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成立敢死
軍令一下,千軍萬馬無不肅然,黃副將即時策馬往前麵去,指揮先鋒營馬上前進,其他營軍也跟著緩緩向那岔道口跑去。
很快,他們已經走進了那條岔道,尾隨著強虜,準備攻擊他們的背後,這一選擇,似乎比直接回去支援大利縣更加危險,因為,要是讓焦城裏的士兵知道了,一把堵住了這個岔道口,他們就會有了被前後夾攻的困境。
所以,一入岔道,後麵的探子也都前往焦城方向監視去了;而大家也偃旗息鼓,藏兵禁語,慢慢地向強虜的後麵摸去。
但是,唐英身在後麵,仍然不免聽到前麵一些順風飄來的閑言碎語。
“不是說不主動去攻打敵軍嗎?”
“是呀,唐將軍是不主動,但是楊將軍有軍令下來,他不得不執行呀。”
“那不是要血戰了?”
“可能是吧。”
“那,要怎麼辦?”
唐英聽聞在耳,心中思緒萬千。他不責怪軍士們的擔憂,他真正擔心的還是呂曼兒的誤會,呂曼兒那種衝鋒陷陣,身先士卒,守望相助的道義,他怎麼會不懂?但是,戰爭的殘酷有時候就是一息間的全軍覆滅,是不容有失或不讓你有機會去後悔的。
縮頭烏龜,有時候也是執行道義的一種。如果在沒有楊真的軍令下達之前去支援他們,要是成功了也不會有半點功勞,他們會認為,既然沒有了他們,他也可以打勝仗;而如果打敗了仗,那他會贈你一句‘活該!不聽軍令的家夥。’
剛才,楊真的求救信上就寫得清楚:“大利有難,唐兄當速援!”
他小楊真二歲,但楊真竟然稱他為兄,可見當時的情況是多麼的緊急混亂,他又是多麼的焦頭爛額;唐英隻要有了這封他的求救信,就出師有名,為兄弟邀功有據了。
但是,呂曼兒的不知情,讓他昨晚一晚沒有睡好。這一些官場上的明爭暗鬥,戰場上的瞬息萬變,他很想與呂曼兒夜夜促膝長談,傳授給她,但是,她卻從來不給他機會。
想到這裏,他不由微微地扭過頭去,偷瞥後麵的呂曼兒一眼,卻正看到她也往他的身上看,心中不由一喜。
呂曼兒見他回頭偷看自己,不由輕嗔了一聲,但態度已經緩解了許多。
昨晚,雖然自己有些衝動了,也可能有些誤解了,但最終唐英還是決定了起兵攻擊敵軍後方,一盡友軍之義,這讓她也感覺一些欣慰。而對唐英的誤解也衝淡了不少。
同時偷看旁邊的瞎子歌,他正一如既往地一邊拉著韁繩,一邊扛著他長年不離手的鐵槍,那樣子,要不是他是個瞎子,別人一定會認為他是一個囂張的義士。
旁人不知道,還是一樣的從他的身上看不到他晚上那一種高深莫測的神秘。呂曼兒也一樣,無法想像,昨晚自己怎麼會有那種莫名的感覺。
而瞎子歌對唐英的指責及對軍情的見解,也許正如麵前那些軍士一樣的侃侃而談,未必真的像滿腹經綸,雄才偉略的人。
對於他,呂曼兒知道這八年來的瞎子歌是一個怎樣的人,但是,對於八年之前的他,卻是一個未知的謎,有時候,他的心深邃得有如一口黝黑的深井,讓人見不到底。
軍隊走了二個時辰,已經是午後時分,唐英吩咐下去,就地造飯,牌刀營在前麵警戒,弓箭營在後麵戒備。
用膳的時候,羅龍擠到了呂曼兒的身邊,卻一反常態,隻顧著用膳,一聲也不敢吭。直至用完了,才笑說:“放心,這一次我會聽軍令的。”
說完,逕自又悻悻地離去。呂曼兒驚訝地看著他的背影,感到了他的一絲誠意,心裏頓時隱隱作痛。
早上說好了,中午的時候會原諒他的,卻遲遲說不出口。但覺得他已經慢慢懂得克製了,便想晚一些再說也好。
唐英則在不遠處看著他們乍合乍分,心中的感覺也像扶起了打翻的水桶又翻一次,哭笑不得。
待大家用完膳,他又催著大家馬上出發。昨天下午,他安排大家睡午覺,就是為了今天可能會有所突變,所做的有備無患。
果然,眾軍士們雖然頗有一些怨言,但仍然精神抖擻的沿路保持著警惕。在探子回報,離敵軍後方還有二十五裏時,他馬上要求軍隊改變隊形,分為左右兩隊,沿著路邊的樹蔭,借用著一些樹枝,折了一些蕉葉高舉過頭,緩緩地前進,盡量避免被敵軍的探子發現。
晌午,烈日炙烤,大家也很讚成這個既可以避暑,又可以隱蔽行蹤的方法,紛紛大讚唐英體恤士兵,呂曼兒也在他的背後笑了。
他卻苦笑了一下。大半個月下來,他和他們一起同食同席,他們尊敬他,他也維護他們,彼此已經建立了互相的信任,真的比親兄弟還要友好。
但是,隊伍越是前進,他的心越是擔憂。他們這一次不是去遊山玩水,而是去戰鬥,是難免死傷的,他現在就像要親自把自己的弟兄帶去送死一樣,心中的難受是無法言喻,也是無人能夠體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