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競猜型
[哪隻是中指]左手抱住右手,讓右手的五個手指頭露出一點,讓孩子猜哪隻是中指。
(6)有趣型
[互瞪眼]互相盯住對方的眼睛,誰先眨眼誰輸。
[閉眼]互相閉合眼睛,誰堅持不睜眼為贏。
教你成為故事大王
講童話、編故事、親子閱讀,是每一個爸爸親子育兒的一種實踐,注重家庭生活的你,義不容辭要承擔“故事員”這個角色。 可能你會說,親子閱讀我很樂意,做個“故事員”我也願意,但我一拿起書本,隻會照本宣科,連孩子他媽都笑我是在作工作報告。
要想成為受孩子歡迎的“故事王”爸爸,其實不難。
首先,要留意故事內容:
(1)先挑選適合孩子年齡的書本,太淺孩子會覺得無吸引力,注意力很快分散,太深他會覺得深奧而犯困。
(2)選好書後自己先將故事內容瀏覽一遍,然後構思一下如何講,對故事書進行二次加工,我稱之為“加鹽、加醋、加醬油”。
(3)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故事要有情節,開頭、中間和結尾要有關聯故事,還應留有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可以發揮想象力。
其次,講故事也很講究技巧:
(1)多用小孩子常用的詞彙,以及他們容易明白的字眼、短句。
(2)盡量不要拿著書講,除非你是同他一起閱讀。
(3)眼睛望著孩子,一麵講故事一麵看他們的反應,如果發現他們分心走神或者覺得枯燥,做小動作,你要做出調整。我通常的做法是改變聲調語氣,配合誇張的動作,將孩子注意力吸引過來,實在不行就壓縮情節。
(4)事先設計好自己的聲線,注意語調和節奏。描述用正常語氣。對話用幾種不同的聲調,大人用沉重“老牛音”,扮小孩子則“奶聲奶氣”。
(5)讓孩子參與故事中,我有時會停下來問些問題,讓他們想象一下,又或者讓他們發揮。即便孩子的參與離題萬丈,我也不急於糾正,不影響故事的完整性。
[我的分享]
童話故事的不足
做了故事大王的爸爸也要留意童話故事的缺陷,因為童話故事會將過程簡單化,動物標簽化,例如狼是凶惡的、狐狸是狡猾的、羊是善良的;人物黑白化,如可愛公主、可恨的後母,人隻有好人、壞人兩種等等。這些簡單化的做法,會讓孩子看電視、看書都隻有一個標準: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
爸爸有責任采取補救措施並適當地消毒洗腦,告訴孩子世界是複雜的,並非隻是非白即黑的。孩子要長大,不能永遠活在童話世界裏。
善用睡前幾分鍾
負責孩子起居飲食的媽媽,通常會在孩子上床後到他們的房間呆上一會兒。我隻要不出差在家裏,也會學太太那樣,在孩子上床後坐在他們的床邊,聊聊天,談談話,有時會講故事,有時也會聽一小段輕音樂。同孩子道晚安後,我才輕輕關上他們的房門。
睡前和孩子呆上幾分鍾實在是親子絕妙的時刻,爸爸隻要見縫插針,就可以找到共享天倫之樂的美妙時光。
每周親親大自然
周末家庭日,我會帶上孩子去公園。生活於都市的我們,在公園裏跑步、爬山,也算是快餐式地親近大自然了。我家孩子,知道爸爸不用上班就是周末了,一早就會吵著去公園,一玩就是大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