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出次軌能怎樣
作者:零點抵達
☆、終究會回來
當手機響起時,卓言從電腦前站起,這個時候電話應該是思揚的。
白天思揚曾給她打過電話,說要與圈裏幾個朋友聚聚,她要回來的晚些。
思揚問卓言是否一同去。對於思揚熱衷的聚會,卓言絕大多數沒興趣。
隻是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作為“家屬”她也會陪著思揚出去坐坐。 特定的情況是:隻有卓言認可的幾個熟悉的朋友聚會時,她才出現。
一般人,卓言是不屑也沒興趣見。於是,有人說她傲慢,有人說她不合群,也有人說她各色。愛說什麼說什麼,反正她就是不想見她們。
卓言不認為自己高傲,而是她根本不知與她們說什麼。吃飯喝酒聊天吸煙,一成不變的模式。聊天的內容也越來越沒有了新鮮感,誰和誰好了,誰又與誰分手了,誰把誰掰彎了,誰又與誰形婚了。
再說,對這些女人們熱衷的聚會,她很不解。單身是因為寂寞,那些成雙結對的,為什麼不能靜下心來關起門過自己的小日子,偏也要湊個熱鬧。
結果就是,某一天,某一對被某單身撬散了。
分手和找到新歡,這又是她們聚會的由頭。女人最喜歡聽別人的感情故事療自己的愛情傷痛。
卓言沒故事更沒有傷痛。卓言與楊思揚的感情生活已經是這個圈中的旗幟與標杆,6年來感情如初。
感情如初?卓言對腦子裏冒出的這個詞組愣怔下後拿起了手機。電話不是思揚彙報行蹤的,是卓言媽媽的。
自從6年前,據她的婚禮還有一個月,她向家人宣布取消婚禮後,卓言與爸媽的關係一夜間就由親人變成了陌生人。
接媽媽的電話總是讓她有種無形的抵觸。“你倒底管不管我們了?”媽媽一張口噴出的就是怨氣。
卓言漫不經心地問了句,“啥事?”
媽媽隻有在瑣事中才會小題大做,遇到重大事情她比誰都冷靜。比如,當初一聽到卓言不結婚的消息後,媽媽既沒有暴怒,也沒有傷心,她隻是略感驚訝地盯著卓言看了半天後,說了句,“你可想好了,生活沒有後悔藥。”
6年過去了,自己沒有後悔。卓言邊想著心事邊聽媽媽的抱怨。
距離停暖氣還有半個月的時間,家裏的暖氣已是冰涼。“凍得我和你爸爸直抖索,連手都沒法伸出來!”
當初卓言逃婚,搬出來與楊思揚住在一起,爸媽隻是對她這個女兒很失望很氣憤。
可作為知識分子,他們懂得怎麼保護自己的顏麵,他們不會與離經叛道的女兒撕破臉。他們與女兒還保持親人關係,隻是他們相互都明白,過去那種親切找不回來了。
卓言當大學教授的爸爸對生活中的瑣事看不到眼裏,而卓言的媽媽看在眼裏,更多時候卻不知道該怎麼辦。這些事情大多交由他們的獨生女來處理。
卓言說等星期一她給供暖所打個電話問問。
“思揚呢?讓她去找供暖所,她不是警察嗎?”媽媽的話讓卓言哭笑不得,供暖所的領導會畏懼個警察嗎?這也不是警察該管的事情。
“好好,我讓她去。”卓言應付著媽媽。
放下電話,卓言看看時間,已是10點。思揚的聚會也該結束了。有時候聚會到後半夜,思揚總是會在12點前回家。因為12點之後,家裏的門就會從裏鎖上,卓言要上床休息了。
思揚越來越喜歡各種飯局聚會。6年前並不是這樣的,那個時候,她們的小日子過的溫馨而規律。
每天,思揚都會按時回家。卓言做飯,思揚抱著電腦玩遊戲。吃過飯後,思揚收拾殘局,然後兩個人手牽手一起去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