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的出家因由
後來才知道,那位法師就是現在法鼓山的聖嚴法師,那時,他也在文化教書。所以,若因緣沒到,就算大善知識站在你麵前,也會錯過。高雄出生
每一個人的生命就像一首歌,都有它的歌譜,高低起伏,所以,佛陀要我們每個人從自己的生命裏麵,體悟生命的真理。不過,各位要有一個觀念,花若要結果實,就得舍去當初美麗的花瓣。一個人的成長,一定有舍棄、放下的過程。女人,年輕時很美,手很細嫩,不過若要做一個賢妻良母,為了做家事、照顧小孩,就會有一雙很粗糙的手。一個小孩,要獨立、要成長,就得離開一向很依賴、很摯愛的父母,這就是現實的人生。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樣的過程,包括想要修行的過程、想要成就的過程,一切眾生所麵對的悲歡離合,我們都要去麵對。
我出家的過程也沒有什麼特別,我籍貫是台北人,但是在高雄出生。
父親來高雄拆船,那時家裏的環境比較好,小時候,也不知道出生在高雄那裏,總共搬遷過三個地方,隻記得一個地方叫“三塊厝”(三民區),不知道是什麼地方,問我母親,她也說不清楚。
孩時,常常做夢,現在才了解我常會夢到出家人,甚至有一段時間,每晚都夢到同一個出家人站在床頭看我,那時還不知道出家人的模樣,我心想,大概是我常跑去田裏偷捉魚,所以那個種田的人就常來找我吧!
漸漸,長大之後就開始接近宗教,記得母親曾帶我去教堂,也曾帶我去佛堂拜拜。
讀小學的時候,就搬回台北,一直在台北受教育。我有一種習性,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很認真、很專心,包括玩、打麻將、賭博、嗑藥、交女朋友、同居通通都有。我認為,人做什麼事情,既然要做就要深入。幸好,雖然很喜歡玩,但是不曾心存歹念,不會用心機去設計人。所以,讀書認真,玩也認真。
小時候雖然很喜歡拜拜,但是不了解拜拜的意義,反正到處拜就對了!念書時,每天去孔子廟拜,希望拜了成績好,甚至孔子誕辰拔牛毛,我都第一個站在那兒等,為求智慧而拔牛毛,現在知道那叫沒有智慧!
後來,比較認真參與基督教,因為基督教長老團契有很多活動,我認識很多牧師和外國人,覺得他們很親切!我們中國人,尤其台灣人,好像比較嚴肅,看到人不太會笑,但是從小認識的外國人,奇怪!他們看到我們都會笑,感覺很親切!傳布耶穌基督那種博愛,用很簡單的道理而講得很清楚,也因為如此我才會對基督教感興趣。
講到這裏,我必須說,雖然佛教是最究竟的,但是大乘佛法的經典有的地方比較深,經典絕對沒有錯,但是我們必須配合現代的社會,將佛法的道理,用簡單、直接、白話的方式表達,讓每一個人都能立刻了解、一看就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