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拖延症
20個心理學名詞你不可不知的拖延症
Procrastination規定期限完成的事情一定要留到最後一刻去完成,此前不能下決心去做。形成拖延習慣之後,即使有期限的事情也可能會逾期完成,越是恐懼自己無法做完就越是拖延,周而複始。
我們不願意承認拖延是一種病,寧願承認這是一種缺點,人都是有缺點的,對吧?何況,讓自己小小懶惰一下,人生也並不會因此出什麼大差錯。
我們當然也記得小學就學過的課文《寒號鳥的故事》,我們都會學著寒號鳥叫幾聲:“哆羅羅,哆羅羅,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
但那故事的結局,輕易被我們忽視:明天就壘窩而始終沒有壘窩的寒號鳥,被凍死在了岩石縫裏。
生活其實比故事更殘酷,這是我們長大之後,要慢慢領悟到的一件事。
而我們,是否不自覺地扮演了寒號鳥的角色呢?我們有沒有在冬天到來之間,就壘好自己的窩?
毫無疑問,寒號鳥就是一切拖延者的化身。
拖延者是失敗者嗎?
正相反,很多人說過這樣的話:
每個暑假我都在玩,直到最後幾天我才開始做作業。
我平時不怎麼學,考試前夜突擊一下,成績都還不錯。
老板給的期限,隻有開始倒數的時候我才會有動力。
越到最後我才越有激情和爆發力。
……
拖延的好壞,如果單就結果來作為評判標準,我們會發現以上的辯解很有道理,更有甚者,還在“最後期限”的壓迫下,產生了本來沒有過的力量和感覺。因為這些論據,有拖延習慣的人,不以為這是一種病。
非但如此,反而可以證明出自己的聰明機智,那種在最後一分鍾完成的感覺,妙不可言,如果提前做好交出去了,則索然無味。
拋開結果,我們看到拖延帶來精神上的負麵影響是巨大的,“最後期限”像一顆定時炸彈被你抱在懷裏,滴答滴答的聲音時刻響在耳畔,讓人焦慮、緊張,想盡辦法逃避,而壓力卻越逃避越大,直到無可回避。
這樣的感受一點點磨蝕著心靈,讓你越來越害怕挑戰和行動。在別人不斷衝刺,更新自己的生活時,你裹足不前,一麵憎恨自己的懦弱,一麵又貪戀拖延習慣帶來的舒服,甚至連最後期限的壓力都成了一種習慣,沒有壓力你會無所適從。
拖延症是你腳上綁著的鉛塊,一旦去掉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步履如此輕盈,而你的時間容量變得很大,你等於擁有了多一倍的生命,可以去體驗,去感覺,去享受你從前因為“沒有時間”而錯過的東西。
故事1兩個人的十年
小文是典型的“最後一小時讀書照樣考前五名”的聰明孩子,他學的是文科,應對考試毫不費力。他是學校裏的神仙人物,每天優哉遊哉看看小說,睡睡懶覺,反正到了考試他開夜車一背十幾個小時,成績絕對很不錯。
他的同學小同跟他相反,是個笨鳥先飛老黃牛型的孩子,他每天忙於看專業書,補習英語,到考試當然也會加倍突擊,可是成績平平。好在小同習慣了堅持和付出,他報了一些補習班,上完學校的課,再到學校外聽課,同時他做了一份家教幫補生活費。
四年就這麼過去了,兩個人進入考研的準備階段。
很幸運的是兩個人考研都成功了,小文當然又是最後突擊就考得不錯,小同則是險險過了分數線,但是在英文一科上,兩個人的情況相反,小文的解釋是:別的可以突擊,單詞和聽力沒辦法啊,不管怎麼說,湊合著就成了。
讀研期間,兩個人仍然各自保持風格。小文的論文一拖就是好久,等到最後才不得不查資料,找參考書,答辯甚至也拖後了幾天,導師的臉色很難看。
小同是第一個交上論文的人,跟老師來回討論、修改,最後論文還得到了在核心期刊發表的機會。與此同時,小同有一份課外工作,在報社做實習生,他還通過了托福和GRE考試,申請了幾所大學之後,都沒被錄取。好在報社很認可他的勤勞踏實,願意畢業後接收他。
