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小說《時間的血》作者:[法] 馬克西姆·夏丹
譯者:朱曉蕾
ISBN:750633626X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3
頁數:332
定價:22.00元
內容簡介:
2005年深秋,因為看到了一份不該看到的文件,瑪麗詠被迫匆匆離開巴黎,來到聖米歇爾山,在一群僧侶中隱身避風。
山上的生活甚為枯燥,瑪麗詠在幫助修士整理舊圖書的時候無意中找到了一本破舊的口記。記日記的是一個名叫傑瑞米·麥特森的英國特工。日記寫於1928年的埃及開羅。悶得無聊的瑪麗詠沉浸到日記描述的奇異恐怖故事中。
1928年,埃及還是英國人的殖民地,開羅城裏接連發生了幾起小孩被殺案。每次慘案都是發生在開羅的貧民區,凶手使用的都是同一手段,把被害者誘入古墓塚之中,然後極其殘忍地將他們殺害。麥特森和他的埃及助手阿齊姆一起對這些案件進行調查。很快地,一種說法在眾人間傳開:“一千零一夜”中講到的一個叫做“蠱”的鬼又回來作祟了。麥特森絕不肯信鬼,在尋找到所謂的凶手以後,他把這些經曆寫到自己的日記中並把它留在密室裏,作為證實自己清白的證據。
這部舊日記怎麼會出現在聖米歇爾山,是誰對這部日記那麼感興趣?難道這裏有人與日記中的事件有關?難道有人害怕重提舊事?
就在瑪麗詠偷偷閱讀這部日記的那幾天,發現有人在暗中跟蹤她,她還接到匿名信,向她索取日記。瑪麗詠日夜把日記帶在身邊,一刻不離。瑪麗詠以為真相大白的時候,卻不知自己完全被欺騙了……
作者簡介:
馬克西姆·夏丹生於1976年,法國新銳作者,是法國式驚悚小說的代表,曾在美國研究犯罪學,對殺手的心理了如指掌,他的小說有時宛若犯罪報告,豐富的細節令人不忍釋卷。
本書是作者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同時展開米歇爾山和開羅兩條線,一條是暴風雨前的修道院,一條是20年代熾熱的沙漠、神秘的埃及。從而使本書在時間中的時間、閱讀中的閱讀、故事中的故事中精彩演繹。
序
1928年3 月。
開羅城東,哈裏發古墓。
夕陽西下,從窗戶平射入寬大的古墓,仿佛一隻赤紅的眼睛,把石頭染上淡淡的血色。古墓就像是座幽靈出沒的城市:街道上空無一人,隻有黃沙和穿堂風,周遭陰影越來越濃。
在簡陋的墳頭之間,散落著些傾頹的,高達幾層的墳墓,上頭還建著讓人暈眩的圓頂,清真寺的尖塔緊靠在邊上,塔裏也沒有召集禱告的人。庭院寂寥,噴泉幹涸,到處都是黑沉沉的孔:有的是拱形窗戶,有的是些洞眼,明暗不定。
忽然,一陣黃昏風起,街上的沙子被風吹卷起來。
一些碎石爛瓦露出地麵,原來都是些粗製濫造的石碑,經曆了好幾個世紀,早就被推翻在地。
方圓幾公頃的古墓,高大莊嚴,堪與宮殿媲美,它們守候在開羅城門外,就像是麵對茫茫沙漠的最後希望——一片枯竭的、被遺忘的希望。
離城東不遠的城牆外,山嶺起伏,就像是海浪被凝固成化石。
那既不是土,也不是沙的山嶺,而是垃圾的山嶺。八百年來,城裏人把廢物棄置在這裏,一堆堆的亂石、碎陶塊、石雕殘片,構成了一幅汪洋大海般的遺址景象。
剛才還蹲在那裏幹活兒的最後幾條人影,這會兒也朝著巴布·達布·埃爾·瑪魯格門方向陸陸續續地離去,巴布·達布·埃爾·瑪魯格門通向埃爾·阿紮街區。三個小孩正在為一塊彩釉陶片爭吵,這種場麵在此地司空見慣,那類小東西很容易就可以賣幾個錢。他們正在爭辯是誰第一個在亂石堆裏看見了這個寶貝,三個孩子中年紀最大的那個有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