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2)

後記

我是港劇迷,也是港片迷。

我成長的那個時代,什麼東西都是粵語的最好,後來我來到廣東,更迷上了香港的八卦周刊,這幾乎已經是世界上最八卦的周刊了。

從1999年起,我從事了近十年的人物采訪,我可能對她們比親人還要更熟悉——林青霞、陳慧嫻、李嘉欣、劉嘉玲、鄧麗君、亦舒、朱天文、蔡琴、張艾嘉、胡茵夢、梅豔芳、王祖賢、王菲、張曼玉、陳玉蓮、曾華倩、餘安安、沈殿霞……我知道她們的三圍,知道她們的過往,更有興趣知道她們的現在,我想這也許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動力所在。

書裏收集的是我這些年來寫的女明星的故事還有評論,其中大部分是這兩年寫的,2007年,韓鬆落老師把我介紹給《上海新聞晨報》睿智才女右耳,算是正式開始寫娛樂隨筆,我的隨筆其實與時事無關,更多的是對人的興趣,寫專欄是一個有趣的過程,它不但能鍛煉了你的思維角度,更檢驗了你的人生閱曆,一邊滿足八卦欲望一邊還能賺錢,幾乎已經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工作了。

能夠得到這份完美的工作,要感謝的是最早請我寫專欄的原《武漢晚報》的徐蒜蒜和《溫州都市報》黃敏,我可以說你們倆慧眼識珠麼?哈哈哈哈。然後是右耳,你是我見過的最漂亮的才女,《羊城晚報》溫柔的沛霖,感謝你給了我一塊沒有拘束的園地。還要感謝綠妖把我介紹給了《新京報》的潘采夫老師,潘老師神出鬼沒,常常在周一的下午出現,強迫我在三個小時候之內趕出一篇東西,在不可能的任務裏可能一下,也算是生活裏的一次又一次小型衝刺。讓我比較有職業榮譽感的是甚至還和《今日女報》的編輯劉立穩一起得了一個業內的獎。這些年來《廣州日報》《河北青年報》、《嘉興日報》、《東方衛報》、《新女報》、《希望》、《都市主婦》、《愛人》、《成都商報》……(排名不分先後)的編輯都給我很多鼓勵,我一直感念在心,感謝你們的幫忙也感謝你們的信任。

這本書輾轉數個出版社,絲雨、墨鴉、李倩和李玲為這本書的成形無私地貢獻了許多想法,還有我的朋友韓鬆落,感謝你為我寫了這麼好的序,幫了我這麼多;感謝我的爸爸媽媽,你們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幫我渡過難關,親愛的老媽,你是世界上最負責的校對!當然最要感謝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人鄭納新,我的編輯陳婷婷,以及我的策劃人林東林。

十月的一個星期天我在南都的閱讀周刊上看到他寫的書評,擊節叫好,馬上轉載到自己的博客,因為這篇博客,他知道了我,後來我們在豆瓣上認識,加了MSN,聊得很愉快,有天順手就把這本的書稿給他看了,再隔了幾天,又有個機會在廣州見麵,從我們見麵到談定合同,以至到這本書的出版,中間間隔不到兩個月,隻能說,一切都好像都是巧合。

這也許就是一本書命定的緣法。

說起寫明星的機緣,還要感謝另一個人。

那個人叫苗僑偉。

小學的時候,港劇大流行,從《上海灘》到《霍元甲》到《射雕英雄傳》,我瘋狂地迷戀過很多明星,其中最瘋狂的一個就是楊康,喔,不,他不叫楊康,他實際上叫做苗僑偉!!!!每天晚上,一鑽進被窩,我就對天發誓:苗僑偉啊苗僑偉啊,你千萬別結婚啊,你等著我,我長大了,一定一定一定一定……要去香港找你!!!!!至於找到他幹什麼呢?是合個影還是簽個名還是猛撲上去,並沒有明確的打算,隻覺得要是見到他就好了,見到他就一天光明就極樂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