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需要提升的母愛(1 / 2)

導言 需要提升的母愛

談起母愛,無人不動容。每個人都承認母愛是偉大的。然而,當我們認真琢磨母愛時,很容易發現母愛的果實並非都是甜美的,體現在教育上的母愛尤其如此。有的媽媽含辛茹苦,嘔心瀝血,孩子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事與願違,甚至養出了不孝之子。是孩子天生就該如此?還是母愛出了問題?我認為是後者,正如美國的家庭教育專家威廉·貝納德所言:“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隻有極少的父母愛得正確。”在某種意義上講,孩子就是父母的作品,如同在一張白紙上畫出的畫,圖畫上有缺陷,肯定是作者有問題。

在我看來,母愛不僅僅是情感範圍的問題,也是科學問題,更是藝術問題。媽媽們如果盲目付出母愛,不講究付出母愛的科學和藝術,很可能得不償失。雖然母愛不求回報,但您總不希望結出壞的果實吧。諸如,有的孩子有才沒德,有的孩子有德缺才;有的孩子心理脆弱,有的孩子性格怪癖;甚至有的孩子犯罪,有的孩子自殺……由此可見,母愛急需提升!

根據日常觀察,我認為母愛是有水平差異的,至少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依次是生物性母愛、社會性母愛和精神性母愛。

生物性母愛更多的是本能性的,猶如母雞愛小雞,是天然的,不學而能的。這種母愛能無微不至地滿足孩子吃、喝、拉、撒、睡等生理需要和安全、健康、溫暖等基本需要。正是由於有了這樣的母愛,嬰兒才能活下來,人類才能順利地繁衍生息。可見這種自然性的母愛是絕不可少的。但是,如果母愛僅僅停留在生物性層麵,極容易使得母愛變成溺愛,成為毒素。因為生活上的過分照顧和包辦,實質上是剝奪孩子基本的鍛煉能力的機會,進而使得處理事務、解決問題的能力被弱化。諸如現實中不少34歲的孩子還不會自己吃飯,45歲的孩子還不能自己穿衣服、係鞋帶,二三年級的學生還不能自己整理書包等等。最終導致孩子依賴性強,獨立性差;自卑感強,自信心弱以及膽小怯懦、心理脆弱。這些年大學生自殺率上升,不能說與此無關;又由於從小習慣了被遷就縱容和物質欲望的過分滿足,導致孩子自私任性、物欲膨脹、情感匱乏,缺乏同情心,甚至是缺乏孝心,處理人際與事務時過分以自我為中心。這些年越來越高的青少年犯罪率與此也不能說無關。至少可以說我國目前出現了65%的家庭有啃老族與生物性母愛一定是有關的。北京大學著名社會學家夏學鑾教授研究中國的“啃老族”問題時所指出的中國最初的幾代獨生子女,也正是“啃老族”的主要組成人員,出生於20世紀70年代後期和80年代上中期的這些年輕人,從小在“捧著”、“抱著”、“舉著”、“背著”、“頂著”的“五著”下成長起來,養成了事事由家長做、處處有家長嗬護、任性、不能完全獨立、缺乏責任感的性格。這些事實再次表明母愛急需提升!

社會性母愛是自然性母愛經過社會需求的改造或過濾,打上了社會文化烙印的母愛。具有這種母愛的媽媽們十分關心孩子的學習力和社會適應性的培養。媽媽們出於讓孩子光宗耀祖,出人頭地,成功富有,不遺餘力地教孩子知識經驗、技能技巧、行為規範、處事之道以及其他人生經驗等等。她們的教育意識極強,對孩子要求嚴格,許多情況下扮演教師的角色,因而有“教育媽媽”之稱。這種母愛已經超越了自然屬性的母愛,體現出了更多的理性和更多的付出。也正是有了這樣的母愛,一個生物性的、無知無能的嬰兒能順利地認識自然、適應社會、理解自我。這樣的母愛為文化的傳遞、社會生活的延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欣喜地看到,在今天這樣的時代、這樣的社會裏,表現出的社會性母愛越來越多、越來越強,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然而,不容忽視的是,僅僅停留在這一層麵的母愛也會出問題,而且對孩子造成的危害,有時不亞於醫生給病人開錯了藥。輕則因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極容易表現出恨鐵不成鋼的急躁心理,對孩子不盡如人意的行為習慣或性格特征窮追猛打、整天嘮叨;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過分在意,對分數的要求層層加碼,得了80分要求得90分,得了90分又要求得100分。對孩子達不到期望就訓斥甚至拳腳相加。因此有不少的媽媽被孩子怕,被孩子躲,被孩子厭惡,網絡上喊出了“媽媽是禍水”這樣令人大跌眼鏡的口號就是證明。親子關係對立,以至於離家出走,這樣的案例並不少。這些事實還算是輕的。重的如我們從各種媒體上經常可以看到或讀到那樣,由於教學方法不正確,使孩子痛恨學鋼琴而自殘手指,永遠喪失了學習鋼琴的興趣和能力;由於孩子的學習成績達不到媽媽設定的目標,而失手把孩子打死了。由於恨鐵不成鋼,用過激的方法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激起孩子的反抗,而殺父弑母。這些悲劇後麵隱藏的就是畸形了的社會性母愛。其實,在這種母愛中,彌漫著物質主義、功利主義和文化霸權。母親一意孤行的教育、錯誤理念的教育、錯誤方法的教育導致的結果必然是錯誤的,其危害顯而易見。在這裏,母愛演變成了對孩子的控製和奴役,其結果是令孩子失去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而成為隻會認同、屈從他人操縱和控製、沒有自我、沒有主見、沒有自尊的人異化了的人,成為沒有精神與靈魂的、麻木不仁的社會機器上的一個齒輪。在這裏,母愛演變成了一種霸權,在“為了孩子好”的信念下,母親試圖將自己的知識、經驗、信仰、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全盤內化到孩子身上,讓孩子成為自己理想的化身。看來這種社會性的母愛仍然需要繼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