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皮膚瘙癢的研究
嬰兒除了因為吃了含有激素的奶粉以致免疫力受影響外,尚有許多不為人注意的後天因素也可以引致濕疹,例如:有些嬰兒一出世便因體弱而被送往育嬰箱護理,但很少人會留意那些塑料蓋可能含有鄰苯二甲酸鹽(phthalates)這種可致癌的化學物質。
嬰兒的皮膚若受到這種毒素侵襲,抵抗力變弱,在沾染了細菌後,便很容易釀成各類皮膚病,隨著免疫係統失調,自然惡化成為濕疹。
有許多父母疼愛子女情切,為嬰兒添置新的嬰兒床,更布置新房——新的牆紙、地毯、冷氣機,滿以為一個舒適的環境可以讓嬰孩生活得更健康快樂,可惜大多事與願違。因為在一個禁閉的環境下,新的家具牆紙所揮發出來的化學毒素包括甲醛(formaldehyde)、乙醛(acetaldehyde)、丙酮(acetone)等,都足以令脆弱的嬰兒中毒。我所治療過的眾多嬰兒,大部分都逃不出以上這幾種化學品的戕害。此外,許多嬰兒的衣物都混上了聚脂纖維(polyester),那當然有毒,床枕也是,你說嬰兒是如何的無辜!
除了吃下含有激素的奶粉外,有些嬰兒被喂以瓶裝的嬰兒食品。想到幾年前許多人發現這些食品含有改變基因的大豆,後來幾間著名食品廠馬上發表聲明放棄使用改變基因的食物原料,但已有不少此類食品流入市麵,因此在1997-1999年間吃了這些食品的嬰孩,免疫力可能會受影響。其實瓶裝食品大多含有防腐劑,那是會慢性損害嬰兒健康的。
皮膚受損不一定會令病者產生瘙癢,那是因為皮膚下麵的神經纖維並未受到破壞。這些患者可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要是真的瘙癢起來,那種困擾是可以嚴重至癢不欲生的。
瘙癢的連鎖反應
瘙癢(英文醫學名詞是pruritus)據傳統的醫學研究是皮下的無髓鞘C纖維(unmyelinated C fibres)神經末梢受到輕性幹擾所產生的感覺,若然是烈性幹擾,便產生痛楚。這些感覺傳至大腦,促使人體作出自然反應,包括用手搔癢等。
初次皮膚瘙癢通常是蚊蟲叮咬的結果,但若瘙癢難當,嬰兒愈搔愈厲害時,便會抓傷皮膚,細菌得以乘機而入。正常的嬰兒所生產的抗體是可以應付這些微量細菌的,但免疫力過低的嬰兒卻不能,於是皮膚問題愈來愈嚴重,終於弄至濕疹。
據我多年研究所得,患了濕疹的瘙癢已不是神經末梢的問題,因為病毒細菌及化學毒素甚至微小的寄生蟲已經入侵整塊被損壞了皮膚下麵的神經纖維,這些有如電線塑料殼的髓鞘受到破壞,神經係統便不斷傳送幹擾訊號到大腦的阿片受體(opioid receptor),瘙癢感覺遂生。任何治療的方法,包括用薄荷膏、注射抗敏感的藥物、類固醇甚至丙羥嗎啡酮(naloxone,合成的腦啡呔對抗藥)也隻能應付一時,藥力過後病者又會再瘙癢難當,因為細菌寄生蟲與化學毒素仍在努力破壞,神經髓鞘組織仍未複原!
清除毒素配合營養治療
所以正本之道是先要弄清楚病患者皮膚所中何毒,把這些毒素清除,同時要用營養治療法修補神經髓梢外層。此外,患者需要嚴格戒口及有針對性地改變衣食住行的習慣,以免毒素繼續入侵。在眾多的個案中,最具代表性的莫如香港管弦樂團龍向榮博士之公子龍一脈的個案,他是替拙作寫序的梁玳寧介紹給我的。一脈所中的細菌毒素包括鏈球及葡萄球菌(有些病人中的是發癬菌)、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及上文所指出的皮膚膏化學毒素二乙醯胺基偶氮甲苯及幹燥劑全氯乙烯等。他那時免疫係統甚差,我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才把他的健康恢複過來。大家近年見到他在台上活潑出色的表演,哪會想到幾年前他所受過的折磨?他的母親曾在港台的“鏗鏘集”說起他當時的慘況,眼淚漣漣。相信普天下有不少同樣的病童,希望本文能給予許多母親一點預防性的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