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輯 孩子眼中的第一個英雄
小時候我覺得爸爸特別捧,簡直無所不能,修理家具,教會我遊泳,就算親子閱讀也比媽媽更有創意。爸爸是孩子眼中的第一個英雄。輪到我做爸爸,我立誌不僅要為家庭和三個孩子撐起一片天,更要為孩子們樹立“英雄”榜樣。
孩子們童年成長中,爸爸是他們的楷模。
你是孩子心中的“大英雄”嗎?
打扮你那溫馨的家
來過我家的人一定會留意到我家走廊裏那幅牆,掛滿三個孩子從小到大的照片,足足三排。若幹年前,我更新過一批,後來大家覺得還是童年照片天真可愛,就將照片定格在童年了。
有客人來,經過這條走廊時,我們會向他們介紹,即使我們自己也會不時欣賞一下。
在加拿大居住時,我留意當地人都喜歡將小孩的照片掛在家中的牆上,後來自己置業,幹脆在走廊這幅牆上釘三行木條,方便掛照片。
家中裝修,通常是爸爸做總設計師和工程監督,在裝飾、布置上花些小心思,營造一種溫馨的氣氛,這是爸爸最大的責任。
一家之主,在家庭布局和室內裝飾上都要重視孩子的位置,尤其要把孩子的近照、作品、手工等精選出來,加以陳設,給孩子一個家的氣氛。
聽爸爸講那奇妙的故事
“我們坐在高高的穀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這首熟悉的兒歌《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至今仍在我耳旁縈繞。
聽故事是每一個孩子最開心和最難忘的事。當然編故事、講故事也是爸爸親子的一項實踐。
不過,有人認為,給孩子講故事是媽媽的事,上麵的那首童謠就道出了事實。孩子喜歡聽媽媽的聲音。因為從娘胎裏已經聽見媽媽的胎教,到了嬰幼兒階段,孩子和母親在一起的時間最多。“母語”等於“母乳”,母親的語音是孩子的“精神食糧”。聽起來很有道理。難怪書店、網上充斥的都是媽媽如何365天講故事的圖書和教材。你若想找一本爸爸如何講故事的書如大海撈針一樣難呀!
在你的眼中,我可能有些另類了,因為我主張爸爸更應該跟孩子講故事並成為“故事大王”,而且如果你留意一下,講故事,爸爸一定會比媽媽更有創意。
我一般不會手握圖書照著去念,我喜歡自編自導地講,雖然有些累,但我仍樂在其中。相對於媽媽,爸爸主外,見識廣博,可以講的內容不局限於書本。在我們家,太太會有意將周末黃金時段留給我跟孩子講故事。有段時間我常常出差,無法同孩子講故事,我突發奇想,利用差旅閑暇時間,自己編了個《牙買加故事》用隨身帶著的錄音機錄好,回到家中交給太太,由她播放給孩子聽。那個荒誕離奇的曆史科幻故事,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催促我繼續編下去。
親愛的爸爸,當你邁出跟孩子講故事的第一步,你會驚喜地發現,你家孩子,會聚精會神地仰望著你,眼神如癡如醉地欣賞你那妙趣橫生的表現。
孩子喜歡“母語”也喜歡“父語”,說不準哪一天,他會對你唱起“從前的從前,我們坐在沙發上躺在床上聽爸爸講那奇妙的故事”。
故事開頭是這樣的……
教會孩子騎單車
在小區的花園裏,孩子很快學會了踩三輪的童車,差不多每天都讓大人提著童車到樓下玩。
等到他們長大些,我把後麵的輔助輪卸下,三輪車變成兩輪單車了。三個孩子學騎單車都是我教會的,印象最深的是教小兒子騎單車。我同他一齊去挑一部兩輪自行車,調好高度,打足氣,然後計劃三天內學好騎單車。
第一天,我讓他騎上自行車,雙腳放在踏板上,我在旁邊,先是彎腰抓住自行車坐墊,待他平衡好了,我再抓住他後背上的衣服,讓他學會平衡,學會兩眼望前,然後我教他手擺動單車做轉彎,我一直跟著跑,最後叫他試著用雙腳去踩,我不用推車了。兩個小時過去了,他開始有些感覺。
第二天,他練習自己踩,我隻是在轉彎時扶一下,並不時叫他注意平衡,眼望前方。他不時跌倒,有一次還流血了,我似乎比他還緊張,要停止訓練,他卻隻休息了一會兒又繼續。第二天下來,我累壞了,腰酸腳痛,他也累壞了,小腿還抽了一下筋。
第三天,他已經可以自己騎了,如果不是我阻止,他會直接騎回家。
當晚,做完作業,他到小區和夥伴騎車玩樂,那種自信和開心,你可以想象得到的。
不過可惜不到半年,小區以安全為由禁止小孩在花園裏騎車。孩子反而安慰我,放心,爸爸,我有運動記憶,不會忘記如何騎單車的。我答道,有機會我們去郊外的單車道玩玩。
教孩子騎單車,做爸爸的最大報酬就是孩子受用一輩子,學會運動記憶,他不僅記住如何騎車而且記住了你教他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