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竹幽梅,香自作媒》靜桐
君住眉溪北,我住眉溪南;眉溪潺潺流,相近不相親。一個是隱居民間的三皇子,一個是蕙質蘭心的世家小姐;當他們攜手闖江湖時,天下會發生怎樣的變動,兩人的內心世界又會有怎樣的驚濤駭浪?風滿樓裏的滴血結緣,香夢閣裏的五位當家花旦,地底城的一夜死戰,他遺失了他最心愛的娘子……
======================================================================
第1章君住眉溪北,我住眉溪南
大李皇朝中期,三皇子李洛甫出世而母逝。由於自小得不到親娘的照顧關愛,小皇子一直體質孱弱,病根纏身。在小皇子好不容易長到十歲時,為讓小皇子能得到最好的休養,皇上決定派人把他送到西南方的一處世外福地——梅澗。
這梅澗並不是一個偏僻的山穀,而是一個繞水而臥的村莊,依傍在一道溪水的兩岸。溪的名字為眉溪,因其水黛碧如眉,其形亦蜿蜒如眉。眉溪的南畔,簇擁著一株株清瘦奇寒的梅樹;北畔,則植滿了挺立峻拔的綠竹。兩畔風景奇佳,各有特色,彼此映襯,更不失其豐茂。梅骨纖枝虯,竹杆圓腰挺;梅隆冬傲雪而綻,竹迎朔風殘雪仍翠;梅香幽而隨風遠揚,竹氣清而經久彌散。
清溪、繁竹、幽梅構成了梅澗纖塵不染、飄逸脫俗的風貌。這裏既是個頤養病體的好去處,也是個怡情悅性的清修地。
三皇子李洛的居所在眉溪北岸的竹林掩映處。此刻,他正站在院子裏的一張大石桌旁邊,右手無意識地緩緩磨著墨,眼睛透著靈動的光彩,出神地盯著溪麵上相互追逐嬉戲的竹葉和梅瓣。碧水潺潺間,他迅速地把腦中的構思一筆筆揮灑在桌麵的宣紙上。轉眼之間,畫已成形:在粗墨潑就的擎擎勁竹間,幾朵素白梅花探頭而出;輕盈素雅的花兒,點綴在墨綠蒼翠的虯竹當中,既顯得出塵大方,又不失俊逸飄灑,有著一種渾然天成的和諧之美。
細細觀摩了一會兒整幅畫,李洛揮毫在卷軸的右上方寫上:寒竹幽梅,香自作媒。
突然,李洛停下揮毫的手,目不轉睛地盯著水麵上的一隻飄飄悠悠的小紙船。小船似是一隻從上遊走失的水鳥,迷茫地在漩渦和細流中打轉、前進。
李洛凝望著紙船,頗是驚訝於它的輕盈和堅持,更驚喜於它的突然闖入不僅沒有破壞水麵的美感,反而為這靜態的自然美添加了一股靈動的人氣,使得整個畫麵更顯活潑,而且蘊含著一種神秘的氣息——這小紙船是誰疊的?為誰而疊?
小船繼續施施前行,原本平靜無息的水麵卻忽地掀起一陣小浪,把小船推到了岸邊的水草叢裏。
看到這,李洛不假思索地扔掉筆,快步走向岸邊,撿起了落難中的紙船。待把船捧在手中細看,他發現小船的內艙裏居然盛著幾片剪成梅花形的薄綢片,且每個綢片上都繡著小字。
回到石桌後,李洛把綢片一一鋪展在桌上。隻見每一個綢片的花心處都繡著一個細楷字——“儀”;綢花分五瓣,每一瓣上都用紅線描著一個字。再看仔細些,又發現那些字不是毫無意義的,每朵花上的五個字連成一個整句,四朵綢花上的四句話連成一首五絕:“自君赴京試,念如梅紛紛。願君登科日,策馬伴春風。”
讀罷,李洛不禁對折此船、作此詩的女子心生敬意和感動。想必這女子的意中人上京赴考去了,女子對他思念日切,但又不願去信打擾他的修讀和科考,故而折了這小船、繡了這絕句來聊解相思之苦。這等巧思柔腸,豈非常人可比!以紙作船,既能把自己的心思往遠方捎送,又因紙不耐水,不能在水中停留太久以致落人手中,有損閨名;以綢作信,以線代筆,不但不會使自己的心思因沾水而消融,更暗喻了自己的心意永不褪色,此生不渝。
想到這種種,李洛決定把紙船保存起來,免得它消融於不知名的河道中。但願那女子的一腔柔情最終能有個安全圓滿的歸宿!
手上捧著紙船,李洛快步向房間走去,完全忘了自己剛剛苦心勾勒的那幅“寒竹幽梅,香自作媒”圖。一陣風吹來,石桌上的畫紙隨風輕揚,飄向空中,飛過水麵,最後落入對岸一戶人家的後院,停在一名正在暖陽下穿針引線的年輕姑娘腳邊。
第2章林花謝春紅,疾雨亂人心
“紙船”這一小插曲之後,李洛繼續自己平日悠閑自在的生活。
算算時間,他已在這梅澗平平凡凡地住了八個多年頭。得益於這裏奇佳的山水氣息以及隨身的一位老禦醫的常年調理,他的身體已幾與常人無異。
在這八年多裏,他一直以普通百姓的身份自處。家裏有一位老管家——其實是他父皇以前的心腹太監——範子童,一位老禦醫——秦天遙,一位翰林學士——吳奇,一位神秘武師——烏達,以及幾個婢仆。因為李洛畢竟是一位皇子,身負治國平天下的重任,所以他在調養身子的同時,還要盡量多學一些文武才略。
這日下午,空氣異常地沉悶。李洛本是在書房裏讀著吳奇先生推薦的《國略》,越往下讀就越覺胸口鬱著一口悶氣。於是他索性把書一扔,縱身飛出書房,飛到屋子後院的的溪畔練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