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之門 有壓力的民族
受香港機場管理公司邀請,到日本做了一次訪問。時間不長,卻感慨良多。明治維新後隻用了幾十年,就完成了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實現了現代化的日本,其實與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有很大不同。如今,它又一次站在了曆史的交叉點上,它麵臨的問題,它可能的走勢,都值得中國注視,也可供中國借鑒。
與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可以說是中國人最熟悉但又最不了解的國家。曆史上,日本的倭寇在明朝時就嚴重侵犯騷擾過中國的東南沿海。福建莆田等地的居民,至今仍記得幾百年前祖輩的深仇大恨,至今仍保留著因倭寇春節進犯,家家有人亡,家家逃進山,倭寇撤退後又重新過年的習俗:初四過大年,挽聯上貼春聯。現在紅色的春聯上,仍一直保留著一道白邊。“九·一八”事變後,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犯下的罪行,更是罄竹難書。
然而,日本又是中國的鄰國中,與中國交往時間最長、受中國影響最大的國家。曆史上,日本有不少人到中國求過學,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帶回日本。20世紀初,則有不少中國人到日本留學,學習新興資本主義國家日本的先進科學文化知識。在不少中國人心目中,對日本可謂愛恨交纏,痛恨、鄙視、羨慕、敬畏,各種情感在不同區域、不同人群中,都混雜在一起。
到達日本首都東京,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繁華:這個有數千萬人口的城市,建築物鱗次櫛比,道路縱橫交錯,車輛如過江之鯽,人流如潮水湧動,一派熱鬧興旺的景象。看得出,東京無愧是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我慢慢發現,東京其實是個包容性很強的城市,它將古樸幽靜的宮殿園林、寺廟神社,氣勢宏偉的摩天大樓、現代商廈,通過花草、樹木、道路,有機地混合交織在一起。在現代化的進程中融合保存了傳統的精華。
位於日本本州島關東平原南部、東京灣東北部的東京,古稱江戶,原先是個小漁村,隻有幾個漁夫在此居住。到1457年,才在這裏建起了江戶城。1603年,當時掌握實權的將軍德川家康,把江戶城選作居住地,並在此設立了幕府,於是各色政治人物趨之若鶩,使江戶城成了實際的政治中心。天皇所在的首都京都形同虛設。1867年,明治天皇即位,他堅信隻有采用西方做法,實現現代化,才有出路。第二年他便實施了明治維新。明治天皇廢藩設縣,廢除武士特權,德川幕府被推翻。同年,他決定將首都從京都遷到江戶,因其在原首都京都的東麵,故改名為東京。自此,日本進入了急速現代化與西化的時代。長期享有特權的武士階層,不希望改變觸動自身的利益,於是多次發動叛變。為了維護中央政權的權威,天皇在全國實行了義務兵役製,組建了一支國家軍隊。為支撐新政的財政開支,天皇推行了新的農業稅製,並實行了十進製的流通幣製。為了促進經濟成長,天皇政府大力扶持紡織業,積極建設鐵路和船運網,並著力興建鋼鐵廠。與此同時,政府還進行了教育改革,實行男女生同校義務教育。明治天皇這一係列措施,使得日本經濟蓬勃發展,軍事實力不斷增強。在經受幾個世紀的幕府統治後,帝國皇位終於被抬到最重要的位置。到明治天皇逝世時的1912年,明治維新的目標基本實現。日本隻用了幾十年時間,就完成了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用一百多年時間才完成的現代化進程。在這一係列改革的進程中,東京也隨之快速發展。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明治維新造就了今天的東京。
負責接待我們的張先生在日本生活多年,對日本情況很了解。帶我們在東京參觀時,每到一處都會給我們做一番點評。他帶我們遊覽的第一個景點是皇宮。它位於東京火車站附近,占地麵積很大,宮殿屋舍都掩映在大片樹木與花圃深處。這裏本是德川幕府居住的場所,明治天皇遷都後才改建成皇宮。在一座灰色的雙拱石橋前,他告訴我們,這座橋很出名。原本護城河上有一道橋,因水位上升,便在原橋之上再搭建了一道橋,故得名二重橋。因為過了橋就是皇宮,所以,這座橋便被人看作皇宮的象征,遊客也喜歡在此攝影留念。橋東側有一座三層城樓,無論從哪個方向望去,它都是同樣的造型,故被人稱作“八方正麵城樓”。皇宮分為內外兩苑,內苑的建築是日本民族風格,房屋一律是白牆綠瓦黃柱。這是皇宮的主體建築,共有七座殿堂,被稱作新宮殿,係二戰後重建。中間的正殿是天皇會客與舉行重要儀式的場所,豐明殿是皇家的宴會廳,靠裏的吹上禦所是天皇的起居場所,外側的長和殿是天皇生日時接受群眾祝賀的地方。四周是大片花草樹木,據說光是樹木就有十萬株之多。尋常人不得隨便進入。外苑被稱作東禦園,建築都是歐式風格,除住房屋外,還有皇家小博物館、棒球場、體育館。現在外苑已開放,成為市民休憩的場所。
遊覽時我注意到,來這裏的日本人,對皇宮似乎都懷著一種敬畏之心,神情嚴肅,輕聲細語,表情沒有外國遊客放鬆。張先生肯定了我的發現,他說,不到日本,你不能體會日本人對天皇的擁戴。日本天皇自古至今,“萬世一係”,家族的血統從未有過改變。在日本人心目中,天皇是神的後裔,無論世紀如何更替,武士的勢力多麼強大,他們都不敢從根本上挑戰天皇的權威。他們把愛國與擁戴天皇、忠於天皇已合二為一。了解天皇在日本文化中的影響和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你才可能對日本人複雜而又矛盾的性格有一種正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