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神話的詮釋演繹
——全球家電行業發展態勢
這是一個急劇變化著的商業世界,持續和及時的廣告信息是不可缺少的。
人類進入21世紀,家電工業中有一個重要的趨向變得越來越明顯,那就是,現在的問題不是如何生產一台家電,而是如何賣掉它。
1.1 紛繁複雜的家電王國
家用電器是生活文化的晴雨表,從3C時代(Car、Cooler、Color TV)到3D時代(Dish Washer洗碗機、Drier幹燥機、Disposal整理機),正在給家庭生活帶來一場革命。
家電的發展,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同時也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與行為習慣,回顧家電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不斷解放自我、追求完美的心靈奮鬥史。家電,已成為現代人須臾不可缺少的生活伴侶。
從家電產品的使用以及購買情況來看,可分為節約勞動力型、照明型、冷暖型、廚房型、娛樂型等;再從功能方麵來看,可大致分為增加閑暇時間的產品、生活必需品、提高生活節奏的產品、擴大娛樂要素的產品。
今天,家庭生活信息化正邁著快捷的步伐前進。也許就在不遠的將來,家庭生活“電氣化”、“電子化”,包括“家庭自動化”將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家電業在這一領域有著廣闊的前景。
——製造業的紛爭與困擾
20世紀80年代,美國GE公司對意大利梅洛尼公司的老板梅洛尼先生說,我們決定收購你的公司,你回去準備一下。梅洛尼先生很生氣地答道:我沒有決定賣掉我的公司!美國人撂下一句話:那你回去就等著瞧吧。20多年過去了,梅洛尼公司還在,品牌也還是自己的,並且家電產品已經在歐洲占有相當大的份額,梅洛尼先生這20年是怎麼做的呢?“這20餘年來,我就是拚命地跑,不敢停下來,隻有這樣,我的公司才避免了被別的大公司吞並。”
這個故事充分展現了家電業競爭的慘烈狀況。
在家電產業領域有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每個大企業都生產範圍廣泛、品種多樣的產品,而且,眾多式樣各異的同一產品由幾家不同廠商生產。
企業間的競爭非常激烈。產品式樣和功效不斷改進,而且價格不斷降低,使之貨真價實。盡管如此,由於技術的進步,生產率的提高及市場的擴大,這一領域的各公司都在不斷發展壯大。
家電產業的顯著特點就是其主導產品的典型的周期性,它們都經曆了從問世、發展到成熟、衰退的曆程。就世界範圍來看,20世紀50年代以前,收音機主宰著市場;50年代中期開始,電冰箱和洗衣機開始普及;到了60年代,黑白電視機在市場上的比重增加,60年代後半期,彩色電視機開始迅猛增長,此後保持較長時期的優勢;到了80年代,錄音機和錄像機又迎來了黃金歲月,同時,室內空調器開始增長……
公司間的激烈競爭成為成本競爭和提高產品質量的動力,這也造成了一種“過度競爭”的局麵,結果是一種商品式樣繁多,新型產品源源不斷地湧向市場。
就中國的情況而言,家用電器自20世紀70年代末期進入市場後,已經度過了導入期(大致從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和高速增長的成長期(大約從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90年代中後期開始進入有節製的穩步增長的成熟階段。這個階段,中國家電產銷格局更是在不斷變化著,可以說,誰及時抓住了變化的趨勢與主流,誰就能贏得競爭主動權。
在全球範圍內,由於家電價格已降至普通消費者購買力的承受限度,家電購買趨勢正從“希望買得起”向“希望買得好”轉變。而真正的買得好,就是要求家電的款式、色彩、造型等與家居更加和諧、美觀。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挑牌子”使家電品牌集中度繼續提高,名牌家電企業市場份額繼續擴大。家電行業優勢企業和劣勢企業間的差距將繼續拉大,最終將是弱肉強食。名牌家電企業突出的品牌效應將成為企業永續經營的重要優勢,而黑白家電企業的界定將逐步淡化。家電名牌將繼續充分發揮品牌優勢,突破傳統的黑白家電領域,涉足相關的具有高贏利能力的高新技術產品生產領域,開展多元化經營。
