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如何回朕的?”不等胤禩回答,康熙便接著道,“太子說:皇阿瑪想聽兒臣怎麼說?兒臣若說沒有怨過,皇阿瑪恐也是不信的吧。”
“朕確實不信太子沒有怨過朕,但朕也知道他是個孝順的孩子,即便心裏頭怨朕,也還是在朕病危之時救了朕,讓朕又活了過來。隨後太子說了一句話,朕至今記得。他說:皇阿瑪是兒臣的阿瑪。”
康熙深吸了口氣道:“太子心中怨朕,卻仍舊將朕視作他的阿瑪;你不曾怨朕,朕信你,隻因從幼時起你便不曾將朕視作你的阿瑪……”
“在朕眾多的子嗣裏麵,唯有你老八自始至終是最為清醒理智的一個。你對朕不親近,不孺慕,不期待,從來將朕當做君王對待,因此,不管朕如何打你罰你責難你,你也從不曾對朕心生怨恨。”
“老八,朕怎麼會生出你這麼個怪胎!”
“兒臣惶恐。”胤禩聞言跪在了地上,麵上卻是平靜的很。
康熙緩口氣,道:“算了,朕這次叫你來本不是為了讓你聽朕說這些。起來吧,也別跪著了。”
於是胤禩謝恩站了起來。
“朕記得你三歲之時立下誌向,說此生無所求,隻願大清河清海晏,百姓安居樂業,周邊萬國來朝。朕這些日子想起你那時說的話,又想想你這些年來的所作所為,方知你那時的話不假。”
“從你八歲那年出使尼布楚與俄羅斯人談判開始,到如今帶著京中八旗子弟在東北屯田練兵,這麼多年你確實是為大清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你琢磨出的那高產的水稻,與你提出來的新學,更是福澤千秋萬民的大功德。”
“朕即便不喜於你,卻也不能抹煞你這麼多年對大清的功勞。”
“老八,朕有時覺得你心思純粹的很,便如你三歲之時立下的那個誌向,一心為國為民。可有時又覺得你心思狡詐,太會收買人心。朕承認時至今日,朕仍是看不透你。”
“兒臣惶恐。”胤禩聽了康熙這話之後再次跪下。
康熙道:“一口一個惶恐也不見你真的惶恐,你從來可是膽大包天的很。”
“兒臣惶恐,皇阿瑪折煞兒臣了。”胤禩道。
康熙擺擺手,“算了,起來回話。”
於是胤禩再次謝恩站了起來。
“前段日子朕重病昏迷之時恍恍惚惚做了個夢。”康熙再度開口時對胤禩道。
“這個夢朕從未對人說起過,即便對太子,朕也隻是提了一句,而沒有仔細說過。如今,朕卻想跟你說一說。”
“兒臣備感榮幸。”胤禩道。
“這個夢太過真實,真實的讓朕一度以為它是現實中發生的事。”
胤禩聽了心裏陡然升起一種預感,這時,便聽康熙慢慢講了起來。
“夢裏麵朕在位六十一年,成了有史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然而,”康熙頓了頓,接著道:“朕的兒子們卻為了爭奪皇位兄弟睨牆,手足相殘。”
“在朕生前,大阿哥因鎮魘太子被奪爵圈禁,幽禁一生;太子則兩經廢立,最後也幽死禁宮。”
“朕本有意傳位於十四,然而最後卻被老四篡改了詔書。朕死後看著老四坐上了那把龍椅。朕一日日看著他想方設法對付你們這幫兄弟。將你與胤禟革去黃帶子,改名除籍圈禁,最後折磨致死。看著他將十四發配去守皇陵,一身才華抱負不得施展。最後即便是從未參與奪嫡的老五與老七二人,竟也沒能落得個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