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共產黨員要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基本特點
共產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首先要全麵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基本特點。
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鮮明的基本特點。這些基本特點,源於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無比生動豐富的偉大實踐,紮根於中國博大精深曆史文化的深厚土壤,滲透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陽光和人民群眾智慧的雨露;這些基本特點,決定了我們黨的過去,也決定著我們黨的現在和未來。
中國共產黨的基本特點,概括起來,有十個方麵:
第一,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形成了反映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客觀規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形態的科學理論。
理論的成熟和發展是黨成熟的重要標誌。我們黨從它一開始,就是高舉起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曆史性飛躍。第一次飛躍,創立了毛澤東思想。以毛澤東同誌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把中國長期革命實踐中的一係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形成了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的指導思想,這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思想。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裏進行革命,必然遇到許多特殊的複雜問題。靠背誦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國經驗,不可能解決這些問題。主要在20世紀20年代後期至30年代前期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和我們黨內盛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曾使中國革命幾乎陷於絕境。毛澤東思想是在同這種錯誤傾向作鬥爭並深刻總結這方麵的曆史經驗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在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得到係統總結和多方麵展開而達到成熟,在解放戰爭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繼續得到發展。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我黨許多卓越領導人對它的形成和發展都作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同誌的科學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第二次飛躍,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係。這個理論體係,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係。《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近一百六十年的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隻有與本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從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偉大旗幟,到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團結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世界在變化,形勢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在深入,不斷學習、善於學習,努力掌握和運用一切科學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是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的決定性因素。必須按照科學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眼光、善於把握規律、富有創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武裝全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學習教育,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等重大任務,應該引起各級黨組織的高度重視。
第二,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堅持黨的最高綱領和階段性目標相統一,製定和執行正確的政治路線。
認清基本國情,是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出發點,也是解決中國一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問題的出發點。我們黨在認識和把握基本國情上的最大成就,就是在民主革命時期,作出了我國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正確判斷;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作出了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正確判斷。中國共產黨根據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把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製度作為黨的最高綱領。堅持黨的最高綱領同實現黨在革命、建設、改革中的階段性目標和任務,是內在地聯係在一起的。黨的階段性目標和任務,既反映了不同時期的客觀實際,也反映了黨的最高綱領的本質要求。堅持黨的最高綱領同階段性目標和任務的統一,具有決定意義的,是製定和執行正確的政治路線。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提出了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總路線,製定了一整套正確的方針政策和戰略策略,從而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社會主義改造時期,我們黨確立了要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基本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勝利地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發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製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黨在新時期的基本路線的製定,標誌著我們黨對中國國情的認識大大地深化和前進了,標誌著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大大地深化和前進了。黨和國家的幾代領導人對此均有深刻的論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而一切共產主義者的最後目的,則是在於力爭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的最後的完成。社會主義會有缺點的,將來還要發展到共產主義,共產主義也要分階段。舊的製度不行了,新的製度就要起來代替。生產力總要向前發展,同生產關係發生矛盾,這就推動著社會不斷前進。(《毛澤東選集》,第 2卷,第 2版,第 651~652頁,人民出版社)社會主義一定要向共產主義過渡。過渡到了共產主義的時候,社會主義階段的一些東西必然是要滅亡的。就是到了共產主義階段,也還是要發展的。(《毛澤東文集》,第8卷,第108頁,人民出版社)我堅信,世界上讚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運用曆史唯物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社會主義經曆一個長過程發展後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曆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的幾百年間,發生過多少次王朝複辟?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某種暫時複辟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規律性現象。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收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我們要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前進。資本主義發展幾百年了,我們幹社會主義才多長時間!何況我們自己還耽誤了二十年。如果從建國起,用一百年時間把我國建設成中等水平的發達國家,那就很了不起!從現在起到下世紀中葉,將是很要緊的時期,我們要埋頭苦幹。我們肩膀上的擔子重,責任大啊!
