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幸虧還有愛情(1 / 2)

跋——幸虧還有愛情

這部小說的核心的情節,在我心底至少沉浸了十年。

並非標榜自己苦心孤詣,而是我一直在尋找,尋找一個突破口。

十年前,我在鄉間工作,偶然聽到一位老者說起一個怪人。怪人認定祖屋埋了財寶,就在屋裏挖了一個大坑尋寶,別人都說他是神經病,四十多歲了,還沒有女人肯嫁給他。

我去探訪怪人,怪人與我談話,神情亢奮,思路清晰,他確切告訴我:做過兵部尚書的先祖幾次托夢給他,說屋底下埋了數不清的金銀財寶,隻留給心誠的後人。他還談到了出家的姑姑,流落異鄉的哥哥。

於是,我打算寫一部具有傳奇色彩的小說,關於尋寶、戰爭,還有倫理與親情。

寫了幾萬字後我就擱置下來。那段時間,我主要是為報刊寫專欄,為出版社寫曆史隨筆。然而,我心底一直記掛著這事,覺得自己欠自己的這筆賬,一定要還,而且要還得漂亮。

這一放,就是若幹年。這期間,我一直為找不到一個好的突破口而苦惱。

忽然有一天,想起青年時代讀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的情景,那是在古城荊州的一所學校,讀到小說結尾時,我掉了眼淚。

一對一見鍾情的戀人,錯過了最美好的年華,等擺脫各種困擾走到一起時,身體已幹枯如柴,然而,他們決心像初戀那樣開始新的生活。他們相偎在一艘船上,沒有目的地漂流,船長問航行到何時,男主人公回答:永生永世……

找到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重溫舊夢,結果,有些失望,隻記住了一句台詞:我對死亡惟一的遺憾就是沒能為愛而死。

電影遠沒有小說那般震撼人心。

時代已變得如此浮躁,我發現心中還固守著一個愛情的理想國。

直到老去,我都會相信愛情和宗教一樣,能夠撫慰孤獨的心靈,滿足世人的精神需求,抵禦冰涼的現實與紛擾的俗世。

海明威有一句名言,說到許多寫作者的心裏去了,“世界上隻有兩件事情值得去寫、去表演,那就是愛情與戰爭”。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人世間最難舍的終究是情,明知道萬有皆空,卻還是禁不住依依回首紅塵裏的那場相遇。”女作家張小嫻如是說。

但也有人說,除了生死,其他都是閑事。

然而,沒有閑事,人生的意義又在哪?

有人在網上簽名:幸虧還有死亡。

我想說:幸虧還有愛情。

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引車賣漿者,腰纏萬貫也好,一文不名也罷,在死亡麵前,是真正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