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2)

第一章 總 論

一 概述

1、會計的概念

本書定義: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詳細定義: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憑證為依據,采用專門的技術方法,對一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麵、綜合、連續、係統的核算和監督,並向有關方麵提供會計信息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要點:(1)、主要計量單位(非唯一)——貨幣、

(2)、對象——一個單位(一定主體)的經濟活動

(3)、本質——經濟管理活動

2、會計基本職能

(1)、會計核算職能:

(2)、會計監督職能:

要點:A:會計四環節:確認、計量、記錄、報告

(俗稱:記帳、算帳、報帳)

B:會計核算職能是會計的首要職能

C:會計監督的內容:合法性、合理性、真實性

D:會計監督的手段:調節、指導、控製

E:會計監督的分類:

內部會計監督、社會會計監督、國家會計監督

F:兩者關係: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和前提

後者是前者的保障

兩者相輔相成、辨證統一

G:兩者均是會計的基本職能。

●會計的派生職能有:

預測(預測經濟前景)、決策(參與經濟決策)、評價(評價經營業績)

3、會計對象

(1)、定義:是指會計所核算和監督的內容。

(2)、要點:特定主體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稱:價值運

動或資金運動)

(3)、資金運動或價值運動的過程:

資金投入: 所有者投入——所有者權益

債權人投入——債權人權益

資金運用:采購、生產、銷售

資金退出:

製造業舉例:

供應過程 生產過程 銷售過程

資金投入——貨幣資金——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貨幣資金——資金退出

固定資產

工 資

簡單在生產 補償前所耗

擴大再生產 提盈餘公積、結餘

利潤分配 分紅、退股

(4)機關、事業單位、商品流通企業較為簡單

二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基本假設、會計前提)

1、會計主體(會計實體、會計個體)

A、 定義:是指會計所服務的特定單位

B、 條件:能夠獨立核算的經濟主體

C、 要點:為會計核算和監督提供了空間範圍

會計主體與所有者個人的區別:(介紹公司分類)

例如:獨資企業

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法人)的區別和聯係:

法律主體一般是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

例如: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分公司、車間、若幹法人集團

2、持續經營

A、定義:是指會計主體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正常的經營方針和經營目標持續經營下去。

B、要點:如破產,則假定不成立——進入清算階段

是計提折舊、攤銷、預提的一個依據

3、會計分期

A、 定義:是指將一個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成若幹相等的會計期間,以便分期結算帳目和編製財務會計報告。

B、 要點:a:為會計核算提供了時間範圍。 b:以持續經營為基礎

c:會計期間:會計中期 會計年度 d:會計中期:月度、季度、半年度

e:會計年度 f:我國的會計年度

會計分期—會計期間—會計年度—我國會計年度

●會計年度並不一定都是1月1日—12月31日

4、貨幣計量

A、 定義: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核算過程中采用貨幣作為統一的計量單位

B、 記帳本位幣:規定統一使用的貨幣

C、 我國的記帳本位幣:人民幣

特殊情況: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單位可以選定一種貨幣作為記帳本位幣,但編報時應折算為人民幣。

要點: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

是可以而非必須

是一種而非多種

是選擇其中的一種,沒有要求是哪種

編報貨幣一定是人民幣

職稱考試試題:

我國會計製度規定,我國的記帳本位幣一定是人民幣(X)

我國會計製度規定,我國的編報貨幣一定是人民幣(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