(《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82~383頁,人民出版社)
中國要強盛,中國人民要走向共同富裕,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複興,就必須始終堅持我們已經建立並正在不斷完善的社會主義製度及其所決定的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民主專政,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實行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等等,這些根本的東西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絕不能搞私有化,絕不能搞西方式的多黨輪流執政、兩院製、三權鼎立,絕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這些都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要求,決定著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前途命運。全黨同誌特別是領導幹部都要牢牢把握,並在工作中自覺加以貫徹。
(《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36頁,中央文獻出版社)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係列新的階段性特征,主要是: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製機製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麵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麵利益難度加大;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麵尚未改變,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紮實貫徹,同時民主法製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製改革需要繼續深化;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麵臨諸多新課題;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麵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
這些情況表明,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從生產力到生產關係、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都發生了意義深遠的重大變化,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強調認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後,也不是要脫離實際、急於求成,而是要堅持把它作為推進改革、謀劃發展的根本依據。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科學分析我國全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麵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麵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的講話)
第三,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指導工作。
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的哲學,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精髓,也是黨的思想路線。毛澤東靠實事求是,建立了新中國。鄧小平靠實事求是,搞成了中國的改革開放。江澤民、胡錦濤靠實事求是,建設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從哲學上來總結,歸根到底,是實事求是哲學的偉大勝利。對此,全黨同誌要十分珍惜。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偏離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
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黨的思想路線建設,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都為加強黨的思想路線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1929年12月,毛澤東同誌在為紅四軍第九次黨代會起草的決議中,深刻分析了主觀主義的危害及結果,提出了克服主觀主義的方法:
教育黨員使黨員的思想和黨內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學化。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一)教育黨員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勢的分析和階級勢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觀主義的分析和估量。(二)使黨員注意社會經濟的調查和研究,由此來決定鬥爭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誌們知道離開了實際情況的調查,就要墮入空想和盲動的深坑。(三)黨內批評要防止主觀武斷和把批評庸俗化,說話要有證據,批評要注意政治。
(《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92頁,人民出版社)
1930年春,毛澤東同誌寫了《反對本本主義》,在黨的曆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思想路線問題。
以為上了書的就是對的,文化落後的中國農民至今還存著這種心理。不謂共產黨內討論問題,也還有人開口閉口“拿本本來”。我們說上級領導機關的指示是正確的,決不單是因為它出於“上級領導機關”,而是因為它的內容是適合於鬥爭中客觀和主觀情勢的,是鬥爭所需要的。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討論和審察,一味盲目執行,這種單純建立在“上級”觀念上的形式主義的態度是很不對的。為什麼黨的策略路線總是不能深入群眾,就是這種形式主義在那裏作怪。盲目地表麵上完全無異議地執行上級的指示,這不是真正在執行上級的指示,這是反對上級指示或者對上級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
(《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110~111頁,人民出版社)
毛澤東同誌提出,要糾正本本主義,“隻有向實際情況作調查”,“調查就是解決問題”,“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毛澤東把調查研究納入了認識過程,是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重要發展。
為了提高全黨的思想水平,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武裝全黨,1937年7月和8月,毛澤東同誌先後發表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和《矛盾論》等哲學名著,以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為中心,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從理論上揭露了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思想認識根源,科學回答了中國革命所提出的一係列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全黨作出了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光輝典範,極大地統一和武裝了全黨,為全黨解決思想路線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黨的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實質上也就是確立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關於實事求是,毛澤東同誌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有非常完整的表述。
