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隨著情節的推進,各角色,包括童萌、海倫妮、馬庫、奧麗維亞、伊娜等等都給人成長的感覺。你怎麼看待成長這個過程呢?
A:人都在長大,我借伊娜媽媽崔阿姨的角色告訴所有父母:相信你的孩子。
Q:你曾說過很喜歡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對你寫作《窗外城》有很大影響。能簡單談談嗎?
A:我在國內讀初中的時候,聽說《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是大學生最喜愛的著作之一,發現家裏有,就拿來閱讀了。這部百萬字的巨作深深感動了我,它全景式地再現了中國曾走過的真實年代。沉醉於其中時,我甚至覺得自己身在陝北,與小說中的人物一起勞動一起生活,吼著高亢蒼涼的信天遊。我最欣賞路遙做事認真的態度。幾年準備,幾年寫作,四處考察,甚至來德國訪問,才鑄就了這部佳作。
我寫《窗外城》的時候,有人建議“現在流行放到網上炒作”,“你要寫得香豔點,要渲染悲傷。”但是我堅信生活本來就是平凡的,雷啊雷啊多了也就麻木了,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我默默寫著自己的東西就好了。今年春天截稿前,為了我接下來的文學作品,我還特意去了陝北,一路找尋追隨路遙的足跡,住窯洞、攬工、安全學習、下井掏碳……《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讓我在國外多年後還繼續保持著很多中國的傳統文化,更讓我有信念著成《窗外城》一書。
Q:你說過挺喜歡韓寒,“德國之聲”的記者采訪你的時候你不接受“粉絲”這個稱謂,為什麼呢?
A:我不崇拜任何人,所以“粉絲”的稱謂不恰當。其實韓寒隻是個普通人,他守規矩講邏輯,隻是一些人主觀地把他當成特殊人了。
Q:你的目標是去美國繼續深造,這裏先預祝你能成功。可以談談你的理想嗎?
A:我有一個小理想,是漂泊在外不給中國人丟臉,這點並不是很容易,所以我要去努力。我並不像某些人那樣口口聲聲說要為國爭光。要是我們泱泱大國隨便就能添光,那不是在暗示我國本無光?
我有一個大理想,那就是成立一個基金會救助失學兒童。我自己輟學過兩次,體會過那種滋味,所以我想讓更多的人有學上。
Q:你曾因為簽證、綠卡問題弄得非常落魄,能給我們說說這件事嗎?
A:德國有條法律是境內不能換簽證種類。比如一個人在國內辦了假的親屬證明來探親,然後過來想工作讀書什麼的這些都不被允許。但這條法律卡了一些隨父母探親來德國,長大成人後要上大學的孩子。我簽證到期時才聽說有這麼條法律,而當時情況特殊我又沒法馬上回國,所以隻能落魄在荷蘭。而今年初我收到了美國簽證中心(Nation Visa Center)的信,讓我體檢,去法蘭克福麵談,然後登陸美國拿綠卡。結果我什麼都計劃好了安排好了,他們突然一個電話打過來,說他們把我的出生地弄錯了,他們以為我在德國出生,所以本來準備簽發的綠卡無效。我填了近二十份表都是寫中國,他們卻對工作失誤毫無解釋,美國簽證中心和法蘭克福領事館互相推卸責任,最後讓我弄得都不知道該找誰。
我想說的是,其實在國外都很不容易,簽證居留問題其實僅僅是開始。來到國外生活一段時間才會發現更多的不容易。在我身邊比我不容易的留學生有的是,沒有在國外呆過幾年的,恐怕不容易想像和理解,我看過以前的一些留學小說寫的都是歪曲的東西。
Q:最後,能給想出國留學的學生一些建議嗎?
A:開始在異國他鄉學習生活,就好像突然漫步於空中,有一種自由暢快的新鮮感,但同時也失去原有環境的保護,麵對更多的孤獨和壓力。為了能實現出國的初衷,保持自己的堅強理念並融會貫通中西文化,更要踏實地走好每一步。對於語言的學習,需要放開來多聽多說,防止啞巴外語。這樣語言關過了,能更好地輔佐專業學習。外麵的世界很精彩,等待著你用勇氣和信心去發現!
意田揭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