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攀至頂端者卻少如鳳毛麟角。唯心史觀有五代詩人王仁裕鬥膽攀登,於是有了這樣一首詩:
躡盡懸崖萬仞梯,
等閑身與白雲齊;
簷前下視群山小,
堂上平分落日低;
絕頂路危人少到,
古岩鬆健鶴頻棲;
天邊為要留名姓,
拂石殷勤手自題。
這是這位詩人的切身感觀。不過,現在的麥積山經過大規模的加固修整和棧道修複,搖搖欲墜的崖體已經穩定,山上棧道也寬闊整齊,安全可靠,昔日王仁裕筆下的險惡情景早已成為曆史。
陳默和李秀寧從上而下,慢慢遊覽下來,李秀寧也不禁為這浩大而又精細的工程所折服,感歎不已,山頂上還有一座寶塔,現在隻剩五級 ,相傳是隋時佛教剛剛傳入中國時,當時的秦州使所造,相傳為阿育王八萬四千寶塔之一。
陳默帶著李秀寧逛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回去,回去時正好趕上晚飯,因為人太多,屋子裏坐不了,擺了幾張桌子在院子裏,陳默進門時,大家正在等她們,喧聲笑語一片,陳家好久沒有這樣熱鬧過了。
陳默才進門,倩兒就飛奔了過來,拉著她說:“姐姐,走,我有事和你說”,不由分說拉了陳默就走,陳默想拉著李秀寧,卻被倩兒身後幾個平輩的是兄弟們連推帶搡,弄到了屋子裏,陳家在這裏是望族,平常也會收一些資質不錯的年輕人教習武術,陳默失蹤之前和他們關係不錯,現在回來,他們都是三十多歲的人了,唯有陳默還是老樣子一點沒有變。
陳默急忙從人堆裏張望李秀寧,卻發現李秀寧被人拉著坐到了院子裏的桌邊上,陳默心中納悶,卻被別人纏著脫不開身。不多時飯菜上來,大家都入了座,陳徐燁端了一隻碗走到李秀寧身邊說:“啥也不說了,你以後也就是我們陳家一員了,我敬你一碗酒,先幹為敬”。
陳默看著急了,北方人一向豪爽,什麼時候都少不了酒,這邊有俗話說,酒到情意到,喝起來,不倒不算,陳默連連給李秀寧使眼色,讓李秀寧不要喝,陳徐燁隻是起個頭,這碗酒喝了,後麵的就更推脫不過,。
李秀寧雖然看到陳默給她使眼色,可又覺得陳徐燁到到底是長輩,婉言推脫不過,不好再做作,便端碗喝了,這下好,陳徐燁的喝了,別人的就不能不喝,凡是陳默一輩的一個接一個來,長輩們都在屋裏坐著,這種情況下自然由著大家玩鬧了。
陳徐燁喝過酒,來找陳默,看到陳默,他笑著問:“喂,她酒量怎麼樣?”陳默沒好氣的說:“不知道”,陳徐燁樂了,說:“那就是酒量不行,壓根不喝酒,要不然你怎麼能不知道她酒量好不好”,陳默賭氣說:“不是她不喝酒,是我從來沒有見她喝醉過,哼。。。。。”。
陳徐燁撇撇嘴藐視性的笑了笑走了,陳默不放心,想過去給李秀寧擋駕,卻被身邊一群人按到在沙發上。
碗是拳頭大的小湯碗,酒卻是烈酒,李秀寧幾碗酒喝下去,開始還神誌清楚,盡量推辭,奈何開了個頭,就不能收尾了,實在推辭不過,再喝兩碗,酒勁也上來了,索性一擄袖子,對敬酒的人說:“你們人多,這樣一個一個來,明擺是欺負人,車輪戰不行,我們就劃拳喝酒,喝倒一個算一個,怎麼樣?“
原形畢露
劃拳有很多種方法,但是劃大拳卻是古今通用,南北不分的,一般劃的時候還要吆喝出來,當然吆喝的詞句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就不一樣了,北方人吆喝起來,是這樣的,直著嗓子,很大聲的:“點子圓”,這一拳是握拳出大拇指,這一拳一般是不算勝負的,兩個人同時出這樣一拳,俗稱帶帽,是向對方致敬的意思,然後才開始正式劃。
“雀(此處發音qiao)兒端”,”七星敬”,”八匹馬“,”五魁手“,”六個六“,”四季春”,劃拳的時候這些詞就按著出拳的指數吆喝出來,所以北方人喝酒,不止是喝,還喝的很有氣勢,拳劃下來,贏者得意,輸者也不含糊,一仰脖,一杯酒就下去了。
一說劃大拳,先就把幾個湊熱鬧的女孩子刷下去了,現在的女孩雖然喝酒,到了酒桌上也就是劃個小拳,嫌劃大拳太過粗豪,沒了女孩子的矜持,反倒還不及李秀寧一個古人放得開,當然她們是不知道李秀寧是從古代來的。
李秀寧本身是北方人,本就有著北方人的豪爽,在古代也不是一個羞羞答答的小女子,而是統領萬軍的大將軍,到了現代看到男女之間也沒什麼拘謹的,此時酒勁上來,原形畢露了,原來的沉著穩重找也找不到了,在那裏一腳踩在椅子上,左手端著酒碗,右手手肘撐在膝蓋上和他們劃拳。
陳默一個勁探著頭看李秀寧,見李秀寧被幾個年輕人圍著,俏臉已經被酒氣熏染的紅紅的,柳眉微攢,皺著挺直小巧的鼻子,吆三喝六。已經有一個人不支,被人架走了,走的時候還對李秀寧豎大拇指說:“高拳,高拳。。。。。”,意思是李秀寧劃拳劃的高明,贏多輸少。
這也是李秀寧要求劃拳的原因,劃拳也講究一個技巧,會劃的,就能把不會劃的一個帶到套子裏,把自己輸的幾率降到最小,這樣李秀寧最起碼不會被人灌酒。 ∴思∴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