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回 十方穀(1 / 3)

第六十一回 十方穀

自從宋軍取下太原城,朔風越刮越緊,數日雪花飛舞,太原城外積下半尺厚雪,城內卻是歡聲處處,眾將士飲酒吃肉,痛快無比。晁天王得此富庶大城,糧草軍餉再無後顧之憂,三軍養精蓄銳,隻待明年春暖花開,西剿田虎。

日子過得舒暢,軍中漸生懶惰之象,醉酒鬧事多有發生,軍師朱武減量配酒,安排眾將領輪流帶領軍兵清掃太原城中的積雪。

這日清早,鵝毛大雪紛紛揚揚漫天飛舞,小校把鐵鞭王呼延灼引進將軍府,與晁蓋、盧俊義、朱武見過禮,遞上聖旨。晁蓋看罷,交與盧俊義、朱武二人。“不想太子現已登基成為皇帝,更沒想到皇上如此心急要拿下威勝城。”晁蓋輕輕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老夫笨拙,不堪為新主所用,特遣來催各位王爺進兵,平定山西之亂。如今大雪紛飛,西進受阻,老夫項上人頭恐難保存長久。”呼延灼苦笑。

“皇上為何不體恤軍情,待明年春暖之時用兵不晚?”盧俊義道。“將軍有所不知,朝中大臣聽聞眾位王爺北伐西進屢立奇功,都在文德殿前為新主歌功頌德,勸新主早日平定田虎,再建太平盛世豐功偉業。”鐵鞭王搖頭歎氣道。

“非也,”神機軍師朱武冷冷道,“先主深謀遠慮,新主也非急功近利,隻是我等功高蓋主,皇上顧慮,故而下旨西進,正好坐山觀虎鬥,看我等與田虎鬥個兩敗俱傷,卻好暗地裏從中漁利。”

“這……”呼延灼啞口無言。“軍師之言甚是有理,田虎已失山西大部,可謂元氣大傷,已難作為,明春西進,威勝自是手到擒來,萬無一失。”晁天王主意已定。

“隻擔心朝廷當中有不明事理者在新主麵前胡言亂語。”鐵鞭王有所顧慮。“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若是天降罪責,晁某願一力承擔。”晁天王斬釘截鐵道。眾人點頭,宋軍繼續留守在太原城內。

數日過去,朔風稍停,三騎快馬奔入太原城,三名禦林軍手捧金牌直闖將軍府。“皇上有令,忠勇王接金牌之日,點將出兵,西剿威勝田虎。”禦林軍把一麵金牌交與晁天王。神機軍師朱武命柴進安排酒食款待禦林軍兵,群雄聚在將軍府相議對策。

午後,黑旋風李逵、八臂哪吒項充、飛天大聖李袞點起一千刀牌手西出太原城,往綿山進發。

次日早,另一麵金牌又送至將軍府案前,軍師朱武再點一千軍兵西進。如是者接連五日,連續五撥禦林軍送來五麵金牌,催促晁蓋及早發兵。

五撥禦林軍過後,再不見有金牌送到太原城,群雄正要鬆一口氣時,十二少急匆匆跑進將軍府稟報:宿太尉已奉聖旨,在南城門等候。晁蓋大吃一驚,率眾將官出南城門迎接宿元景。

宿太尉進將軍府,宣讀聖旨,表彰晁蓋眾將領不畏艱難險阻,屢立奇功,獎賞三軍將士金珠十擔、美酒千壇。晁蓋率群雄領旨謝恩,設宴款待宿太尉。

太尉甚是高興,與群雄痛飲十數杯美酒,不覺醉意漸生。晁蓋安排宿太尉在將軍府後院休息,自己再陪眾位好兄弟暢飲數巡,方才退回住宅。

晁天王更完衣正待上床休息,侍從入報:太尉已遣隨從來接王爺到廂房相見。晁蓋思量,情知不妙,更衣後,與太尉隨從走入後院。

宿元景早在屋內備好香茶,起身與晁蓋見禮。“太尉大人喚晁某過來,不知何事?”晁蓋在其對麵坐下。

太尉微笑,走至書桌前,把一塊黃布揭開,露出一柄尚方寶劍。“太尉此來莫不是要取晁蓋人頭?”晁蓋鎮靜道。“非也,若是忠勇王再不率兵西進,此尚方寶劍正要斬下本官人頭送回東京城。”太尉把劍托起,看了又看。

