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市場分析(2 / 3)

我們再看一下成交量的變化,在A點的成交量起初是很小的,然而卻在很緩慢地變大,買盤總是大於賣盤;而在B點拉高的過程就需要大量的買進來拉高股價;C點起初的成交量很大,後來慢慢地變小,賣盤總是大於買盤;就在C點末端的最後一次拉高出貨,這時的莊家已經沒有多少籌碼了;成交量相比B點拉高時的量要小很多;在這裏這個莊就已經基本上出完了手中的籌碼。

第二節行情分析軟件能否利用

大多數股民朋友都知道,也都被人介紹過一些炒股軟件,當然也有很多人在用,但是有沒有賺到錢呢?

首先我們仔細想一下,如果炒股軟件能讓你賺到錢的話,那麼這個軟件開發出來以後就等於一個印鈔機,開發軟件的這家公司為什麼會賣給你呢? 如果真的是賺錢的話,那麼如果我們每一位進入這個市場的人都買一套,也就沒有人虧損了,我們去賺誰的呢?在這個市場上本來就是你賺我的我賺你的,是一個資金重新分配的市場。如果這樣的軟件都賺錢的話,是不是覺得太荒唐了?

這種軟件不是說不可以用,有好多用了這種軟件的人在操作上都在依賴它,完全是憑它去買進賣出,這樣是不對的;因為所有軟件和指標都是根據市場的價格和成交量編寫出來的,是價格和量在先,軟件和指標上的指令在後,成交量和價格決定軟件上的指令,所以不要完全地去看軟件指標,那樣反而會讓自己迷失,要抓住每隻股票和每種商品的價格波動的根本,而不隻是去看表麵的一些指令。

我們來看一下最普遍的一種指標MACD ,這種指標多數人在看,在出現金叉的時候買進,死叉賣出;當價格橫盤震蕩或者是劇烈震蕩的時候,依據這個來操作你是要虧損的,為什麼這麼講呢?如果是價格橫盤,指標也是在橫著走,如果這時候價格上漲了,指標才剛形成金叉,但是還沒有確認,隻有價格再漲一天才會形成金叉;在剛形成金叉就開始買進;這個時候發生了意外,因為是震蕩行情,這時的價格會出現回落,可是因為指標形成了金叉已經買進了,所以出現了虧損,平倉的時候也是這樣,指標總是會慢一步。

圖43

如圖43:我們看一下圖中MACD指標和相應的K線圖,在MACD出現金叉上漲信號的同時,而K線圖上顯示的是近幾天內的一個反彈高點,按照指標買進了以後,在接下來的幾天快速下跌,那是不是要賣掉呢?因為趨勢依然是跌勢,你不知道會不會跌破前期低點從而繼續下跌,所以這個時候就會臨時亂了陣腳,不知道該怎麼操作。如果不是這隻股票後期漲起來,那麼MACD指標在這個時候顯現的將會是一個死叉。

對於炒股軟件或者指標,可以參考前期的指標走勢,不要執迷於其中,可以去參考,但是不能用它去操作。當然如果是一些輔助的軟件還是可以的,比如輔助成交量的,通過它能看到散戶或者機構的進出情況,這樣的參考還是有意義的。一定要搞清楚是價格決定了指標的變化,而不是指標指導價格變動。

股評的評論信賴幾分

現在的365行,可以說是行行有專家。有的谘詢處,就是為了給那些摸不著路的人予以指點,但是有幾個真正好的專家呢?真是好比大海撈針。

聽到股評專家,很多人會說愛,也會有更多的人會說恨,現在的電視上,各大報紙、各大網站等,都有所謂的股票專家發表對後市的展望,給大家推薦黑馬股、潛力股。

每一次的推薦基本都是根據國家將要出台的政策,整個經濟麵,一推薦便是好多隻股票(其實這些股票裏麵有的已經漲起來,有的半年都不動),都是圍繞某個新概念來推薦,也許其中的一隻目前你正在持有,你就會因此而興奮不已 ,心裏感覺有了靠山,覺得買進的股不會下跌了,然而結果卻是一等半年,或許這隻股票的莊早就已經逃了出來;對於他們推薦的股票,他們自己並沒有去深入研究,隻是靠著自己的理論去空口說白話;記住,如果講對了,他會在下一次的演講中大誇自己上一次的預測,如果是錯了,也會找到一些借口,總之,不管在哪家媒體發表自己的意見,他們都是自由言論的,不會觸犯法律;你虧損了他也不用去給你理賠。

我們先審視一下現在是一些什麼樣的人在聽股評的評論;多數是剛進入股市不久的人、老年人、婦女,為什麼他們會聽呢?因為他們沒有一個主導思想,沒有一套自己的思路;去聽取他們在電視上、網絡上的評論,因為好像這樣就對市場和某隻股票或者商品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以為認識到其中的一些內在的因素,就跟著他去操作,但是賺沒賺呢?應該隻有看過的人才知道,他不會賺的,你買進去,實在講是他們自己賺了,他們利用這樣的宣傳來鼓動投資者去買進,買的人越多,股價就會上漲;使聽他們評論的人成了抬轎子的人。所以說千萬不要去聽所謂的股評專家的言語來蒙蔽自己的雙眼;隻要是講出來某一隻股,這就是有目的的;沒有目的是不會講的,在現在的這種社會誰會這麼傻,把自己的分析結果公之於世,讓大家都賺錢呢?如果沒有目的,分析得又準確,他自己就會在家操作,也不用上班了。分析好了這個市場就等於是一台印鈔機,別人會自動找上門,根本不用拋頭露麵。越是高手越隱於市,正如諸葛亮深藏草廬。

最近這幾年出現了很多薦股的機構,通常都是一家公司找一些業務人員通過打電話的方式去散發消息,這些消息多是讓股民去抬轎子的;這些股民的資料是哪兒來的?現在很多證券公司從業人員為了一己之力,竊取公司客戶資料賣給這樣的薦股機構。也有一些是真心給別人薦股的,盈利了以後要分紅,虧損了以後就不負責了,這樣的公司操作股票、分析股票如果真的很好的話也不會去和別人講,自己操作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