上的輕重機槍和後方的九二式步兵炮瘋狂的向成“U”形的中國守軍防線傾泄著彈雨。
全線突擊的日軍官兵一波波的湧上去,又在中國守軍的密集的火力之下一片片倒下。
突擊再次失敗後,臨時聯隊聯隊長無奈的歎息道,“這應是支那人的核心陣地了!”
菊地太一發現中國軍隊的這條防線主要支撐點是二十多幢的建築物,和建築物前分布的廢墟形成了完整的防禦體係,讓他倒吸一口冷氣的是在後麵還有相類似的建築物。
也不知這些建築物的怎麼會這樣堅固,70毫米榴彈砸在牆壁上除了炸出個彈坑外,根本就摧毀不了。
這條防線是宋炎華根據生米鎮的格局精心設計的,原來這個區域是生米鎮最繁榮的地段,一條“U”形街道縱貫整個鎮區,兩邊分布的建築物要麼是錢莊、鎮公所,要麼是財主的住房。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修建的非常堅固,巨大的青石是用當時少見的水泥砌成的。
宋炎華將最後六個成建製的步兵營全部布置這兩條防線上。在一線陣地的兩側建築物各放了一個營,最後一個機槍營的所有輕重機槍直接分到每一幢建築物;在中間陣地上則安排了用被打殘的各營官兵組成的兩個連隊。在街道另一邊的二線陣地中間放了二個營,最後兩個營分布在二線陣地的兩側。炮兵營的所有迫擊炮、擲彈筒則集中配置在二線陣地的正後方。
按照宋炎華的構想,急於打通生米鎮的日軍肯定會在正麵采取連續攻擊,正麵的二個連節節抗擊,待日軍接近防線時,位於兩側的火力點以猛烈的側射火力突然開火,大量殺傷日軍兵力;如果正麵陣線抵抗不住日軍的狂攻,守軍則炸掉中間的建築物並向兩側防線收縮,將日軍放進“反八字形”陣地之內,屆時一線的兩側火力配合二線的所有火力和後方的炮兵全力絞殺突入的日軍。
顯而易見,這是一個富有相像力的、相當完美的防禦方案,也是一個在戰壕上很有彈性、很有創造力的防禦方案。
當然,任何方案都有不足之處,宋炎華的防禦方案體現了工事堅固和火力體係完備的同時,不得不分散使用、配備有限的兵力,而這些分兵固守要點的兵力則相應的喪失了機動能力。
而分散兵力和喪失機動能力的直接後果,就是中國守軍失去了對突入陣地的日軍的反擊能力。
認識到這個致命弱點的宋炎華一方麵是把戰鬥力不強的後勤營集中待命外,將還能作戰的輕傷員全部緊急召回。
好在日軍的戰場指揮官選擇了全麵攻擊,結果在中國守軍強大的火力網之前,根本就接近不了防線。
親自率兵固守一線陣地左翼的賴偉英見日軍終於停止了攻擊後鬆了口氣,緊繃著的神經終於鬆馳了下來,看來宋炎華的防禦方案十分有效,成功的抵擋了一個聯隊的日軍連續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