“喔?皇上當真要逼晁某冒雪西進?”晁蓋問。“宗澤將軍和李綱大人力諫聖上,被王黼率文武百官臭罵,宗、李兩位大人及府中上下皆身陷圇圄,本官請旨前來,倒是為宗澤老將軍與李綱大人在王爺麵前求個人情。”太尉微笑道。

“這般說來,晁某若是不進兵,倒成了不仁不義之徒。”晁蓋歎息。“高太尉已接聖旨,親領大軍十萬,北渡黃河,協助將軍掃平山西賊兵。田虎遲早必敗,請將軍三思後定。”宿元景把尚方寶劍放下。

“前有狼,後有虎,哈、哈、哈……”晁蓋大笑,“太尉放心回汴京城,晁某縱是粉身碎骨,也決不連累宗澤老將軍、李綱大人與太尉大人。”“王爺果是義薄雲天,下官在此替宗澤將軍、李綱大人拜謝王爺。”宿太尉說罷,倒地就拜。晁蓋起身,將太尉扶起。

“王爺,伴君如伴虎,蕩平田虎,切莫貪念榮華富貴。”太尉動情道。晁蓋點頭,拜別宿太尉,離開後院。

次日天曉,太原城內宋軍調兵遣將,大隊人馬離開太原城,頂著寒風,冒著大雪西行而去。

宋軍先鋒黑旋風李逵帶著刀牌手殺至綿山下,遠見山上青煙繚繞。宋軍驚詫,飛天大聖李袞引三十名宋兵小心翼翼爬上山頂,卻見青煙下北軍營寨燒成黑炭,四周滿目瘡痍,尋不著半個北軍身影。李袞匆忙下山,報與李逵與項充兩位哥哥。三將商量:讓李袞帶一百宋兵上山駐紮,其餘人馬呆在原地,等待大軍到來。

十數日後,晁蓋、盧俊義、朱武率大軍來到綿山下,聽聞北軍早已燒寨撤離,綿山天險不費一兵一卒,手到擒來,甚是高興,命李逵三將引先鋒隊伍繼續前行,奪取南麵的沁源城。

將軍耿恭感染風寒,朱武安排耿恭到後營交由神醫安道全醫治,宋軍大隊人馬繼續緩緩前行。

朔風一日比一日刮得猛,漫天大雪飄撒不止,宋軍踏著厚雪在荒山野嶺間艱難行軍,心盼早日到達沁源城下。隻恨蒼天不遂人願,感染傷寒病的軍兵不斷增多,行軍更是緩慢。

這日,好不容易走過漫長山路,到達一處平整地麵。此地平如鏡麵,方圓數十裏竟未見半個小山坡,正是屯兵休養的好地方。宋軍安營紮寨,點起火堆,埋鍋造飯。晁蓋、盧俊義、朱武三人騎馬巡視四周,見無異樣,方才回中軍大帳,請軍兵喚來耿恭。耿恭大病初愈,身穿厚衣來到帳內,與眾位哥哥見過禮。

“耿兄弟,我等於山中行軍十數日,不想今天卻到此平坦之地,不知此地喚作何名?”軍師朱武問。“哥哥有所不知,此乃十方穀,方圓之內皆為平地,路通四方,本是山民安居樂業的好地方,隻因數年前,此地山民忽見天上現出十個太陽,方向不清,時辰難明,山民懼怕,不敢居住於此,紛紛投去他處。此地雖是詭異,若再南行百裏便是沁源城。”耿恭道。