未來市場的競爭焦點在品牌服務上。據有關權威部門統計,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最重要的因素是售後服務,其影響比重達81%,服務在市場營銷中的位置越來越突出。盡管價格因素仍是消費者選擇購買家電的重要依據,但與商家的服務信譽相比已退居其次。
由於家電產品同質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企業利潤空間已大幅縮水。優化現有的產品結構與營銷渠道,拓展新的營銷領域,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種商業資源,成了眾多家電企業的必然選擇。
有預測者認為,未來世界最大的家電市場在中國的農村。中國現有超過8億的農民,占總人口的70%以上。預測者認為,對於8億多農民所組成的約2.38億個家庭,任何家電商品的普及率隻要提高1%,就會增加238萬台(件)的需求量。目前,中國農村市場的購買力仍舊比較低,但在比較富裕的農村地區,尤其是城鎮結合部和小城鎮,家電產品已經出現了廣闊的市場機會,彩電、洗衣機、冰箱和VCD產品在農村市場的擁有率有明顯提高的趨勢。
誰能最大限度地把握這個即將出現的“超級蛋糕”呢?
——烽火不熄的黑白家電
所謂黑白家電是業內人士多年來對家電產品的習慣稱呼。有聲、有影的視聽類家電,如電視、音響、錄像機、VCD、DVD,因其外殼多為黑色,俗稱“黑電”;而隻用電,不出“聲”的冰箱、洗衣機、空調、微波爐、洗碗機等外觀多以白色為主,叫“白電”。
黑白家電業的烽火,其實很早就燃燒起來……
1964年,日本鬆下、東芝、日立等幾家公司,開始在美國市場上以低價傾銷台式及手提式彩色電視機。在成千上萬價格便宜的日本電視機的衝擊下,美國電視產業很快就亂了陣腳。不久就有8家電視廠商和幾家規模較小的公司被排擠出該行業,許多大廠家也被打得落花流水。美國的最大廠家摩托羅拉在電視機生產方麵曾一直獨占鼇頭,早在1959年就在日本設立了分公司,盡管幾年來也遭到日本電器的衝擊,但仍不失為日本電器的強硬對手。1973年,摩托羅拉決定采用同樣辦法,以33萬日元的價格在日本市場銷售大型落地彩電,因為鬆下公司同樣的產品在日本賣價高達57萬日元。然而,在日本舉足輕重的鬆下公司,說什麼也不能讓摩托羅拉的想法得逞。於是,鬆下不惜以1億美元的代價買下了摩托羅拉向日本銷售的電視機製造權;作為交換條件,摩托羅拉也同意它在美國國內及台灣的所有工廠一律停止電視機的生產業務。就這樣,鬆下把在日本惟一具有競爭力的美國大企業排擠掉了。
我們以冰箱生產為例:
很長時間以來,冰箱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都限於技術領域的競爭,似乎是波瀾不驚。2001年,伊萊克斯公司正式在中國廣州推出世界上第一台為消費者度身定造的並可按要求自由搭配的冰箱,在業內引起廣泛關注。這台冰箱的意義在於向近百年來傳統冰箱製造業“以產定銷”的模式提出了挑戰,似乎預示一種“按需生產”的新型生產、銷售模式的誕生。
傳統的冰箱製造業是“以產定銷”,即生產多少,銷售多少,企業順市則大贏,逆市則大輸。全球經濟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很多生產冰箱的企業無法克服生產盲目性而讓企業浪費了大量的資金、資源。所謂“按需生產”即“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則大規模降低、節約了冰箱的營銷成本,時尚、個性成為賣點。伊萊克斯推出的自選冰箱,消費者可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搭配,這尚屬首見。自由搭配的概念是指購買者可以選擇冰箱的容積,是150升還是220升的,還可以選擇功能係列,是要靜音還是節能,更絕妙的是購買者可以選擇不同的門板圖案,是京劇臉譜還是梵高的《向陽葵》,甚至還可將你戀人的照片或自己的畫作搬上冰箱的門麵,同時還可以選擇不同的內置顏色,不同的內置材質。自選冰箱充滿個性風采,通過技術人員的設計組合讓冰箱成為賞心悅目的藝術品。至於價錢,隻比同類冰箱的價錢貴150元到300元。
這種自選家電生產的出發點是將充分選擇的權力交給消費者,強調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你的生活你設計。消費者參與創造,讓冰箱彰顯個性和放射自我的靈感。
冰箱的自選預告了家電業的又一發展趨勢:強調個性。一個追求個性的時代正向我們走來,黑白家電領域的競爭又將走向何方?
