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曆史的轉擇-第八十二章 完美夜襲(1 / 2)

第二卷 曆史的轉擇-第八十二章 完美夜襲

知道光憑高射武器無法和日軍坦克集群全麵對抗的宋炎華強化步兵反坦克訓練。為了讓官兵們有直接印象,以獨立團十八輛卡車為假設目標,講解後世的步兵反坦克經驗。

通過宋炎華詳細、直觀的講解,獨立團四千多官兵很快掌握了步兵打坦克的關鍵是切斷敵人步兵和坦克之間的聯係,再利用坦克的觀測盲區接近、摧毀坦克。

2月中旬,日軍第101師團、第106師團和配屬炮兵開始向德安以南地區集結,戰車隊在德安以北集結。

2月下旬,第6師團開始向箬溪、武寧方麵行動,井上支隊開始打通鄱陽湖水路,第16師團、第9師團在湖北安陸漢水左岸和粵漢路北段開始佯動。

第11軍原定於3月10日“陸軍紀念日”發動攻擊,但自2月中旬起連續下了1個多月的雨,河水泛濫,道路難行,遲誤了準備時間。直到3月9日,第11軍才確定作戰開始之日為3月20日。

2月下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根據據各方情報,判明日軍有攻占南昌企圖,提出了對應意見。

3月8日,蔣介石致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第九戰區為確保南昌及其後方聯絡線,決即先發製敵,轉取攻勢,以摧破敵之企圖。攻擊準備應於3月10日前完畢,預定攻擊開始日期為3月15日。”

薛嶽於3月9日、10日接連致電蔣介石,提出部隊整訓未畢,補給困難,準備不及,要求延至3月24日開始實施。

蔣介石於3月13日複電,強調“惟因目的在先發製敵及牽製敵兵力之轉用,故攻擊開始日期不能遲於本月敬日(即24日)”。

但當中國軍隊尚在準備采取攻勢之際,日軍即開始進攻,於是第九戰區就地轉入防禦。

南昌前敵司令部多次召開作戰會議,宋炎華始終沒有接到參加會議命令。對於這一狀況,宋炎華不僅不以為意,心中還鬆了口氣,要是上麵命令獨立團固守在修水某一地的話,反而不利於獨立團的作戰。

故作積極的宋炎華向前敵司令部前後三次發了請戰電報,前兩次如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回應,第三次倒有回電了,“你部有伺機作戰之權力!”終於得到自己想要的命令,興奮的宋炎華可以想象得出第十九集團軍參謀處在發這封電報時的不屑!

整個第九戰區沒有人注意到獨立團從羅亭鎮的消失了。

3月12日,日武漢方麵軍命令其直屬的第116師團派出村井支隊(由第119旅團5個大隊分編而成),在海軍支援下,由湖北乘船出發,對鄱陽湖東岸進行搜索,保障水陸交通和主力部隊左側安全。

村井支隊第3大隊大隊長西村大和少佐慢慢地走到了軍用地圖前,仔細地將今天已搜索過的地點用紅鉛筆畫出來後,又用藍鉛筆在明天要搜索的幾個地點上畫上了重重的叉。

這是村井支隊在鄱陽湖東岸搜索的第三天,前兩天謹慎的支隊長村井一郎大佐讓五個大隊一起行動。由於沒有發現中國軍隊的蹤跡,為了加快搜索步伐,第三天五個大隊分頭行動。

本來按要求,五個大隊在完成搜索後必須回到南疆湖集中宿營,對這道命令不以為然的西村大和借口路程太遠,在牯牛山腳安營過夜。

在漆黑的夜色掩護下,數千名官兵彎著腰,小心翼翼地踏著急促的小步伐,從牯牛山後山爬上了二百多米的山頂。

山腳下日軍的帳蓬在暗淡的月光下隱約可見,隻有中間一座帳蓬還有燈光,幾個鬼子哨兵在帳蓬口不停的跺著腳。

山上的這支部隊正是從羅亭鎮消失的第九戰區獨立團!

知道南昌會戰於3月18日打響的宋炎華決定先從搜索鄱陽湖東岸的村井支隊下手,一是看下能不能打亂日軍的計劃,二是也正好檢查下獨立團整訓成果。

先一天到達鄱陽湖東岸的獨立團派出的特務連密切監視著村井支隊的一舉一動,終於在第三天等到了戰機,一個大隊的日軍脫離大隊單獨宿營!

蓄勢待發的獨立團在宋炎華的帶領下直撲這股日軍的駐地牯牛山。

竟然在這山上沒有派任何警戒,已摸到日軍營地五十米處的伍大全又悄悄退了回來報告。

看了下手表,和各營約定的攻擊時間已到!

戰鬥首先是由狙擊手打響。

布置在山頂的狙擊陣地中,十支狙擊步槍的瞄準鏡不停的修正著射擊參數。這是獨立團狙擊手第一次實戰,為了保證一擊中的,十支狙擊步槍同時向帳蓬外的那四名鬼子射擊!

“砰!”十聲清脆的槍聲中,那四名鬼子哼也沒有哼一聲就一頭栽倒,隻有身體很不甘願的連續顫抖了幾下!

舒了口氣的狙擊手們依然透過睢準鏡觀察著他們的第一批戰利品,在黑夜中,根本看不見血是什麼顏色,隻能發現四具屍體的周圍多了一圈黑色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