“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係,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係,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而要這樣做,就須不憑主觀想象,不憑一時的熱情,不憑死的書本,而憑客觀存在的事實,詳細地占有材料,在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般原理的指導下,從這些材料中引出正確的結論。這種結論,不是甲乙丙丁的現象羅列,也不是誇誇其談的濫調文章,而是科學的結論。這種態度,有實事求是之意,無嘩眾取寵之心。這種態度,就是黨性的表現,就是理論和實際統一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作風。這是一個共產黨員起碼應該具備的態度。
(《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01頁,人民出版社)
關於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毛澤東同誌有很多重要論述。1940年1月,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毛澤東同誌指出:
科學的態度是“實事求是”,“自以為是”和“好為人師”那樣狂妄的態度是決不能解決問題的。我們民族的災難深重極了,惟有科學的態度和負責的精神,能夠引導我們民族到解放之路。
(《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662~663頁,人民出版社)
1948年4月,在《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中,毛澤東同誌指出:
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一切共產黨員所必須牢牢記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們所犯的錯誤,研究其發生的原因,都是由於我們離開了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主觀地決定自己的工作方針。這一點,應當引為全體同誌的教訓。
(《毛澤東選集》,第4卷,第1308頁,人民出版社)
1958年7月,在《同黑非洲青年代表團的談話》中,毛澤東同誌指出:
馬克思和列寧都曾說過,他們的理論僅僅是行動的指南,是指導方向的,不能當作教條。但我們有些同誌就是不懂得這一點,後來受了損失,吃了苦頭,才明白了。長征中我們走了很多路,用兩條腿走的,全部路程等於地球的軸心,從中國鑽進去,從美國出來,有一萬二千五百公裏。那時我們犯了錯誤,蔣介石就逼著我們走這麼多路,走到北方來了。這以後我們就得到了教訓,知道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是應該相信的,但是要同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後來一結合就靈了,就打勝仗了。
(《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383頁,人民出版社)
實事求是是我們黨正確認識客觀世界的思想路線,也是我們黨正確改造客觀世界的思想路線。有了實事求是,我們黨才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道路;有了實事求是,我們黨才找到了武裝鬥爭、統一戰線、黨的建設這三大法寶;有了實事求是,我們黨才正確解決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前途和轉變等一係列根本問題;有了實事求是,我們黨才正確地解決了政治路線、軍事路線、組織路線等一係列重大問題;有了實事求是,我們黨才正確解決了在一個工人階級數量很少、農民人口占絕大多數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裏,建立一支馬克思主義的工人階級先鋒隊問題;有了實事求是,我們黨才戰勝了無數艱難險阻,克服了前進道路上的錯誤和挫折,正確地總結了經驗教訓,團結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總之,一句話,有了實事求是,才有了中國革命的勝利,才有了毛澤東思想的勝利。毛澤東同誌的理論貢獻,最重要的是他提出和確立了我們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黨和人民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武裝起來,中國革命就打開了勝利的通途。
粉碎“四人幫”後,“兩個凡是”的方針一度在黨內占統治地位,重新恢複和確立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成為全黨當時的首要任務。
毛澤東思想的基本點就是實事求是,就是把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就是這四個字。毛澤東同誌所以偉大,能把中國革命引導到勝利,歸根到底,就是靠這個。
(《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26頁,人民出版社)
1978年6月,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鄧小平同誌集中闡述了實事求是問題。
我們開會,作報告,作決議,以及做任何工作,都為的是解決問題。我們說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決問題,問題解決得是不是正確,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夠理論聯係實際,是否善於總結經驗,針對客觀現實,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一切從實際出發。我們隻有這樣做了,才有可能正確地或者比較正確地解決問題,而這樣地解決問題,究竟是否正確或者完全正確,還需要今後的實踐來檢驗。如果我們不這樣做,那我們就一定什麼問題也不可能解決,或者不可能正確地解決。
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根本點。這是唯物主義。
毛澤東同誌曆來堅持要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他曆來是按照不同的時間、地點、條件講問題的。
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就是具體地分析具體情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如果不同實際情況相結合,就沒有生命力了。同誌們請想一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這是不是毛澤東思想的根本觀點呢?這種根本觀點有沒有過時,會不會過時呢?如果反對實事求是,反對從實際出發,反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那還說得上什麼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呢?那會把我們引導到什麼地方去呢?很明顯,那隻能引導到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隻能引導到工作的損失和革命的失敗。”
(《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13~114、118頁,人民出版社)
1978年10月,鄧小平同誌在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作準備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發表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辯證關係。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隻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新出現的一係列問題,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幹部和群眾的思想,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隻有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係實際,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能順利進行,我們黨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也才能順利發展。實事求是,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過去我們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勝利,是靠實事求是;現在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靠實事求是。
