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禪宗勝跡(1 / 2)

13、禪宗勝跡

中國禪宗發源於嶺南,六祖弘法於嶺南,所創南派禪宗乃中國禪宗正統,為信眾最多的佛門宗派,因而嶺南禪宗勝跡眾多。

西來初地與華林寺

西來初地在今廣州西關下九路北側西來正街一帶,是中國禪宗初祖菩提達摩登陸之地,達摩創西來庵,開中國佛教禪宗之源。西來庵即今華林寺前身。詳上文。

光孝寺

在廣州光孝路,嶺南最古名刹。中國禪宗初祖菩提達摩曾在此駐錫。六祖在此開創南派禪宗,寺被尊為禪宗祖庭。詳上文。

六榕寺

在廣州六榕路。寺內有巍峨矗立的花塔,六祖堂內供奉宋代鑄六祖銅像。詳上文。

南華寺

在韶關市南20公裏。曲江二十四景中的“南華晚鍾”和“曹溪香水”所在地。六祖在此弘法三十六載,弟子遍布天下,故又有南宗祖庭之稱。詳上文。今寺存六祖真身像、唐代千佛袈裟、唐、元、明數代聖旨、北宋木雕羅漢、靈照塔等文物。有一聯:“東粵第一寶刹,南宗不二法門。”每年有紀念六祖的南華誕廟會。2009年9月,六祖銅像在離南華寺約六公裏的馬鞍山下落成並揭幕。

雲門寺

在廣東乳源瑤族自治縣城外6公裏,附城鄉雲門村雲門山下,是禪宗五宗之一雲門宗的發祥地。創建於五代後唐同光元年(923),六祖弟子靈樹的傳法和尚文偃開山建寺,創立宗派。相傳,祖師圓寂,葬方丈室塔內,15年後啟塔,“法身如故,眼半合而珠光欲轉,口微啟而珂雪密排。髭發複生,手足猶軟,放光散香”。

寺前有觀音山,後有桂花潭、出米石、九仙岩、慈悲峰、鍾鼓石等山水名勝。乳源古八景之一“秀頂奇雲”緣由此出,為嶺南勝境之一。現存殿宇為1943—1950年間住持虛雲募化重建。

梅庵

在廣東肇慶市端州區城西的梅庵崗上。現為肇慶市博物館。

相傳六祖喜愛梅花,晚年從韶州回家鄉新州時,路經端州,曾駐驛城西並“插梅為標”。北宋至道二年(996),僧智遠為紀念先師,在惠能插梅處建庵,取名“梅庵”。庵址在崗巒懷抱之中,環境清幽。1978年全麵修茸。現存山門、大雄寶殿、祖師殿等建築。梅庵山門前平台上有六祖井泉。大雄寶殿其形製、結構及手法是廣東現存的宋代木結構建築的孤例。簷柱楹聯:“空早悟於杵臼塵間,菩提無樹;澤長流乎轆轤聲外.井水有源”。

白雲寺

在肇慶鼎湖山的西南隅,雲溪上遊。為六祖十大弟子之一智常創建。當時屬下有招提三十,遍布山中。後曆宋元,興廢失稽,明萬曆年間重建,改稱“鼎湖古寺”。楹聯“卅六招提皈依古佛;十七譎地迥出高天”。清鹹豐和光緒年間兩次重修。

盛時,寺前空地為僧徒集市之處,謂之羅漢市。寺內古跡頗多,有千年古梅、古桂;寺外有涅槃台,台下刻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八個大字,傳說是智常手跡,是肇慶市最古老的摩崖石刻之一。此外尚有躍龍庵、羅漢橋、聖僧橋、釣魚合、仙棋石、石城門等遺跡。附近還有老龍潭、三昧潭、水簾洞天、浴佛池等勝景。

國恩寺

在廣東新興縣城南12公裏集成鎮龍山腳下,故又稱龍山寺。是六祖惠能親將其故居改建而成,故又稱禪宗祖庭。唐神龍三年(707)賜名國恩寺。開元元年(713)惠能駐錫於寺,建成報恩塔,後在寺內圓寂。

寺宇建築麵積9200平方米。整體有半山亭、鏡池、山門牌坊,中軸線上有大殿、天王殿、六祖殿、均為重簷歇山頂建築,兩旁佛堂禪房櫛比。寺右有唐中宗賜額惠能手葬的六祖父母墳。寺左有報恩塔遺址、惠能手植的荔枝樹,及惠能浴盆等遺跡。周圍峰環巒繞,古木參天。寺大門口有古門聯“百城煙水無雙地,六代風幡自一天”。登山入寺,半山亭前有龍山溫泉。

別傳寺

在韶關仁化丹霞山。澹歸和尚創建於清康熙元年(1662),民國十六年(1927)不慎失火,殿宇盡毀。1979年後,另擇址重建。新別傳寺依山而築,平麵為四合院式布局,坐南朝北,第一進是六祖堂,正中麵北置六祖座像。大雄寶殿內奉如來諸佛。

竹院庵

在廣東新興縣集成鎮逕口村背麵的竹院山麓。因其坐落在竹院山而得名,俗稱竹葉庵。建於明末清初。門額兩邊懸掛木聯:“竹翠鬆青仰望大千世界;院深舍靜宜弘不二法門。”庵內有六祖殿,供奉六祖,還有大雄寶殿、觀音堂、禪房等建築。

飛來寺

在清遠清城區清遠峽北禺西段,建於道教所稱“十九福地”上。雲深洞壑、層巒疊翠。

飛來寺始建於南朝梁武帝普通元年(520),曆代均有重修,寺名數易,明代後名“飛來禪寺”。《清遠縣誌》載:飛來寺由廣慶寺、飛來古寺、帝子祠、六祖殿、觀音殿等組合而成。為嶺南三大古刹之一。1997年5月8日(農曆四月初二),飛來寺被一場特大山洪引發的泥石流摧毀。2004年5月,重建的飛來寺在小北江岸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