——小家電開鑿利潤源泉
要是在十幾年前,一提起家電,人們一般馬上想起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很少有人想起微波爐、空氣淨化器、加濕器……與大家電相比,小家電似乎備受生產廠家的冷落。在廠家的觀念中,小家電的利潤沒有大家電高,小家電的市場沒有大家電那樣大。而國際上的許多知名廠家如飛利浦都在努力經營小家電市場,取得了不俗的成果。現在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許多著名廠商紛紛進入小家電領域,以前的“醜小鴨”要變“白天鵝”了。
與大家電市場接連不斷的“價格戰”、“概念戰”相比,小家電市場也似乎一直不引人注意。但近年來海爾、長虹、科龍、伊萊克斯、西門子等家電巨頭紛紛進軍小家電領域,一時間小家電陡然升溫,引來各方麵的關注。家電巨頭們的這一舉動絕非偶然,而像是一種戰略性的調整。大家電市場上那些轟轟烈烈的戰役還不知是不是賠本賺吆喝的買賣,不到5%的利潤率迫使家電企業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利潤就是方向。而“江湖”曾有傳言,小家電市場部分生產線的利潤率高達100%,聽著未免有些誇張。但據專家介紹,小家電行業兩位數的利潤率完全可以保證,而且隨著城鎮居民經濟收入的增多,住房環境的改善,生活習慣的變化,小家電發展需要的三個市場因素已經完全具備,想不火爆都難。
微波爐、抽油煙機、電磁爐、榨汁機、麵包電烤爐、攪拌器等這些小巧玲瓏,而又富有人情味的小家電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既方便又豐富。2000年以來,小家電市場告別長久的清淡,逐漸變得熱鬧起來。熱鬧的背後當然又是激烈的競爭。
小家電市場大戰首先是技術戰。比如在中國,小家電市場50%以上的份額被外國品牌占有,“地頭蛇”鬥不過“外來的和尚”,就因為“技”不如人。拿洗碗機來說,國外的品牌可以根據碗髒的程度自行調節水的溫度和清潔劑的成分,而目前中國的同類產品隻能是洗幹淨而已。國內企業已意識到提升自身技術的重要性,將此作為突破口。其次是開發戰。小家電產品的更新換代非常迅速,新產品很容易被模仿,隻有保證新產品的開發速度,才能最終確立自己的市場地位。
“小家電、大市場、大營銷”。 中國小家電市場科龍、海爾、美的三強爭霸的局麵正在形成,同時還有越來越多的家電企業都把小家電看成是家電行業最後一塊沃土。例如,科龍借助自有的品牌、渠道優勢,全麵開拓國內市場。科龍家電在全國設立了分公司及辦事處,營銷服務網絡遍布全國。當科龍小家電新品一上市,就迅速在全國市場鋪開,與消費者直接見麵;同時,保證了科龍能夠最迅速的對市場變化作出反應,調整產品結構,增加產品功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科龍倡導“全過程無憂慮服務”,他們對小家電產品率先提出12小時內省會城市市區上門服務到位,100%回訪。讓消費者享受到小家電的產品,大家電的服務。
小家電雖然隻是小部件、小器具,但對於生產企業來說,卻意味著高利潤、高回報。因為小家電產品不但種類繁多、花樣翻新快,縮短更新換代的周期,且大多數家庭買得起,也舍得花錢,所以能夠保持較高的利潤水平。據一些大百貨商場家電部人士介紹,小家電的銷售額一般隻占家電總銷售額的1/10左右,但其利潤卻幾乎是大家電的1倍。大家電領域裏白熱化的競爭,導致全行業的利潤下滑,更顯出小家電已成為國內家電行業最後的一座正在開發的金礦。誘人的前景,引得眾多家電生產廠家群雄逐鹿。