“耿兄弟可曾親眼見天上有十個紅日?”玉麒麟盧俊義問。“隻是傳聞,小弟未曾親眼所見。”耿恭答。“朱賢弟,你看這天上會再現十個太陽嗎?”晁蓋問。“鬼神之事,小弟不甚明了,哥哥也無須擔心,明日一早,大軍啟程,離開此地就是。”軍師朱武道。眾人同意,遂商量如何攻取沁源城。

是夜,寒風亂刮,宋營將士早早入睡,隻有個別巡夜軍兵往返行走。淡淡的月色下,一堆堆白雪凸起,向著宋軍後營移去。神不知鬼不覺,後營突然火起,成千上萬的雪人揮刀闖入宋軍營帳,見人便砍,見糧草便燒,一時間,後營大亂,宋軍措手不及,被北軍殺了個稀裏糊塗,燒損大半糧草。

喊殺聲中,李逵、項充、李袞、魯智深、武鬆、石秀、解家兄弟、阮氏三雄各領部眾分頭來救。不等宋軍喘過氣來,寒風中,連珠炮響,宋營外雪地萬千火箭漫天飛來,亂燒營帳。北軍將領率敢死之士衝入宋軍營盤,與宋軍肉搏廝殺。

十方穀內喊殺之聲驚天動地,北軍從四麵八方源源不斷襲來,火把飛舞,濃煙翻滾,亂箭如蝗,將士倒地。宋軍營寨被北軍衝殺得一塌糊塗,所幸三軍死拚,將士勇猛,一幹步軍將領奮不顧身引宋兵斬殺闖入營中的北軍兵將,一幹馬軍將領視死如歸,率部眾衝出營外,追趕北軍弓弩手。北軍欲擋宋軍馬軍,卻被衝得支離破碎,損兵折將,血染白雪。

晁蓋、朱武指揮宋軍將陷入營盤中的北軍斬殺殆盡,繼而全力救火,李逵、項充、李袞、魯智深、武鬆一眾步軍將領殺得性起,率刀牌手衝出營外,援助馬軍,與北軍在雪地上混戰一場,趕退北軍。

北軍由勝轉敗,折去人馬無數,隻有且戰且退。宋軍雖然力挽狂瀾,也是元氣大傷,遂把刀牌手留在營外監視北軍動靜,其餘人馬皆退回營中。

熬至天明,宋軍點損糧草人馬,糧草被燒去大半,攻城器械也未能幸免,軍兵折去萬餘。步軍將領小尉遲孫新、母大蟲顧大嫂力戰而亡,令群雄萬分悲痛,病尉遲孫立哭得肝腸寸斷,晁蓋、盧俊義、林衝連番勸慰,皆不能止其淚水。

大敵當前,晁天王重整旗鼓,號令三軍,欲與北軍拚死一搏。小校入中軍大帳稟報:北軍四麵八方列陣,人馬不在十萬之下。

神機軍師朱武調兵遣將:東麵玉麒麟盧俊義、黑旋風李逵、八臂哪吒項充、飛天大聖李袞領馬軍三千、步軍三千迎戰;南麵豹子頭林衝、兩頭蛇解珍、雙尾蠍解寶率馬軍三千、步軍三千列陣;西麵雙鞭呼延灼、阮氏三雄引馬軍三千、步軍三千禦敵;北麵小李廣花榮、金槍手徐寧、混江龍李俊引馬軍三千,步軍三千出擊。營內安排美髯公朱仝、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鬆、赤發鬼劉唐、沒遮攔穆弘、插翅虎雷橫、病尉遲孫立、醜郡馬宣讚八路人馬調動接應。

三聲炮響,宋營四門齊開,眾將領兵出寨,擺開陣勢。北軍戰鼓擂動,旌旗招展緩緩合圍而來,終把碩大的宋軍營寨困於中央。

兩軍對陣,兵對兵,將對將,刀槍林立,戰馬嘶鳴,強弓硬弩對指,怒目橫眉相向。北軍將帥令旗一揮,連珠炮齊響,馬軍排山倒海般湧來,步軍齊聲呐喊,緊隨馬軍之後向前衝殺。

宋軍營中,轟天雷淩振點起號炮,宋軍步軍拉弓搭箭;號炮再響,漫天飛蝗直射北軍;緊接著第三聲號炮,宋軍全軍出擊,馬軍、步軍人人奮勇爭先,向著北軍猛撲而去。兩軍交戰,相互突擊,往返廝殺,糾纏不清,混亂一片。

