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德利夫人的秘密》[英]瑪麗.伊麗莎白.布雷登
◎上卷
第一章 露西
第二章 在“百眼巨神號”上
第三章 隱藏的紀念物
第四章 《泰晤士報》頭版消息
第五章 在文特諾的墓碑
第六章 在英國之外的任何地方
第七章 一年以後
第八章 暴風雨之前
第九章 暴風雨之後
第十章 失蹤
第十一章 爵士夫人手腕上的傷痕
第十二章 依舊不知下落
第十三章 憂心忡忡的夢
第十四章 菲比的求婚者
第十五章 密切監視
第十六章 對羅伯特。奧德利下逐客令
第十七章 在城堡旅館裏
第十八章 羅伯特接待一位意想不到的來客
第十九章 鐵匠的錯誤
◎中卷
第一章 書裏的題詞
第二章 普勞森夫人
第三章 小喬治離開他的老家
第四章 停頓不前
第五章 克萊拉
第六章 喬治的信
第七章 追究往事的調查
第八章 到此為止
第九章 從另外一頭開始著手
第十章 隱藏在墳墓裏
第十一章 在菩提幽徑裏
第十二章 未雨綢繆
第十三章 菲比的請求
◎下卷
第一章 火光衝天
第二章 報訊的人
第三章 爵士夫人和盤托出 ㊣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第四章 暴風雨後的沉寂
第五章 莫斯格雷夫醫生的忠告
第六章 活埋
第七章 幽靈作祟
第八章 垂死者非說不可的話
第九章 回黃轉綠
第十章 安泰如意
譯者序
英國小說在十九世紀進入了繁榮的黃金時代,先後湧現了司各特、奧斯丁、薩克雷、狄更斯、特羅洛普、勃朗特姐妹、蓋斯凱爾夫人、愛略特。梅瑞狄斯、哈代、金斯萊、斯蒂文生、柯林斯等傑出的或優秀的小說家。那時出版業興旺發達,書刊日益增多,為小說的繁榮創造了條件,為小說家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例如狄更斯的許多長篇,便是大多先在刊物上連載過的。狄更斯不僅自己創辦了文學刊物《家常話》,還主編另一個刊物《一年到頭》;通俗小說家柯林斯則經常為狄更斯所掌握的這兩個刊物撰稿,他的代表作《白衣女人》當年便是在《一年到頭》上連載發表的。由於這本書情節驚險,引人入勝,後來柯林斯就被認為是英國偵探小說的鼻祖。
瑪麗。伊麗莎白。布雷登(Mary Elizabeth Braddon)是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進入英國小說界的。那時嚴肅文學與通俗文學已形成共存共榮的局麵,對小說的內容與技巧的討論十分活躍,女作家更是人才輩出,不讓須眉。
布雷登生於一八三五年Ⅰ,卒於一九一五年。她的父母在她童年時期就離婚了,她在未發表的回憶錄裏記載了這場災難,對父親頗有微辭。她因此對當時英國的婚姻製度以及男子在社會上經濟上主宰一切的地位,持懷疑和保留態度。瑪麗。布雷登跟她的母親過著樸素而體麵的生活,母親設法培養她,使她接受了較好的教育。她長大後決意由她來維持一家的生活,於一八五七年走上舞台,藝名瑪麗。塞通。她在舞台上的成就不大,但這份舞台經驗,對於她後來熟練地運用懸念、創作引人入勝的連載小說,還是大有幫助的。她開頭寫的那些小說,比較一般,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在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三年間她發表的兩部長篇小說:《奧德利夫人的秘密》和《奧羅拉。芙洛埃德》,使她立刻成為文學市場的女強人,一般都認為她是足以與威爾基。何林斯並駕齊驅的通俗小說家。從一八六二年起,她開始與出版家約翰。馬克斯韋爾同居。(他的前妻長期住在瘋人院裏,一八七四年亡故後,瑪麗。布雷登才正式和他結婚。)她撫養著馬克斯威爾前妻所生的五個孩子,自己又替他生了六個孩子。一八六六年,馬克斯威爾創辦了一個文學刊物,叫做《貝爾格萊維亞》,由瑪麗。布雷登主持,大約十年光景,該刊每期至少刊登一部布雷登的長篇連載小說(刊登兩部時則另一部署名巴賓頓。懷特),與此同時,她往往還在另一個刊物上發表另一部長篇連載小說哩。她真是個多產作家。她寫信給《龐貝城的末日》的作家李敦說:“如今創作長篇小說竟成了我的第二天性了;我很少為其他而活著,總是竭力沉浸在筆墨之中,把一切煩惱關在門外。”她一生出版了八十五種書,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長篇小說。當然,這七、八十部長篇,有的純然是“著書都為稻粱謀”,也有不少是好的和比較好的,當年風行一時,產生過不少轟動效應。當時英國知識界有不少人看不起通俗讀物,鄙夷地稱之為“廚房文學”。平心而論,其中確實有不少是故意聳人聽聞的、低級庸俗的東西,但瑪麗。布雷登筆下的通俗小說,即使是反對這種讀物的批評家如W.F.雷,也隻能麵對事實,承認她不妨誇口她的小說已經成為“客廳裏心愛的讀物”了。這在客觀上倒說明了英國文學史上的一個事實:英國的通俗小說,經過柯林斯、布雷登等等作家的努力,在十九世紀後半葉已經達到了新的藝術高度。可見,通俗小說從內容到形式都是需要提高,也是可以提高的;通俗小說也可出精品,可以成為經典作品的。瑪麗。布雷登的幾十部轟動一時的長篇小說固然早已絕版了,連書名也大多被人遺忘了,但她的代表作卻是與世長存的。第15版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依舊列有瑪麗驚雷登的條目,說她是“英國女小說家,所著《奧德利夫人的秘密》(1862)曾經轟動和暢銷一時。這部小說共三卷,描寫上流社會一個恐怖的犯罪故事”。一九八七年(也就是該書出版一百二十五年以後),牛津大學出版社又將這部小說列入“世界古典文學叢書”,冠以新序,作為古典名著推薦給今天的讀者了。 Ⅰ《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說布雷登生於一八三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