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第五十九卷

漢紀五十一 孝靈皇帝下中平五年(戊辰、188)

漢紀五十一 漢靈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

[1]春,正月,丁酉,赦天下。

[1]春季,正月,丁酉(十五日),大赦天下。

[2]二月,有星孛於紫宮。

[2]二月,有異星出現於紫微星旁。

[3]黃巾餘賊郭大等起於河西白波穀,寇太原、河東。

[3]黃巾軍殘部郭大等人在河西白波穀起兵,進攻太原郡、河東郡。

[4]三月,屠各胡攻殺並州刺史張懿。

[4]三月,匈奴屠各部落進攻並州,殺並州刺史張懿。

[5]太常江夏劉焉見王室多故,建議以為:“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輕,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離叛。宜改置牧伯,選清名重臣以居其任。”焉內欲求交趾牧。侍中廣漢董扶私謂焉曰:“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焉乃更求益州。會益州刺史儉賦斂煩擾,謠言遠聞,而耿鄙、張懿皆為盜所殺,朝廷遂從焉議,選列卿、尚書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以焉為益州牧,太仆黃琬為豫州牧,宗正東海劉虞為幽州牧。州任之重,自此而始。焉,魯恭王之後;虞,東海恭王之五世孫也。虞嚐為幽州刺史,民夷懷其恩信,故用之。董扶及太倉令趙韙皆棄官,隨焉入蜀。

[5]太常江夏人劉焉看到漢朝王室多難,向靈帝建議:“各地到處發生叛亂,是由於刺史權小威輕,既不能禁製,又用人不當,所以引起百姓叛離朝廷。應該改置州牧,選用有清廉名聲的重臣擔任。”劉焉內心裏想擔任交趾牧,但侍中、廣漢人董扶私下裏對劉焉說:“京城洛陽將要發生大亂,根據天象,益州地區將出現新的皇帝。”於是,劉焉改變主意,要求去益州。正好益州刺史儉橫征暴斂,有關他的暴政的民謠廣泛流傳;再加上耿鄙、張懿都被盜賊殺死,朝廷就采納劉焉建議,選用列卿、尚書為州牧,各自以本來的官秩出任。任命劉焉為益州牧、太仆黃琬為豫州牧、宗正東海人劉虞為幽州牧。各州長官權力的增重由此開始。劉焉是魯恭王劉餘的後代,劉虞是東海恭王劉強的五世孫。劉虞曾擔任過幽州刺史,百姓與夷人都懷念他的恩德與信譽,因而朝廷有這一任命。董扶與太倉令趙韙都辭去官職,隨同劉焉到益州去。

[6]詔發南匈奴兵配劉虞討張純,單於羌渠遣左賢王將騎詣幽州。國人恐發兵無已,於是右部諡落反,與屠各胡合,凡十餘萬人,攻殺羌渠。國人立其子右賢王於扶羅為持至屍逐侯單於。

[6]靈帝下詔征發南匈奴兵,分配給劉虞,去征伐張純。南匈奴單於羌渠派遣左賢王率領騎兵赴幽州聽候調遣。匈奴人害怕以後不斷征發兵員,於是右部落反叛,與屠各胡部落聯合,共有十餘萬人,進攻並殺死羌渠。匈奴人立羌渠的兒子右賢王於扶羅為持至屍逐侯單於。

[7]夏,四月,太尉曹嵩罷。

[7]夏季,四月,太尉曹嵩被免職。

[8]五月,以永樂少府南陽樊陵為太尉;六月,罷。

[8]五月,任命永樂少府南陽樊陵為太尉;六月,將他免職。

[9]益州賊馬相、趙祗等起兵綿竹,自號黃巾,殺刺史儉,進擊巴郡、犍為,旬月之間,破壞三郡,有眾數萬,自稱天子。州從事賈龍率吏民攻相等,數日破走,州界清靜。龍乃選吏卒迎劉焉。

[9]益州人馬相、趙祗等在綿竹起兵,自稱為“黃巾”,殺死刺史儉,進攻巴郡、犍為,不過一個月,連破三郡,有部眾數萬人,馬相自稱天子。益州從事賈龍等率領官吏及百姓進攻馬相等,幾天後將他們打敗,馬相等逃跑,益州界內安寧。賈龍於是選派官兵去迎接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