據有關專家介紹,目前小家電市場具有以下兩個明顯特點:
一是產品升級速度加快。傳統小家電以更新換代為主,新興小家電以新購置為主,消毒櫃等新興廚衛器具正逐步進入居民家庭。產品向係列化、智能化、美觀化的方向發展,功能趨向於能為人們的健康、便捷提供更多的幫助。
二是消費彈性較大。小家電受季節變化影響較小,而受收入水平、居住條件、消費觀念、價格水平影響較大。與彩電、冰箱不同,小家電消費屬可有可無的產品,居民購買彈性很大。收入較高的地區,小家電保有量相對較高。
小家電的消費前景誘惑著眾多的家電企業。據統計,發達國家目前的小家電產品有200多種,而中國不到100種;發達國家每戶擁有小家電30~40件,中國每戶僅幾件,市場潛力不言自明。
其實,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能買到中國製造的小電器。1997年中國出口的廚房器具小家電接近或超過1億美元的品種就有食品加工機、吸塵器、電吹風、電熨鬥、電飯煲等,而我國的電風扇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50%以上。
隨著知名大家電企業進入小家電領域,小家電市場在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麵及白熱化的競爭後,相信小企業多數將會淡出,市場將會向品牌化、規模化、有序化發展。
未來的小家電的發展趨勢將是——具備“智能、安全、多功能、節約以及環保”五大功能:
第一,小家電應具備“智能”化功能。它的使用與設計更多地運用高科技,在使用過程中能夠體會到科技的快樂。
第二,小家電應完善“安全”功能。倘若小家電的安全保護功能不完善,尤其是外部操作係統安全設計不齊全,很有可能使兒童在使用小家電過程中受到傷害。
第三,小家電應具備“多功能”優勢。這樣購買它的人才不會有不劃算的感覺,也能產生新的購買欲。
第四,小家電應具備“節能”功能。未來的生活中每個家庭都將擁有很多種家用電器,假如小家電耗能太大,家庭經濟支出負擔將會很重。
第五,小家電還應具備“環保”功能。一方麵要加強小家電的報廢回收,不能汙染環境;還有就是不應該給家庭帶來諸如噪音、輻射等有害健康的東西。
1.2 全球著名家電品牌掃描
家電市場競爭最終是一場品牌的角逐。比如在中國,1995年的家電“品牌”有200多個,而到了2000年僅剩下20多個,短短5年的時間被淘汰了90%。在嚴酷的競爭環境下,家電企業必須走出“工廠時代”,轉向品牌化運作的“公司時代”。
聞名全球的著名家電品牌我們可以列出很多:比如來自日本的鬆下(National/Panasonic)、索尼(Sony)、東芝(TOSHIBA)、日立(HITACHI)、三洋(SANYO)、夏普(SHARP);來自韓國的LG、三星(SAMSUNG);來自歐洲的伊萊克斯(Electrolux)、西門子(SIMENS)、飛利浦(Philips)、湯姆遜(Thomson S.A.)、梅洛尼;來自美國的GE家電(General Electric.Co.)、惠而浦(Whirlpool)、美泰克(Maytag)等。
排名 公司名 國別 排名 公司名 國別
1 惠爾浦 美國 6 美泰克 美國
2 伊萊克斯 瑞典 7 夏普 日本
3 GE家電 美國 8 東芝 日本
4 鬆下 日本 9 海爾 中國
