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上帝的籃子載著文藝女青年(3 / 3)

我想了一下,大概有:喜歡歌劇話劇的大學老師、華爾街高管,還有最後牽手成功的一位上海男士。這個男人經營著一家團購網絡公司,喜歡到西餐廳吃飯,長得不錯,還能說會唱。在為他留燈的八個女生中,天雷地火四目相對,王金明選了蓓蓓。文藝女青年吸引高端人士,真是擋也擋不住!隻要一個眼神,願意跟她走的人多的是!

讓我們來看一段單蓓的自白:“我也時常刻意把自己沉浸在最簡單、偏執的追求裏,意圖麻醉自己理想浪漫卻在現實又無所適從的靈魂。最終發現,沒有愛情,書還可以是貼心的慰藉。我想在這個世界做一個嚐試,我不需要別的,隻需在老年時回想起的,是自己如此跌宕的與眾不同。”

為了讓自己顯得與眾不同,女文青作出了她們能作出的主動選擇,有時候看著有點“酸”,但也總比有些姑娘一失戀就哭哭啼啼活不下去好得多。文藝女青年,就算傷春悲秋,也會打碎了牙往肚子裏咬。所以,她願意當“剩女”,就是她自己的選擇了。

但是,文藝女青年的數字還是很龐大的,這就是個問題了。誌同道合的高端人士就顯得有限了,越來越像血庫裏的RH-AB,稀罕難找。

這確實是個難題。作為一名文藝女青年,放在更長的曆史階段來評判,最大的難題恐怕就是孤獨。

世上的大多數男人,都免不了有點世故功利庸俗,在人情社會裏摸爬滾打上下求索。也不能怪他們,不俗也活不下去啊!比你秀逗的都評上科長了你還甘心當科員?人家都買房換車了你還在蝸居裏吟詩賞月吃方便麵?哪個男人的小心靈能剽悍成這樣?除非是文藝男青年。

可是作為文藝女青年,也未必真能看上文藝男青年的窮酸勁兒。你又不願意像女明星找個煤老板,又不願意像乖乖女一樣找個公務員,你要找成名成腕兒的藝術家固然好,可人家門口女文青也趨之若鶩的,趕都來不及趕,哪還有空待見你?哪怕你有再豐富再敏感再牛逼的心靈也沒空待見你啊!

關於這件矛盾的小事,老文藝女青年張愛玲早說了,“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更老的國際文藝女青年杜拉斯也說了,愛情是嘛啊?那就是疲憊生活裏的英雄夢想啊。

那就繼續做夢吧,要是你不願委身齟齬紅塵,KTV還能跟著那英同唱《夢一場》。

但是設想有英雄,也許是個錯誤的預估。

如果哪天你真受不了孤獨,或者你突然有天一拍腦門兒,覺得文海無邊,回頭是岸,也不是沒有光明大道等著你。

都說了,女文青的市場需求量還是很大的。前些年剛流行開博客的時候,知道誰是博王嗎?老徐徐靜蕾!那可真是文藝界首席女文青,在大眾的主流的市場裏,還是很有號召力的。

老徐的崇拜者很多,她和其中的很多成為了朋友。這是一條很好的出路,文藝女青年,最好找個自己的崇拜者,慢慢地,在彼此崇拜互相發現的過程中,把對方變成自己全新的信仰,不是挺好的?

再說,你看得上的那些熱愛文藝的男人未必就靠譜。那豐富的情感敏感的心靈,真泛濫起來對著別人多情起來,你也扛不住。

還有,你看得上的那類男人骨子裏未必就沒有銅臭。90年代初人人下海,當年杭州四季青批發市場那片兒,多少大學老師排著隊說著古文倒賣山寨夢特嬌內褲啊!還是理解萬歲吧。

為了平衡內心,更接地氣,建議多閱讀《故事會》、《知音》等先鋒文學作品。很好的!

通俗的東西真沒什麼不好的,毛主席不還和貧下中農打成一片麼!況且這年頭附庸風雅的人多了去,是個信佛的就有一個“仁波切師傅”,連古琴這麼高雅的藝術都成了當今中國“三大俗”之一了,俗和不俗,心靈和物質的界限早被突破了,你還有什麼放不下的?

文藝女青年們,更大的世界不在心靈之中,它可能正在你的視線之外。更好的男人也不在泛濫了的文藝片裏,他可能就在你家門前。隻要你想,憑你的悟性,推開門兒就能看見。

民間說法:蘿莉(洛麗塔)

THE

ELEVENTH

CHAP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