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至此,許多讀者就大呼小叫了,說什麼“鬥戰勝佛不再是當年的齊天大聖”啦,“孫悟空失去了反抗精神”啦,西天取經就是場悲劇啦……他隻一笑了之。

他們覺得大鬧天宮神氣,而西天取經窩囊。那麼不妨假設一下,如果孫悟空坐上了靈霄寶殿,打倒了如來佛祖,八荒六合唯我獨尊了……然後呢?等另一個更強大的人來打敗他?總會有人比他更強吧?

去掉無敵的力量,去掉無邊的權勢,去掉莫大的法力神通,去掉一切自以為是的滿足和自我膨脹的虛榮,孫悟空這個角色,還剩下什麼呢?

不再是過去之我,卻又不改本心,不斷追求行止和心境的完善,此之謂修行!何況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才能稱得上悲劇。西行之路上,孫悟空的心性被磨礪的越來越成熟,行止越來越得當。璞玉不打磨永遠也不會成器,除非成熟和成器本身就是一種悲劇,不然,何來“悲劇”之說呢?

但孫小空實在對《西遊記》中赤^裸裸的尊佛抑道不以為然。關於佛家,他其實毫無偏見,甚至覺得不少說法深得我心,但就不明白吳承恩老先生幹嘛要崇佛抑道?

閑話休敘。孫小空已經接受了眼下這個身份,以後幾章便叫他美猴王了。

聖光已息,各路神魔尋而不得,隻能紛紛打道回府。有些修為不高的妖魔精怪心有不甘,便留在花果山,妄圖沾染些仙氣,一時間,花果山妖滿為患,紛擾異常。

美猴王不為所動,整日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看著清閑自在,實則拉幫結派。雖說猴子不比虎狼鳳麒,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卻也勝在聰明伶俐,猴多勢眾,與異種相安無事。

一日,有妖名混世魔王者,前來尋釁,美猴王約他單挑,大勝而歸,混世魔王拜服。美猴王看他也不是大奸大惡之妖,便封他做了個巡山護法,改名混世先鋒,偶爾也幫著操練群猴。

花果山美則美矣,卻弱肉強食得厲害。前一秒你還不可一世,下一時就得跪地拜服。美猴王居安思危,即刻安排酒宴,吩咐老小,離了花果山、水簾洞這安樂窩,撐了筏子,隨緣而至南瞻部洲。

話說南瞻部洲便是中原所在,美猴王上了岸,不免穿人衣,學文字。後發現南瞻部洲並無私學,百姓也大多不識字,美猴王隻得繼續當文盲。山中不知日月,此時方知人間年歲,乃周靈王十六年(公元前556年)。春秋時期,王室衰微,大權旁落,諸侯國之間互相征伐,晉楚兩國戰火不休,紛紛擾擾,百家爭鳴。世人像著魔一般,你來我往,你死我活,殺父弑君,禮崩樂壞。

美猴王且看且行,時而默然,時而慨歎,不覺十餘年過去。

一日,行至喜馬拉雅山。美猴王繞過終年積雪的連綿高山(他憑過去抑或來世的經驗,認定這裏便是後世的喜馬拉雅山脈,是或不是,作者也不知),人皆改音易服——南瞻部洲已過,眼下,這片肥沃炎熱之地便是西牛賀洲了。這猴子天賦異稟,一路上沿著喜馬拉雅南麓走走停停,學那印度古語,卻也頗不寂寞。

某日淩晨時分,美猴王行至一處富庶之地,斷定附近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