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如此下去,這個家族也將如同以往的很多世家大族一樣被淹沒在滾滾的曆史潮流當中。但幸運的是這家出了個易文山。

易文山自從小時候聽了祖上的光榮事跡之後便立誌要以行醫立世,無論家人怎麼勸說怒罵都不曾動搖。待到十二歲上便自己跑到醫藥館裏要拜館裏的老大夫當學徒,沒有束修便自己上山挖草藥送給老大夫,老大夫感其心誠便收下他來做了個碾藥提箱的藥童。

老大夫也就是個小地方小醫館的坐館大夫,醫術平常得很,易文山雖然勤奮肯學,跟著老大夫也就學了些醫治頭疼腦熱之類的小症候,算不得什麼名醫聖手。如今他的一身足以麵聖的醫術乃是因他無意間得到了一本從祖上傳下來的醫藥典籍。那本舊籍與一本三字經混裝在了一起,前後都是三字經,中間半拉才是講醫藥的,也難怪沒被人發現,倒是讓易文山無意間撿了個大便宜。

易文山初讀那舊籍上所講的醫理藥理便覺振聾發聵,引人深思,頓時如獲至寶,每日間細細研讀不輟,又翻查如今尚存的醫藥典籍彼此印證,再結合實際病例進行檢驗,如此數年終是學有所成,成為了當地的一方名醫。去歲時,易文山為了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醫術,就踏上了遊醫之路。一路上一邊和當地的大夫交流醫術用藥,一邊行醫救病,輾轉數月才來到了京城。

按理說易文山乃是一個受人尊敬且醫術了得的大夫,行走民間應不至於惹上什麼殺身之禍。可有一句俗語叫做強龍不壓地頭蛇,還有一句話叫做久病床前無孝子。易文山不幸碰上的就是這麼一個不孝的地頭蛇。

這地頭蛇姓張,家中老父臥病在床半載有餘,他不僅不給其父延醫施藥,就連每日的飯食都是有一頓沒一頓的。幸好其父有個忠心老仆,一直細心照料著自家老爺,這才使其熬過了大半載的光陰。

那日這忠心老仆坐在後門台階上想起自家老爺如今整日昏沉,瘦骨嶙峋的模樣暗自垂淚不已,正好被路過此地的易文山給撞見了。易文山因問何故垂淚,老仆這般如此如此這般的那麼一說,易文山頓時義憤填膺了,當即命老仆帶路要給他家老爺免費醫治。

這張家老爺用了易文山所贈丸藥之後果然病情減緩,幾日後竟能下地慢行幾步了。其子心下見疑,招來下人們一查問就問出了那老仆擅自給自己的老父親延醫施藥之事,頓時勃然大怒,打了那老仆板子,又召集了幾個狐朋狗友打上了易文山暫住之處,誣蔑易文山草菅人命,胡亂用藥要謀害其父的性命。易文山一個隻會行醫救病的大夫又哪裏鬥得過這幫無賴之徒,隻被磋磨得毫無還手之力。正在這亂糟糟的時刻,佟家姑娘的車駕從此路過,聽聞前路被擋,便遣仆從去問明了原委,一聽這易文山乃是個醫術了得的遊醫,便命人拿了佟家的帖子去請了衙門裏的人來解決爭端,又命仆從將那遊醫好生帶回佟府去,如此這般就有了佟家姑娘的救命之恩一說。

康熙看完整個調查報告沉思半晌,想著這家祖上若真是禦醫,那麼成化年間遭到處罰也是不無可能的。隻因當時的明憲宗朱見深極其寵幸大他十七歲,原是宮女出身的貴妃萬氏。這萬貴妃在後宮裏作威作福,其他嬪妃不僅要曲意逢迎,且一旦懷上了身孕便算是沒了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