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寫後記時,似乎都要感謝一下某某人,已經成了某種俗套。很想免除這種俗套,但本書寫作完畢,筆者還是不能免俗。因為我不得不感謝我的兩位導師,他們為我做了許多幕後的工作,如若沒有他們的幫助,本書實在是難以麵世的。我首先得感謝胡逢祥老師。他幫助擬定了本書的綱要,使我省事很多。其次是房鑫亮老師。房老師在資料上傾其所有,並通讀潤飾全稿,使得該書得以完成。
該書從查閱資料到最後定稿經曆了數年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本書責編吳曼華女士對書的框架和文字等提出了許多中肯的修改意見,並大度的允許我因為工作關係而推遲改稿和交稿的時間。如此高情厚誼,令人感佩。
王國維的學術博大精深,在很多領域都有很高造詣。要完全把握王國維,實非我這個初入史門,剛接觸王國維的人所能做到。我所能做的隻能是盡量平實的描述王國維的生平和學術,如若有什麼問題,當然都是筆者功力不夠所致。此外,因為有些資料方麵的缺陷,以及筆者對所研究者領域的了解不夠,其中有弟子的學術研究綜述很大程度上都是借鑒了前輩的成果,這是不能不說明的。此外參考的前輩著述還有很多,無法一一列舉,謹此一並致謝。
吳忠良
記於浙江工商大學錢塘江畔
① 高伯時:《海寧觀潮》,海寧觀潮出版社1933年版,第128-129頁。
② 《近代學風之地理的分布》,《飲冰室全集》文集之四十一,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71頁。
① 王國維:《先太學君行狀》,《王國維文集》第1卷,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89頁。
② 王乃譽:《娛廬隨筆》,辛卯(1891年)七月十七日。
① 陳守謙:《祭王忠愨公文》,陳平原、王楓編:《追憶王國維》,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7年版,第3頁。
② 《王乃譽日記》光緒二十年冬。
③ 嚴複:《原強》,《中國現代學術經典嚴複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42頁。
④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飲冰室合集》專集34,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71頁。
⑤ 梁啟超:《變法通議》,《飲冰室合集》文集1,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10頁。
⑥ 王國華:《〈王靜安先生遺書〉序》,陳平原、王楓編:《追憶王國維》,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7年版,第1頁。
⑦ 《王乃譽遺墨》,□內原稿字跡模糊,難以辨認。轉引自袁英光:《新史學的開山—王國維評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頁。
⑧袁英光、劉寅生:《王國維全集?書信》,中華書局1984年版, 第4—5頁。
⑨袁英光、劉寅生:《王國維全集?書信》,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4、6頁。
⑩袁英光、劉寅生:《王國維全集?書信》,中華書局1984年版, 第2-3頁。
11袁英光、劉寅生:《王國維全集?書信》,中華書局1984年版, 第3頁。
劉蕙孫:《我所了解的王靜安先生》,12陳平原、王楓編:《追憶王國維》,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7年版,第540頁。
13狩野直喜:《回憶王靜安君》,陳平原、王楓編:《追憶王國維》,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7年版,第341-342頁。
14 《靜庵文集續編》,《王國維遺書》,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21頁。
15《人間詞話》,《王國維遺書》第15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4頁。王國維引宋詞有小誤,此據原文引錄。
16《靜庵文集》,《王國維遺書》第5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57頁。
17《靜庵文集續編》,《王國維遺書》第5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3頁。
18 《自序二》,《靜安文集續編》,《王國維遺書》第5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21頁。
19 《去毒篇》,《靜安文集續編》,《王國維遺書》第5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45頁。
20 《宋元戲曲考?序》,《王國維遺書》第15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
21 管勁丞:《通州師範的創辦與發展》,陳平原、王勇編:《追憶王國維》,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7年版,第20頁。
22 《爾雅草木蟲魚鳥獸釋例》序,《王國維遺書》第6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
23 袁英光、劉寅生:《王國維全集?書信》,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163頁。
24《觀堂集林》卷二十三,《王國維遺書》第4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26-27頁。
25袁英光、劉寅生:《王國維全集?書信》,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160頁,第224頁。
26袁英光、劉寅生:《王國維全集?書信》,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331頁。
27《觀堂集林》卷二十三,《王國維遺書》第4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33頁。
28袁英光、劉寅生:《王國維全集?書信》,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234頁。
29 轉引自劉烜:《王國維評傳》,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第232-233頁。
