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3)

靜止:是指物質運動在一定條件下的穩定狀態,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

靜止的兩種形式:空間相對位置未變 根本性質暫時未變

運動與靜止的關係:絕對與相對

運動與靜止的關係

區別: 運動是無條件的、永恒的和絕對的;靜止總是暫時的和有條件的,因而相對的。

聯係: 在相對靜止中有絕對運動的一麵,即靜中有動;處於絕對運動中的事物都有相對靜止的一麵,即動中有靜.

社會生活的實踐性

1)實踐是社會關係形成的基礎。

2)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

3)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動力。

運動、變化、發展的區別

? 運動:包括宇宙間的一切變化和過程。它主要標誌事物變動不居的動態過程,說明事物不會永遠固定在一點上。(如地球繞太陽運動引起四季更換。。。)

? 變化:指運動的一般內容,即運動的多樣性。主要指事物內部和外部聯係的演變。(最簡單的機械運動會引起物質位置的變化;物理運動時物質分子狀態的變化。。。)

? 發展:指前進的變化或進化,特別是指人類所處的現實世界中從低級到高級、從無序到有序、從簡單到複雜的上升運動。

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必然性

? 第一,新事物有新的結構和功能,它適應已經變化了的環境和條件;舊事物的各種要素和功能已不適應環境和客觀條件的變化,走向滅亡不可避免。

? 第二,新事物在舊事物母腹中產生,它既克服了舊事物中一切消極、腐朽的東西,又保留了舊事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並增加了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 1、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係的根本內容和永恒發展的內在動力,回答了事物為什麼會發展的問題。

? 2、對立統一規律是貫穿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唯物辯證法基本範疇的中心線索,也是理解這些規律和範疇的“鑰匙”。

? 3、對立統一規律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的關係

?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相互區別。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 , 它體現了物質靜止的相對性,矛盾的鬥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它體現了物質運動的絕對性。

? 第二,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相互聯結。

? 同一性不能脫離鬥爭性而存在。這種同一性不是與自身的絕對等同,它是包含著差別與對立的具體的同一性。

? 鬥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矛盾雙方首先必須有聯係,有同一性,才能產生對立與排斥。

質變和量變的辯證關係

第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一切事物的變化,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才能突破度的界限,才能引起質變。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第二,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即量變不會無休止的一直持續下去。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第三,量變和質變相互滲透。一方麵,在總的量變過程中有階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質變。

另一方麵,在質變過程中也有舊質在量上的收縮和新質在量上的擴張。

現象和本質

定義:現象是事物外部聯係和表麵特征。

本質是指事物的內在聯係和根本性質。

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