小文還打算繼續讀博,但是這一次的考試他失敗了,突擊法寶第一次沒有奏效,他的英語成績非常低,考博的單詞量絕對不是考前集中背上幾天就能解決的。大部分同學都在畢業前一年就開始找工作,小文拖到臨畢業才投了幾份簡曆,運氣很不錯,被一家中型企業的市場部錄用了。
工作後大家漸漸沒有了聯係,小同仍然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上做得不錯,找到女朋友結了婚,婚後三年,他被國外一家大學錄用,給他獎學金,小同出國讀書,一年後把太太也接了過去。
小文越來越懶散、拖遝,他的上司很頭疼他的工作表現。客觀評價他做的策劃,顯然很有想法,思路新穎,可是他沒有時間觀念,總要等到最後才交稿子,或者遲交個一周,拖延時間的長短,取決於上司的嚴厲程度。
小文也談了幾次戀愛,女朋友們因為看不到結果,而一一離開了他。對他的評價無非是:他是個好人,就是太懶了……也可能不是太懶,是他不夠愛我。
小文不止一次想要考博,回到學校繼續過悠閑日子,可是沒有了學校的環境,他對自己的放縱是變本加厲的,一次次錯過考博的報名,女朋友給他報了名,他又不肯複習,等到最後突擊,又沒有了信心。最後一次他鼓起勇氣去報了名,卻連考場都沒去。
小文在畢業的第十年遭遇了裁員,他發了不少簡曆出去,都沒有回音。
小同在女兒生日那天開了博客,上傳了一些照片,通過這些年的奮鬥,小同一家人在國外生活得很好,兒子四歲了,女兒剛滿月,家裏換了一所大房子,小同在一家大公司裏做到中層管理,太太也找到了工作,同時還在進修學位。
小同成為十年同學會上的話題之一。同樣,別的同學各有際遇,有人已經事業上頗有成就。他們不敢問小文,但是心中有著同樣的困惑:當年你明明是我們當中最優秀的一個,難道運氣真的這麼差嗎?
小文心裏想的卻是:周三終於有一個麵試了,我應該去買套新西裝,理發,看看他們公司的資料……哎呀,真是麻煩,我看還是等到周二再做吧。
結果,周二他沒有做。
周三他穿著舊衣服胡子都沒刮就去了,又遲到了十分鍾。
他沒有被錄用。
拖延讓小文一次次失去機會,讓他的心理越來越脆弱,不想去麵對問題,最簡單的事情,在他看來解決起來都很難。在拖延中他失去了行動力,耗費了時間,如果不改善自己的心態,把那些拖延、懶散的念頭丟掉的話,他還會繼續浪費餘下的時間。
小文的經典借口
1. 別著急,我又不是不會。這點東西不值得我現在就動手。
——從他的畢業論文,到他的工作文案,他都這麼說。
2. 如果以後後悔怎麼辦?萬一遇到更好的呢?
——他的女朋友催他買房子,他這麼說。他媽媽催他結婚,他也這麼說。
3. 馬上做出來的東西,心浮氣躁,等我多想想,到了最後才能有成果。
——同事問他要進度的時候,他這麼說。
很明顯,小文是個拖延症患者,他在拖延中消耗了自己原本可貴的天分,本來以他的聰明才智,無論是求學,還是工作,都會卓有成績,拖延病極大地損害了他的人生。
對比起來,資質平平的小同,一步步明確的目標和計劃中不斷努力,不斷地完成自己的短期目標,進而實現大的人生目標,事業和家庭都有很大收獲。
有拖延病的人很多都是聰明懶人,他們不喜歡束縛,喜歡靠靈感和爆發力去解決問題,目標、規定、總結和考核,會讓他們感到不適、輕蔑。他們最容易成為懷才不遇的人,他們認為懶惰是自己的特性,隻有被完全接受、欣賞,他們才能充分地發揮出自己特殊的才華。
還有一種人也喜歡拖延,他們思考大於行動,做事前要想很多,做很多假設、推測,之後才動手,或者就幹脆在悲觀的推測中放棄。因為他覺得:做了沒用,早做晚做都是失敗,不如不做,還可以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