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在唱歌:“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遲遲正好眠,秋有蚊蟲冬有雪,收拾書包好過年……”眾夥伴們紛紛捂耳走避,埋怨道:“雅正,你這歌兒也唱爛了吧?還有沒有新鮮的?”那名喚的雅正的小童翻了翻白眼,攤手道:“沒辦法呀,我覺得這支歌子就是我人生的最佳寫照啊……哎喲!”
他忽然大呼一聲,摸著後腦勺怒道:“哪個混蛋砸我?”卻見周圍夥伴都抿緊嘴巴默不作聲,這才覺不妙,慢慢轉過身來,果然看見自己那有皮不要臉的爹爹站在跟前。
“嘻嘻,爹爹!”他立刻改口。但不出意料,雅正爹已經抬起了大腳丫預備一腳把他踹進山溝裏去了。
眾夥伴們都倒吸一口冷氣,反而雅正習以為常,不慌不忙拿準時機,在落腳那個瞬間跳了開去。一邊嘴裏還道:“爹爹,您留神站穩了啊!”
雅正爹一踹未中,更是暴跳如雷,指著他鼻子罵道:“你真是老子生的?你真是老子生的?”雅正卻繞過他去,蹦蹦跳跳口中叫道:“哇唔!爹爹這麼生氣,一定是娘親又給我獨留了好吃的!這次是什麼呀?定勝糕?栗子羹?”眾孩童一聽有好吃的,也都來了勁兒,紛紛從樹上跳下來,隨著雅正往家裏跑去。
被落在後麵備受冷落的雅正爹鬱悶的撅起了嘴,而後在他驚世美貌的臉上露出惱怒的神情。這時他的目光落在了那座衣冠塚上,像是想起了什麼,口中喃喃道:“肯定是因為流著你血髓的緣故。”
他不再停留,拔腿發力追去,口中喊道:“雅正娘,我不要娘子了!你還是做我丫鬟罷!”
------------------------------------------------完--------------------------------------
後記
更新時間2013-7-3 22:03:42 字數:2821
從第一天寫這篇故事,我就夢想著來寫後記了。因為實在是過程中太多太多想要說的話,沒有地方可以盛放,都預備在這篇後記裏傾吐一下呢!
這個故事的源頭是因為我無意聽到林誌炫翻唱的《煙花易冷》。林的聲音清清冷冷,卻很容易營造出一股古裝的氛圍,把我一下子帶進了那段故事裏麵。於是我就想著,要不我也來yy個古典故事吧!
在寫這個故事的過程當中,我得到過很多反饋,有人反應接近白話文的用詞風格不好懂,也有人反應情節簡單,環境和政治描寫過多。說實話,我想我能明白大家想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故事。隻是年紀一把,已經不願意為了迎合大家的喜好去寫東西了。可是,我又是特別怕孤獨的一個人,從小就特別怕孤零零的感覺。這讓我很矛盾。後來我知道,寫作本身就是一件孤單的事情。沒人可以熱熱鬧鬧的完成一部令自己喜歡的作品。
所以這就更堅定了我寫我自己想寫的。很多朋友早就已經發現了我是紅樓黨。我大概是在小學畢業那年迷上紅樓夢的,當時一遍又一遍的看,不厭其煩。然後初中的時候就動手寫了我這輩子第一個長篇故事(忘記名字了,手稿倒是還在的),當時模仿的就是紅樓的筆法,盡說些瑣瑣碎碎的小事。那時是不懂什麼草灰蛇線、伏筆千裏之外的,隻是喜歡這樣靜待故事自己發生的感覺。當然那篇小說沒能完成,也沒有什麼可讀的價值。
然後一下子過了很多年,當我又有一次機會來寫一個古典的故事的時候,我血液裏的紅樓因子立刻沸騰了。寫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不一定非要多麼驚天動地,可以讓它安安靜靜自己發生;寫人物性格,也不必平鋪直敘,可以借用環境、他人和故事本身來烘托。這本身對於喜愛文學的我就是一件非常有吸引力的事情啊不是麼!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又一次發現了學養的不足。你看紅樓,雖然都是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生活瑣事,可是細細讀來,是含有很多學問的。隨便一個片段,都可以找到一大堆的典故背景,有值得研究的價值。所以才發展出了紅學。而我呢,我寫一個古代的故事,還是架空的,那就意味著要寫的是我自己非常不了解不熟悉的生活。古人應該怎麼說話,怎麼過日子,會怎麼打發閑暇時光,這些我都不熟悉。導致我寫到某一個段落時,往往就要停下去查一些資料。這已經變成我寫這篇文時一個普遍發生的現象了。最後還是免不了很多張冠李戴、很多官名、用具以及說話方式、詩詞典故的胡亂套用,當然這些都被我以架空為理由推諉過去了。想起來實在慚愧!不過也有好處,自從學校畢業以後,我不能好好讀書已經很多年了。這一次我借著機會又親近了很多書籍,這是我莫大的收獲!
關於故事本身,其實我想是因為我本人生活和感情經曆較為簡單,並不擅長寫陰謀陽謀或多麼曲折的情節。所有的幻想源頭,都來自我從小是一個電視兒童!電視兒童你懂的,對於一些狗血的橋段還是比較熟悉。所以有時候寫著寫著忍不住了還是會撒狗血。而且因是每天挖一點坑,經常寫著寫著就忘了前麵埋過什麼線,留了什麼伏筆,所以文中也必定會有很多bug,還請多多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