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嚴嬤嬤的內心遠沒有她表麵上那麼的平靜,你想想李姨娘年紀都一大把了,撒起嬌來那還能看麼?

磕磕絆絆的學了將近一個月的規矩,這天李姨娘正在嚴嬤嬤的監督下學習怎麼喝湯碗勺不碰出響來。

心不在焉的擺弄著手中的勺子,忽然聽到外頭的丫鬟們在說什麼太太懷孕發賞錢了,李姨娘頓時來了精神。這可是個向嫡福晉獻殷勤的大好機會,憑她從現代帶過來的各種產育知識,想要討好嫡福晉那肯定是手到擒來。隻要討好了嫡福晉,那她在府裏還不是橫著走,到時候無論打聽什麼事情都方便。

這樣一想,李姨娘頓時待不住了,將手中的勺子一放就鬧著要見嫡福晉。

李姨娘想得倒是挺好的,可惜覺羅氏壓根不理會她,隻派了個老嬤嬤過來傳話,彎來繞去的說了一大堆,話說得挺好聽的,中心意思就一個:你就老老實實的學規矩吧,沒學會就別想出來!

難道說一輩子沒學會就要被關上一輩子?李姨娘有點被嚇著了。這下子她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自己是生活在沒有人權的封建社會裏。如果連門都出不去,那還怎麼去見心愛的四四?雖然腦中有修真功法,奈何她現在壓根就沒有時間去學。

為了能早日見到心愛的四四,李姨娘狠了狠心決定認真學規矩,她就不信作為一個清穿女還搞不定這勞什子的規矩!

時間一晃就到了年底,覺羅氏看李姨娘還算老實,規矩也學得馬馬虎虎能見人了就將她解了禁。

李姨娘這次是真的接受教訓了,哪怕是被放了出來也不敢四處亂竄瞎打聽了。每天早上老老實實的去給覺羅氏請安,回來後也窩在房間裏不出門了。

當然,李姨娘並不是就此認命了,學了一段時間的規矩她也知道了她的行為是多麼的不合時宜,想溜出府去找未來四福晉的想法更是不切實際。形勢比人強,她決定在功力不能自保之前暫時蟄伏。然後利用這段時間學會滿語,熟悉各種生活習俗,為將來做好四爺的賢內助打下堅實的基礎。索性這具身體原本是懂滿語的,李姨娘再學起來就容易多了,就像學會了自行車的人終其一生都不會忘記一樣,雖然換了個靈魂,但畢竟用的是同一個大腦,總是有一些慣性之類的東西在的。

年底事務繁雜,覺羅氏挺著個大肚子有條不紊的安排著府裏的各項事宜,比如親戚間走禮之類的,李姨娘偶爾會打著服侍太太的旗號站在旁邊觀看,她對於古人到底是怎樣過年的還是很好奇的。覺羅氏也沒理會,對於土生土長的清朝人來說這些都是日常事務,誰會想到李姨娘的芯子裏是個三百年後的現代人呢。

這世上的事很多時候都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

這天,李姨娘照例呆在正房裏立規矩表忠心,覺羅氏正坐在炕上處理家事,不停的有管家娘子進來回事。正當李姨娘被屋裏的熱氣熏得昏昏欲睡的時候,忽然聽到一個聲音說道:“回太太,老爺讓太太趕緊將昨兒寫好的拜年貼派個人送去前院,有小廝在二門外等著,老爺正有急用呢!”

聽到“拜年貼”這三個字,李姨娘隻覺渾身一激靈,頓時精神了起來。自從穿到了清朝,李姨娘做夢都想弄清楚自己到底身處何處,總覺得這家主人的姓氏聽起來很耳熟。

不一會兒,丫鬟春蘭便從東裏間捧著個拜匣過來了。瞄著拜匣裏的那疊紅紅的拜年帖,李姨娘決定再沒規矩一回,說了句“我幫太太拿過來”,也不待別人反應便搶上前去將拜匣一把抓了過來,又假裝手一滑,拜匣一傾,拜年帖便撒得滿地都是,當即蹲下`身邊撿邊迅速的查看著拜年帖上的內容,口中還不忘連連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