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人體複原工程 第三章中暑
有時候中暑的症狀很像感冒,也會出現打噴嚏、流鼻水和頭痛。許多人在夏天打高爾夫球,常常在打完球後一、兩天就出現感冒的症狀,我們戲稱是“高爾夫球症候群”。這些人在打完球之後,進入溫度調得很低的空調休憩區,環境冷熱的迅速變化,導致心髒的熱散不出去,結果中暑,傷害了心髒。在夏天運動之後喝冰水也會造成類似的傷害。
運動後身體和心髒都呈現高溫,經過逐漸冷卻之後,身體和心髒都慢慢回到正常的溫度。運動後心髒呈現過熱的狀態,需要不斷地散熱。這時如果喝冰鎮飲料,會使身體局部呈現低溫的狀態,造成大腦錯誤的判斷,以為身體已經變涼了,因而,終止了心髒的散熱工作,使心髒因過熱而造成損傷。
當身體運動之後,心髒由於高負荷而需要不斷地散熱,因此,身體會透過大量的流汗把熱量排出去。當過熱的心髒溫度降低回到常態之後,流汗才會慢慢停止。在這個過程中身體有一個自動控製的體係,可以從各個部位感知熱是不是散了,也就是感知身體是不是變涼了。此時如果喝幾口冰飲料,或進入低溫的冷氣房,或用冷水衝洗體表的皮膚,會在口腔或皮膚瞬間造成強烈的冰涼感,這種冰涼感會很快傳到大腦,使大腦產生身體已經變涼的判斷,隨即停止散熱的工作。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滿頭大汗時喝了冰水,汗很快就止了,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這些冰涼感來自口腔和皮膚,心髒周圍仍處於高熱之中。也就是大腦被口腔和皮膚的冰涼感誤導了,以為全身都涼了,因而終止了散熱的程序。實際上這時心髒仍處於高溫之中,心髒表麵的肌肉很可能會由於過熱而造成了損害,形成了心肌炎,嚴重時會立即暈倒,輕則出現中暑的症狀。
傳統上中國人認為冰水對健康是很不好的,特別是在運動過後全身發熱時,如果喝了冰水很容易造成心髒的傷害。心髒的受損必定使其功能受到影響,造成血液循環以及全身各個組織的機能和新陳代謝變差,自然形成了肥胖。
有一次我把這種觀點和一位美國朋友分享,他的反應讓我極為驚訝,他認為冰水的熱量很低,不可能會讓身體發胖。他的想法代表了西醫的普遍概念,從化學的觀點,把人體當成一個單純的機體,吃進去多少熱量的食物,扣除了身體的消耗,剩下來就是多餘的熱量,也就成了肥胖的來源。
中醫把身體當成一個有生命的機體,具備高智能的自動控製體係。冰水進入身體之後,中醫的想法就不會像西醫那麼單純,除了化學的因素之外,還必須從物理學和自動控製學來思考。
肥胖已經成為美國醫學和社會上的大問題,去過美國的人都知道,大多數的美國人,整天喝的都是冰箱裏的飲料,就算運動後滿頭大汗,也一樣拿起冰水大口大口地灌。很可能他們喝冰水的習慣才是肥胖的真正原因。
十九世紀是化學的時代,二十世紀是物理學的時代,我想二十一世紀應該是係統學的時代了。也許等哪一天物理學中最基本的檢測指針“比重”,進入體檢的項目時,醫學體係才算真正進入物理學的時代。等到西方醫學開始思考各個器官之間的關係時,建構人體的完整係統模型,才算進入了二十一世紀,我們需要耐心地等待。
實例
一個朋友才三十四歲,就得了心肌梗塞,我和他一起回憶從小到大的病史,找到了一個可能的病因。他在高中時很喜歡打網球,有一次打了網球之後,在很熱的情形下喝了一罐冰飲料,才喝兩口就當場暈倒送醫急救。從那次暈倒之後的第二年開始,每到夏天早晨他都很不容易起床,而且起床之後都很累,總有愈睡愈累的感覺。這些是身體修複曾經受損心髒的症狀。很可能那杯冰飲料,是他後來得了心肌梗塞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