5 西門子 德國 10 日立 日本
(圖表1—1:美國《家電Appliance Manufacturer》雜誌2001年3月號
選出了綜合競爭力排名前10位的世界家電企業,中國海爾位列第九。)
——伸向全球的歐洲觸角
歐洲的製造曆史非常久遠,有許多曆史悠久、享有盛譽的家電品牌,比如伊萊克斯、西門子、飛利浦、湯姆遜、梅洛尼等。擁有良好傳統的歐洲家電一直以來很穩健,它們行銷的觸角遍及全球。
一、伊萊克斯
始創於1910年的瑞典伊萊克斯是全球最大的家電公司之一,是全球最大的集開發、設計、生產、銷售各種家用電器,並提供相關技術支持及服務於一體的國際化公司。遍及世界的研發、設計、調查、規劃、采購、生產、測試、質檢和營銷機構築成了伊萊克斯的龐大體係,使得其產品從開發到生產聚合著全球專家之智慧,薈萃了世界各地物力之精華,是完美的跨國技術合作的結晶。
伊萊克斯在百年家電發展史上擁有眾多輝煌的記錄:1921年,伊萊克斯製造了世界第一台真空式吸塵器;1925年,伊萊克斯首先發明吸收式電冰箱製冷技術,是最早的冰箱製造廠商之一;1938年,伊萊克斯發明製造了世界第一台窗式空調器;1951年生產出第一台家用洗衣機;1959年研製出第一台洗碗機……
目前,伊萊克斯在60個國家生產、160個國家銷售其產品,每年有超過6000萬件伊萊克斯集團生產的產品進入遍布世界的家庭,同時在全世界有超過2/3的大酒店采用的商用冰箱、商用洗衣機、商用吸塵器出自伊萊克斯,年銷售金額超過120億美元。平均每秒鍾伊萊克斯即出售兩件產品,使得伊萊克斯連續10多年成為全球經濟五百強中惟一的專業家電公司。
二、西門子
德國公司開拓市場的作風總是一絲不苟、穩紮穩打,往往能在身處劣勢的激烈競爭中取得驕人戰績。西門子家電這輛德國戰車在全球家電市場上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博世—西門子家電集團是一家擁有70多年家電製造經驗,並享有國際盛譽的跨國公司。西門子以全球化經營為導向,生產高檔家用電器,產品有滾筒洗衣機、洗衣幹衣機、電冰箱、廚房電器,以及各種小家電產品。目前在世界上擁有包括西門子、博世等15個品牌,在全球27個地區擁有39家工廠,成為世界排名靠前的家用電器製造商。
三、湯姆遜
湯姆遜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大屏幕及超大屏幕電視彩管集團、美洲最大的電視和音響集團、美國最大的電視集團(打GE品牌),其市場占有率為歐洲第二、美洲第一、世界第四位。湯姆遜是一家擁有100多年曆史的公司,由埃利胡?湯姆遜和大發明托馬斯?愛迪生共同創立,總部設在巴黎,擁有3萬多項專利和570份生產許可證,每年生產近800萬台電視機、200萬台錄像機、1400萬件顯像管和1200萬個視像與通信產品,業務涉及所有與聲音、影像有關的專業市場及大眾消費市場所需之相關技術、係統、產品和服務,2000年銷售額為91億歐元。
——家電製造的“亞洲三角”
家用電器工業曾經是日本經濟騰飛最強勁的支撐點,“日本製造”讓全世界豔羨。如今,日本的兩個近鄰——中國和韓國,在家電製造業上迅速崛起,與日本一起構成了令世界側目的“亞洲三角”。
一、鬆下——時代的光彩
隨著人類現代文明的發展,現代家用電器潮水般地湧入了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的領域,它給人類送來了溫暖,也提高了效率。在成千上萬種家電中,日本“鬆下(National/Panasonic)”電器因其產品功能齊全,質量講究,備受人們的青睞。
