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3)

如果我沉默by 封刑

如果我沉默(一)

封刑

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故鄉》

1982年的冬天,那是個沒有下雪的冬天。

身為李家長子,寒假對於我來說完全是多餘的名詞,一個多月的假期必須讀透的醫典藥典比教科書都要厚上三四倍。李家世代行醫,甚至可以從家譜裏折騰出李時珍,因而是絕對不能斷在我手上的。

二八那天下午,我的兩個孿生妹妹澗雪和水寒正躲在客廳利落的磕瓜子,微微翹起的小拇指充分表現了李家千金的嬌貴與傲慢。那個時候我正捧著書從客廳窗前經過,我們同時聽見了後門門環的敲擊聲。這叫門的方式挺古老也挺新鮮,以前從未聽過。

鈕嬤嬤從廚房裏奔跑著出來,油膩膩的手匆忙往圍裙上蹭了蹭,拔掉門閂,“呼”的一下拉開門,但門外空空蕩蕩連個鬼影也沒有,門口的台階上卻明明白白多出一個繈褓來。

“吊門環?!”她驚呼了一聲,隨即大聲的喚柳姨的名字,弄的全家都都聚攏來看。

我已經十三歲了,懂得了寧波方言中“吊門環”一詞的含義,是指自己沒有能力撫養剛出生的嬰兒,便放在有錢人家的門口,叩那家的門環,好讓人家開門並拾了去。——比遺棄稍有人性的做法。

“哎呀,鈕嬤嬤,快,快抱進來瞧瞧!”柳姨想抱又怕髒,急急的催著。

鈕嬤嬤抱起那孩子,先一步打開繈褓,又驚訝的叫道:“是個男的,是個男的呢!”

我站在走廊上,沒有放下我的書,默默的將柳姨的反應看在眼裏,那孩子怕是“吊”對人家了。柳姨為父親生下兩個女兒後便再不曾懷孕,這個男嬰恰好彌補了她心理上的缺憾。

抱去給父親看,父親果然答應了,給那孩子取了個極文雅的名字,叫做雁文。

在這之前,我從來不知道嬰兒如此有趣。一天中的大半時間他都在鈕嬤嬤懷裏,巴眨他的大眼睛,口水滴滴答答的流。原以為小孩子很會哭鬧,他到是一聲不響,安靜的像啞巴。

我常常在鈕嬤嬤背後衝他做鬼臉,或者幹脆擰他白嫩嫩的臉,手感極好,柔軟粉滑,幾乎摸上癮來。有好幾次偷偷從窗口爬到鈕嬤嬤房間裏去擰。也曾試圖把他弄哭,但他最多在覺得疼的時候皺眉,然後便瞪我,有模有樣的。會讓我忍不住笑出聲來。

他的臉色白的不自然,父親抽了血去化驗,結果是他有貧血症。柳姨因此心疼的不得了,一連做了十來張嬰兒食譜。

也隻有在雁文在場的時候,我才會在父親麵前露出許些孩子般的笑。我對雁文的態度讓父親不解,大概在他記憶裏,我從未這麼笑過,自母親逝世後。

這連我自己也說不清楚,隻知道雁文幹淨的目光會一直到達我心裏最暗的地方,不是陽光的溫暖燦爛,而是月光的恬靜舒暢。

整個冬天,大家都被這天使般的小家夥弄的和樂融融。

我念的中學是本市重點——效實。它離家並不遠,但我仍然隻在寒暑假回去。可能是血液裏遺傳了李家正宗的細胞因子,對醫學的熱愛使我不得不聽命與父親的安排。對他的嚴厲我還以足量的冷漠,我們像大多數父子一樣無法溝通。

放了假,相處時間最長的就是我和雁文。他長的很快,並且身上沒有李家人的自傲。他還很能自娛自樂,莫名其妙一個人傻乎乎笑到口水流成瀑布。各方麵發育良好,要是有人作勢追趕他,他能爬的比你走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