30袁英光、劉寅生:《王國維全集?書信》,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403-404頁。
31袁英光、劉寅生:《王國維全集?書信》,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434頁。
32 陳寅恪:《金明館叢稿二編》,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版,第247頁。
33 梁啟超:《〈王靜安先生紀念號〉序》,陳平原、王楓主編:《追憶王國維》,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7年版,第98頁。
34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98-99頁。
35 熊月之:《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51-656頁。
36孫雄:《〈道鹹同光四朝詩史一斑錄三編〉自序》,《國學萃編》第5期。
37 《王國維遺書》第5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20頁。
38 《紅樓夢評論》,《王國維遺書》第5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43頁。(下出同書,不再注明) 39 《人間詞話》第52則,《王國維遺書》第15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
40周振甫:《錢鍾書〈談藝錄〉讀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84-385頁。
41茅盾:《關於曹雪芹》,郭豫適編:《紅樓夢研究文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400頁。
42 李長之:《王國維文藝批評著作批判》,《文學季刊》創刊號,北京立達書局1934年版,第241頁。
43 葉嘉瑩:《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廣東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76頁
44 俞平伯:《索引與自傳說閑評》,《紅樓夢學刊》1991年第1輯。
45 《人間詞話》第15、16則。見《王國維遺書》第15冊(下出同書,不再注明)。其中提及的周介存即周濟(1781—1839年)是清代常州詞派的重要理論家, “溫”指溫飛卿(溫庭筠),“韋”指韋端已(韋莊)。
46 葉嘉瑩:《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廣東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86-190頁有較詳論述。
47 傅雷:《傅雷家書》,三聯書店出版社1984年版,第51頁。
48 《詩論》,《朱光潛美學論文選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版,第186頁。
49 《靜庵文集續編》,《王國維遺書》,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5冊,第39頁。
50 黃霖:《近代文學批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835頁。
51 袁英光、劉寅生:《王國維全集?書信》,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33-34頁。
52 《庚辛之間讀書記?董西廂》,《王國維遺書》,第5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15頁。
53 《宋元戲曲考》自序,《王國維遺書》第15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
54天僇生:《劇場之教育》,阿英編:《晚清文學叢抄?小說戲曲研究卷》,中華書局1960年版,第57頁。
55郭沫若:《曆史人物?魯迅和王國維》,新文藝出版社1951年版,第166頁
56 《宋元戲曲考》,《王國維遺書》第15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49頁。
57 《宋元戲曲考》,《王國維遺書》第15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50頁。
58 《宋元戲曲考》,《王國維遺書》第15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70頁。
59 《宋元戲曲考》,《王國維遺書》第15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95頁。
60 《文學進化觀與戲劇改良》,見朱文華編:《反省與嚐試——胡適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第259-260頁。
61 任半塘:《唐戲弄》上冊,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第332頁。
62 《宋元戲曲考》,《王國維遺書》第15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139頁。
63 《宋元戲曲考》,《王國維遺書》第15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99頁。
64 《宋元戲曲考》,《王國維遺書》第15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100頁。
65 《宋元戲曲考?序》,《王國維遺書》第15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
66 《宋元戲曲考》,《王國維遺書》第15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74頁。
67 《宋元戲曲考》,《王國維遺書》第15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73頁。
68 《宋元戲曲考》,《王國維遺書》第15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76-77頁。
69 《宋元戲曲考》,《王國維遺書》第15冊,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版,第73頁。
70 傅斯年:《王國維著〈宋元戲曲史〉》,歐陽哲生主編:《傅斯年全集》第1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11-112頁。