北軍自恃兵多將廣,早把困在重圍中的宋軍看作甕中鱉,網中魚,四麵合圍,隻待畢其功於一役。宋軍兵將豁出性命,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上下一心,殊死相拚,竟與數倍於己之北軍鬥了個勢均力敵,勝負難分。

雪地之上,血肉橫飛,猩紅片片,橫七豎八的兩軍將士屍首遍地皆是。東麵沙場玉麒麟盧俊義催動玉照夜獅子馬,掄起丈八蛇矛,掃翻大片北軍;西麵雙鞭呼延灼力敵四員北軍上將,胯下踢雪烏騅奔開四蹄,如履平地,手上鐵鞭上下翻飛,打得北軍上將手忙腳亂,狂喘大氣;北麵小李廣花榮、金槍手徐寧雙槍齊發,雙龍出海,抵擋住北軍強大攻勢;南麵銅鈴聲聲響,北軍將士慘叫不絕,寒風之中,鈴聲串串,北軍閃避不及,皆成丈八蛇矛矛下之鬼。

千裏追風掠過,一片片北軍將士被搠翻雪地之間。牛子皿、王劍、王寧三員北將欲力阻豹子頭林衝,銅鈴聲飄來,神力難擋,蛇矛亂噬,血洞大開,牛子皿三員北將立時嗚呼哀哉,撞跌下馬。北軍無人敢攔豹子頭,南路北軍潰敗,林衝、解珍、解寶領兵追殺。

東西兩路宋軍也獲勝勢,北軍漸漸不敵,且戰且走,唯有北麵兩軍互不相讓,殺得難解難分。北軍主帥薑仁傑命軍兵擂響戰鼓,鼓聲中,北軍推出數百架蠻盾刀車。每個蠻盾上鑲嵌利刃二百餘口,人馬撞上,不免刺個窟窿滿身。蠻盾刀車五架一組,由壯健力士推動,刀車後列刀斧手數十、弓箭手上百。

蠻盾刀車從東、南、西三麵衝來,宋軍兵馬躲避不及,與刀車撞個正著,宋兵血肉之軀,被刀車刺個血肉模糊;退走不及,又被刀車後的亂箭射翻大片。蠻盾刀車隆隆而來,宋軍紛紛敗逃,北軍傾巢而出,乘勢追趕,宋軍營盤現在眼前。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宋營中連珠炮響,魯智深、武鬆、孫立、朱仝、劉唐、穆弘、雷橫、宣讚八將領宋兵從北營衝出,撞散北軍,繞過東西兩麵北軍蠻盾刀車之後,向著刀車後的北軍刀斧手、弓箭手猛砍亂斬。北軍刀車力士欲轉過車頭,來撞宋軍,奈何雪地狂奔數裏,氣力將盡,況且蠻盾刀車笨重難移,一時束手無策。

宋軍生力軍從後包抄殺來,直如風卷殘雲,重創北軍,盧俊義、林衝、呼延灼再領軍兵全力反攻,與北軍主力在雪地上再次混戰,直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兩軍大戰膠著之時,晁蓋、李應、石秀、魏定國、單廷珪、楊林、周通、孟康、侯健、孔明、孔亮、李立、丁得孫、焦挺、龔旺、湯隆、王定六、朱富、朱貴、鬱保四二十位好漢各領五百宋兵衝出重圍,重挫北軍後部。

兩軍激戰數個時辰,北軍未能一舉擊敗宋軍,反而損兵折將,傷亡大半人馬,主帥薑仁傑憂心忡忡,傳令鳴金收兵。宋軍得此喘息之機,也不再追殺,撤軍入營,生火造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