鬆下的創始人鬆下幸之助有一個著名的“自來水”哲學——即要把鬆下產品像自來水一樣推向世界。他成功地做到了。1994年,鬆下電器公司以699億美元的銷售額,在全球最大500家公司中排名第16位。如果不計算貿易公司等服務性公司,鬆下排名第7位。
鬆下電器公司由鬆下幸之助及其夫人和內弟於1918年創立,初期的產品隻有兩種電燈插座及電風扇絕緣盤。
隨著企業製造功能的增加,鬆下電器生產的商品不僅種類繁多,而且日新月異。1952年,日本人盼望已久的電視機問世了;1953年,電冰箱、無線話筒出現了;1954年,吸塵器、排氣扇、自動炊具也進入了居民家庭。緊接著,各種高質量的彩電、電冰箱、洗衣機、收錄機也先後衝向市場。到1960年,鬆下電視機的產量就突破了100萬台。
1956年,鬆下的生產銷售額為220億日元,1960年高達800億日元。5年期間,平均增長率30%。此時的鬆下已經認識到,狹小的日本市場不可能滿足它的高速發展,要在國際上再塑造一個“銷售的鬆下”形象,在“一定要在海外稱霸,一定要在海外競爭中取勝”的戰略綱領指引下,鬆下電器邁開了大步,毫無顧忌地向國際市場衝去。
鬆下幸之助為了實現他所強調的“向著世界開創日本及日本人的未來”的目標,把海外稱霸計劃放入了一個很大的戰略背景——聯合國內同行,攻占國際市場。從1964年9月10日開始,直到1977年,鬆下與日立、三菱、三洋、夏普、東芝公司的頭麵人物每月都召開一次秘密會議——“十日會議”,主要目的是研究和實施六大企業關於產品銷售所達成的有關協議。
從20世紀60年代起,鬆下一麵向世界發動銷售大戰,一麵向海外擴充勢力,相繼在東南亞、中南美、非洲等地設立海外生產廠家和分公司。到了80年代,鬆下終於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的超級跨國公司。
二、東芝——領先的技術
東芝株式會社創建於1875年,總部設在日本東京,是生產各種電子和電氣產品的綜合性製造公司,在該行業的技術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並在全世界最大的電子電氣產品製造廠商中位居前列。
自創業以來,在近百年的發展中,東芝的決策者采用“技術領先型”的經營策略,緊緊把握世界技術與市場發展的脈搏,不斷開發新產品,推出新技術,追求與倡導世界潮流。
東芝的成功離不開她全力以赴地開發新技術,無論市場行情如何波動,東芝公司每年對研究開發撥出相當於總銷售額6%的款項,且絕對值年年增長。
當然,東芝的廣告宣傳也是一流的,它每年都對不同產品的銷售投入大量的廣告宣傳費用。東芝每向市場推出一項新產品,總是另有一項產品處於試用階段,還有一項產品處於試製階段,以保證自己的產品永遠處於技術領先地位,永遠與市場需求吻合。這種設計、製造、市場一體化是東芝產品近一個世紀以來行銷不衰的重要原因。
〖案例〗可怕的數字化三星
出自韓國的三星就像一個數碼時代的牧師,手持“三星數字世界”的《聖經》,在全世界布道……
(一)三星夢想
從長遠來看,三星的夢想是:在數字集成技術的革命中成為領導者。事實上現在的三星公司已經開始有實力在即將到來的數字時代成為一個領先者,這主要立足於它的長處——半導體,電信以及家用電器等技術來創新多功能的產品和創建強大的銷售網。
