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頗不平靜(1 / 2)

昏黃的燈光下,張沐漁略顯沉重的走在路上,肩膀聳拉著,仿佛壓了一座山。“這是第三次爆倉了吧,真是善泳者溺於水,善騎者墜於馬;終究是瓦罐難免井上破,將軍難免陣上亡啊。”他的心裏亂糟糟的,一會兒自嘲,一會兒感歎。他的內心是絕望的,是彷惶的,他的感情是炙熱的,他的想法是淩亂的。很難用語言來形容現在的他,仿佛是一條生病的流浪狗,又仿佛是藏在繭裏的蝴蝶,有什麼醞釀著,有什麼變化著,窮途末路,總是要變化著的。不在沉默裏爆發,就得在沉默裏消亡。

冥冥之中有一種預感,仿佛自己不屬於此間。張沐漁從小就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卻又真的沒什麼與眾不同。相貌平平,收拾一分勉強算帥,不修不搭,略顯邋遢。他生於一個家境尚可的家庭,所謂家境尚可,自是此生不勞不作,隻要不折不騰,可以衣食無憂,但自然也無法揮霍。所以生在這種家庭的孩子,一旦見識到了更高層次的衣食無憂,身邊又出現了成功的先例,那麼自然會走到窮途的那一天,因為能力不夠。

能力是一種怎樣的體現呢?能力是你具備的所有屬性和特質的一種綜合表現,是共性的表現,是他所在的家庭、社會環境、人際關係再加上個人的能力所綜合的東西。所以,一個小康之家,傳授於他的,首先是做一個好人,擁有一份工作,小富即安,不要爭,自少不要亂爭。從小就被教育了和平穩妥的屬性,隻要從小沒遇到什麼真正的挫折,秉性就很難改變了。

所以了,這些人一旦真的參與競爭,很難勝過那些從小獨立,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孩子。為什麼呢?因為你不能像他們那樣,低的下去,腳踏實地。所謂狼行千裏吃肉,狗行千裏吃屎,這就是與生俱來的秉性。縱然他們最後可能都要拜倒在條件更好,家庭更好的同代人身下。當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你可以不做失敗的X二代X三代,去做成功的X一代。然後了,然後就是張沐漁沉重而又絕望的走在街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他的父母給他最開始取的名字叫做張慕漁,後來他三歲的時候遇到了個遊方道士,遊方道士說此子一看命格非凡,隻是五行缺水,不如改慕為沐。張沐漁的父母很驚奇現代都市裏麵還能遇到看上去如此仙風道骨的道士,又見這老道士說的頭頭是道,當然最關鍵的是不要錢。一個看上去在某一方麵具備他人不能具備的能力的人,又無所求,做一些他認為該做的事情,那麼也許這就是高人了,高人講的話,盡管沒有經曆過驗證,但總是有些道理的,所以從那以後張慕漁就變成了張沐漁。

其實這就和很多父母給孩子起名以後,總擔心著所謂的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修身這句很流行、看上去很科學、但極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所以然的話裏表現的意思一樣,總是會找各種所謂的大師把孩子的名字看一看、測一測、改一改一樣。總是認為改一改,孩子的未來會好一點,可是名字也不過排在決定個人命運要素的第六位。

有用嗎?沒用嗎?

連自己取得名字都沒有把握覺得好與不好的人,又能改變什麼命運了?其實名字本來隻是一個代號,之所以會覺得好或者不好,緊緊是因為你用了他們所定下的標準和方式,進入他們的節奏裏。可是對於普通人來說,隻有名字是我們平常百姓所能隨意更改的。當然,要想獲得社會認可,你需要去相關機構變更,有時候也會麻煩一點。出發點是好的,名字當然也很重要,但終究不過是做父母的,內心裏的一場患得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