(《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41~143頁,人民出版社)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誌著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全黨的重新恢複和確立,並且在鬥爭中得到了新的發展,形成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和帶領全國人民,從容應對一係列關係我國主權和國家安全的突發事件,戰勝了在政治、經濟領域和自然界發生的種種困難和風險,經受住了一次又一次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考驗,排除了各種幹擾,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偉大成就。
從十三屆四中全會到十六大的十三年時間裏,江澤民同誌堅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不動搖,為全黨樹立了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典範。他多次論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2000年 10月,在十五屆五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江澤民同誌指出: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我們認識新事物、適應新形勢、完成新任務的根本思想武器。
在新的曆史時期,全黨必須繼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繼續抓住社會主義的本質這個根本問題,大膽探索、實踐、創造,這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保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在繼續前進,我們對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和認識也要不斷繼續下去,永遠不能停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目的,就是使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不斷適應國情和時代、形勢和任務的要求而向前發展,始終興旺發達。任何安於現狀、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無所作為的思想,都不利於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應一以貫之。不解放思想,教條主義盛行,不可能做到實事求是;離開實事求是,脫離實際,脫離億萬群眾的創造性實踐,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江澤民文選》,第3卷,第130~131頁,人民出版社)
2001年7月1日,在慶祝建黨80周年的重要講話中,江澤民同誌指出:
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充分說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引導社會前進的強大力量。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我們的思想認識也應不斷前進,應勇於和善於根據實踐的要求進行創新。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黨的基本理論指導下,一切從實際出發,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製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堅持科學態度,大膽進行探索,使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更加符合客觀實際,更加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和時代發展的要求。
(《江澤民文選》,第3卷,第284頁,人民出版社)
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基礎上,江澤民同誌鮮明地提出了“與時俱進”的重大戰略思想,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黨的思想路線。
江澤民同誌第一次提出“與時俱進”,是在1992年10月十四屆一中全會上。
現在已經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這就要求我們在思想認識、管理製度、領導方法等方麵都必須相應地來一個很大的轉變。過去有許多做法和經驗已經不適用了,要根據新的實踐要求,重新學習,不斷創新,與時俱進。
(《江澤民文選》,第1卷,第256頁,人民出版社)
2001年 7月 1日,在慶祝建黨 80周年的重要講話中,江澤民同誌指出: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任何時候都要堅持,否則我們的事業就會因為沒有正確的理論基礎和思想靈魂而迷失方向,就會歸於失敗。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如果不顧曆史條件和現實情況的變化,拘泥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特定曆史條件下、針對具體情況作出的某些個別論斷和具體行動綱領,我們就會因為思想脫離實際而不能順利前進,甚至發生失誤。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必須始終反對以教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道理所在。
(《江澤民文選》,第3卷,第282~283頁,人民出版社)
在黨的十六大上,江澤民同誌指出:
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使全黨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黨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能否始終做到這一點,決定著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
(《江澤民文選》,第3卷,第537頁,人民出版社)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科學判斷和全麵把握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科學判斷和全麵把握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科學判斷和全麵把握我們黨所處的曆史方位和肩負的曆史使命,繼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十六大以來,胡錦濤同誌多次闡述了黨的思想路線,他指出,求真務實,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一以貫之的科學精神,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也是黨的優良傳統和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政治品格。在全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關鍵是要引導全黨同誌不斷求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之真,務堅持長期艱苦奮鬥之實;求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之真,務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之實;求人民群眾的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務發展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實;求共產黨執政規律之真,務全麵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之實。
第四,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線,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
中國共產黨是在人民群眾中生長和發展壯大起來的。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我們黨從最初成立時的50多個黨員發展到現在的七千多萬黨員,成為領導一個13億人口的社會主義大國的執政黨,最根本的一條,是我們黨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並且為了人民的利益付出了最大的犧牲,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支持。曆史經驗充分證明,無產階級政黨離不開人民,如果離開了人民,就會走向反麵,就會變質,就會被人民所拋棄;人民也離不開黨,沒有黨的正確領導,我們的各項事業就可能走偏方向,群眾的利益就不可能實現甚至會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