一位三星公司的高層曾非常自信地說:“在模擬時代,最重要的是經驗,與那些有100年、70年曆史的日本企業相比,三星很年輕,缺少品牌積累優勢,但是在數碼時代,不是經驗而是創新最重要,三星的年輕開始發揮作用,三星沒有包袱,三星在半導體、手機、無線技術方麵比日本企業做得好,我們在美國市場申請的專利數是全世界第四位,在電子行業裏是第二位。已經比索尼要好。在數碼時代,請大家看三星的表現。”
事實上,三星的聲音同時響徹全球。《國際品牌》雜誌報道說,現在三星的品牌價值由原來的52億美元,上升到63.74億美元,上升幅度大約為22%,這個成績位居2001年度全球知名品牌提升度第二名。
三星提醒我們注意的不僅僅是其日益膨脹的品牌價值,披在三星身上的光環來自於一個新的時代——數碼時代。三星野心勃勃,在這個數碼電子時代,三星的目標是世界第一,超越索尼和飛利浦。
(二)三星數碼產品
盡管在較長一段時間裏,業界對數字消費類產品呼之欲出,諸如COMDEX這樣的消費類電子大展如火如荼,但真正的產品大規模推出似乎遠非人們預想的那樣迅速,根據權威部門預測,2005年對數字產品的需求將會激增,而整個社會的基礎結構和電子工業正在加速實現數字化,就是數字化、無線、寬帶網絡以及3C融合技術為廠商們創造出更新一輪的商業浪潮。
而三星電子已經在與數字相關的領域裏建立起業務,包括消費電子產品、情報通信和半導體。目前,這三個領域的銷售額分別占三星電子總銷售額的42%、23%和35%。
三星的新產品蔚為大觀。
在移動多媒體部分:三星擁有MP3手機、手表式移動電話WATCH PHONE、隨時進行網絡瀏覽及發送E-MAIL的INTERNET手機;全功能移動纖薄客戶終端,以及可輕易實現移動辦公室功能的旋轉液晶顯示屏手提電腦等。
在個人多媒體部分:三星推出了世界上最輕最小的MP3播放器;更加體現時尚與個性的三星“香水瓶”係列MP3播放器;麵對年輕網民的普及型數碼相機;專門麵向專業攝影人士的像素高達300萬且記憶功能強大的數碼相機,以及輕巧,時尚造型,可直接從電腦下載MP3音樂,並可將CD曲目轉錄為MP3文件功能的三星獨特的音響產品WINGO,以及數字錄音筆等數字消費產品。
在家用多媒體部分:三星則展示了新世紀纖巧輕便,可適合任何環境的高清晰度液晶背投數字電視;美國市場第一台集成數字電視;可錄式DVD;多功能液晶顯示器FUNCTIONAL MONITOR和集打印機,掃描機,複印機為一體的“一站式”出版中心——COLOR STATION等等。
三星數字世界正在強烈地吸引著人們的眼球,據說在中國的某次展覽會上,當三星將自己的產品擺上展台之後,索尼放棄了它的展覽。
(三)洗牌數字時代
矽穀技術重新回到了消費類電子領域,不再遵循索尼的工業標準,而是由微軟、英特爾、PALM等美國IT廠商重新定義數字時代的產業標準,數字時代的矽穀動力將取代模擬時代的索尼動力。
多少年來,消費類電子產業的格局基本上沒有發生什麼重大的變化:除了個人電腦和手機各自形成獨立的產業,湧現出不同的頂尖生產廠商以外,長期以來,整個產業一直是日本公司,即索尼、鬆下的天下。
但是,這個格局在最近幾年中正在開始發生變化。一批有著強大的市場潛力的新型消費類電子產品正在悄悄走進我們的生活。這些產品和它們的“祖先”們有諸多不同,而且,它們多來自傳統的消費者電子產品廠商之外,許多都出自計算機產業。如個人數字助理(PDA)、光盤刻錄機、數碼相機、DVD、個人視頻記錄器(PVR)等等。它們都具有消費類電子產品的特性,但它們都是為個人電腦用戶所首先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