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盜墓奇聞錄(1 / 1)

1古代盜墓奇聞錄

世上的人一有了貪念,就難免生出盜心。從古至今,盜賊紛紛,大盜盜國,小盜盜財,等而下之,乃至偷雞摸狗。此等盜賊姑且不論,這裏專說盜墓賊。

曆來盜墓內幕,大抵神秘離奇,且常常帶著陰森恐怖色彩,世上無論何種人,都免不了要生出許多好奇心來。

盜墓賊從古至今都有,尤其於戰亂之際、朝代更替之時,盜墓賊便猖獗至極,多有驚世駭俗的事發生。而當今之世,人心貪婪,盜墓之風曾刮遍神州大地,曆代大官古塚甚至帝王陵墓,多遭盜毀。政府曾下大力嚴禁,但盜墓事件依然屢見於海內各種媒體。如《南方周末》載,某盜墓賊曾在三峽盜掘出中國最為精美的青銅搖錢樹一棵,轉賣到英國。該搖錢樹製作巧奪天工,比國家館藏的那棵還要奇麗百倍。海外收藏者叫價已高達800萬英磅。國寶遭竊,豈不令人痛哉!又據報載,僅中原某省,數年內竟有三千座古墓被盜毀,追繳的三級以上文物多達四千餘件!可見鏟除盜墓賊不易而掃盡人的貪心更難。今人盜墓較之古時,作案手段與工具都更加先進,動用的是鑽探儀器、炸藥、汽車、手機、槍械,可以說是“武裝到牙齒”。中原一帶農民中中曾流傳一句口頭禪,叫“若要富,挖古墓”。因為盜墓可以一夜暴富,所以許多人鋌而走險,頂風作案。

對於盜墓,曆代帝王大多采取嚴禁的態度,並要頒布若幹條例,保護前代古墓尤其是前代帝王的陵寢。首先,是對故意盜墓予以嚴厲製裁,所謂“發墓者誅”,哪怕無意發墓損毀棺槨、死屍的,同樣處以重刑,最少也要鞭笞三百、充軍流徙。第二,不僅盜取墓中財物要構成大罪,就是毀壞墓上樹木也得定罪。漢代規定,凡盜取帝陵內一棵樹,就要斬首示眾。第三,帝王園陵百裏之內嚴禁樵采,否則必處杖刑。曆代帝王用種種嚴厲的製裁手段對付盜墓或樵采、盜樹行為,目的當然是為了加強對皇權的保護,為自己死後著想。但客觀上,卻也起到了保護文化遺產、淳樸民心的作用。在曆代盜墓禁令中,最嚴厲的要算唐代。《唐律·賊盜律》中,對盜發皇陵的,要定為“謀反大逆”,隻要有預謀,被人告發,即處絞刑;如已著手實施,則本人處斬之外,還要連坐,父親與年滿16歲的兒子處絞刑,15歲以下的兒子及母女、妻妾、祖孫、兄弟、姐妹與全部家產統統“沒官”,伯叔父及侄子也要流徙三千裏。還有就是對一般的古墓如發棺見屍,殘害屍體者,若用刀割了死人頭,充軍三千裏;弄折死人胳膊者坐牢三年。

曆代不隻朝廷有禁令,政府有法律,就是民間也有許多製裁盜墓賊的鄉規民約。舊時民間,凡盜挖他人祖墳者,必被身綁大石沉入深潭之中。

雖然如此,但從古至今,盜墓依然如故。古墓不論商周秦漢、唐宋元明清,不管你是帝王將相、權貴大賈,還是孤魂野鬼,很少逃得脫盜墓賊的魔掌。筆者梳理有關史料及訪問材料,撰成此文,以饗讀者。

在中國的民間及許多前人的書籍中,有著大量關於盜墓發塚的傳說。這類傳說亦真亦幻、虛虛實實、荒誕離奇,大多是講述盜墓過程中發生的異事怪事。雖多雜迷信色彩,卻也多少起到了嚇唬、勸誡盜墓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